第七十三回 梨園宴上試新曲
字數:6383 加入書籤
林澈與太平公主在唐隆政變後,協助李旦登上皇位,朝堂之上局勢初定,二人在朝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然而,宮廷政治鬥爭的暗流從未真正平息,各方勢力在暗處湧動,試圖尋找機會打破現有的平衡。李旦雖已登基,但體弱多病,對朝政的掌控力逐漸減弱,這使得朝堂局勢變得更加微妙。太平公主自恃擁立之功,在朝中廣結黨羽,勢力愈發龐大,隱隱有與李隆基分庭抗禮之勢。而李隆基心懷壯誌,渴望親政,開創屬於自己的盛世,他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也在悄然間日益加深。林澈夾在二人中間,心中憂慮萬分,他深知二人皆是自己所看重之人,不願看到他們為了權力而爭鬥,使大唐陷入內亂。
這日,宮中傳來消息,李旦為了慶祝大唐暫時的安定,也為了緩和朝堂上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決定在宮中舉辦一場盛大的梨園宴,邀請朝中大臣、皇親國戚一同觀賞梨園弟子的精彩表演。太平公主收到請柬後,便來找林澈商議。
“林郎,此次父皇舉辦梨園宴,表麵上是為了歡慶,可我總覺得其中另有深意。如今朝堂局勢微妙,各方勢力都在觀望,這宴會恐怕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太平公主秀眉微蹙,眼中滿是憂慮。
林澈輕輕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你我一路走來,經曆了無數風浪,不必過於擔憂。此次宴會,我們且見機行事,小心應對便是。不管發生什麽,我都會在你身邊。”
宴會當日,皇宮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梨園中,歌台舞榭,雕梁畫棟,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大臣們身著華服,帶著家眷,紛紛步入梨園,臉上帶著微笑,看似輕鬆愜意,實則各懷心事。太平公主與林澈攜手而來,太平公主身著一襲華麗的宮裝,繡著金線的牡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頭戴鳳冠,步搖輕顫,盡顯皇家威嚴;林澈則身著一襲黑色錦袍,腰佩長劍,英姿颯爽,氣宇不凡。二人一出現,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有羨慕,有嫉妒,也有暗藏的敵意。
眾人入座後,李旦端坐在主位上,看著台下的眾人,臉上露出了微笑:“今日宴請諸位,是為了慶祝我大唐在曆經風雨後,終於迎來了暫時的安寧。希望大家能在這梨園宴上,忘卻煩惱,盡情享受這美妙的時光。” 眾人紛紛起身,向李旦敬酒,高呼萬歲。
宴會開始,梨園弟子們紛紛獻上精彩的表演。先是一段精彩的舞蹈,舞者們身著絢麗的服飾,身姿婀娜,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一般。接著是一曲悠揚的樂曲,琴瑟和鳴,餘音繞梁,令人陶醉。眾人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
然而,林澈卻沒有心思欣賞表演。他暗中觀察著四周,發現不少大臣們交頭接耳,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尋常的神色。他心中警惕起來,知道這場宴會恐怕不會如此簡單。太平公主也察覺到了異樣,她微微向林澈靠近,低聲說道:“林郎,我看今日這宴會有些古怪,你要多加小心。” 林澈微微點頭,示意她放心。
就在這時,李旦突然說道:“今日這宴會,朕聽聞太平公主府上的樂師新創了一曲,不知公主可否讓大家一飽耳福?” 太平公主心中一驚,她並未準備什麽新曲,不知李旦此舉是何用意。但她畢竟久經沙場,很快便鎮定下來,微笑著說道:“父皇有命,兒臣自當遵命。隻是這新曲尚未完善,還望父皇和諸位大臣多多包涵。”
太平公主轉頭看向林澈,眼神中帶著一絲求助。林澈微微頷首,他知道此時不能退縮。他在近代對音樂也有一定的了解,當下心中便有了主意。他站起身來,向李旦行禮說道:“陛下,臣聽聞這新曲融合了一些新奇的演奏方式,臣願為大家演奏一番,還望陛下和諸位大臣品鑒。” 李旦點頭表示同意。
林澈走到場中,讓人取來一把特製的樂器。這樂器是他根據近代的樂器原理,結合唐朝的工藝製作而成,外形有些像琵琶,但又有所不同,音色更加豐富多樣。林澈調試了一下琴弦,輕輕撥動,一段悠揚的旋律便流淌出來。這旋律融合了現代音樂的元素,節奏明快,旋律動聽,與以往的宮廷音樂大不相同。眾人先是一愣,隨後便被這美妙的音樂所吸引,紛紛沉浸其中。
林澈一邊演奏,一邊觀察著眾人的反應。他發現李隆基眼中露出了讚賞的神色,而太平公主則微微皺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麽。其他大臣們也各有表情,有的露出驚訝之色,有的則若有所思。
就在林澈演奏到高潮部分時,突然,一名刺客從暗處衝了出來,手持利刃,直撲向李旦。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眾人驚慌失措,尖叫聲、呼喊聲此起彼伏。林澈心中大驚,他來不及多想,迅速將手中的樂器朝著刺客擲去。樂器重重地砸在刺客身上,刺客身形一頓,但仍繼續朝著李旦衝去。
此時,護衛們紛紛反應過來,衝向刺客。刺客身手矯健,與護衛們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林澈也抽出佩劍,加入了戰鬥。他憑借著在近代學到的格鬥技巧,劍法淩厲,每一劍都直逼刺客要害。刺客漸漸抵擋不住林澈和護衛們的攻擊,身上多處受傷。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刺客即將被製服時,又有幾名刺客從不同方向衝了出來,局勢瞬間變得更加危急。這些刺客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們配合默契,目標明確,就是要刺殺李旦。林澈心中明白,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背後肯定有一股強大的勢力在支持。
“保護陛下!” 林澈大聲呼喊,同時更加奮力地與刺客戰鬥。他一邊戰鬥,一邊朝著李旦的方向靠近,試圖將刺客阻擋在李旦身前。太平公主也抽出匕首,加入了保護李旦的行列。她雖身為女子,但自幼習武,身手不凡,在關鍵時刻毫不畏懼。
在激烈的戰鬥中,林澈發現這些刺客的刀法詭異,似乎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刺客到底是什麽來曆?為何會在此時發動襲擊?他一邊應對著刺客的攻擊,一邊尋找著機會,想要找出刺客的首領。
突然,林澈看到一名刺客首領模樣的人在遠處指揮著刺客們進攻。他心中一動,決定先解決掉這個首領。他身形一閃,如鬼魅般朝著刺客首領衝去。刺客首領見林澈衝來,冷笑一聲,抽出一把長刀,迎了上去。
兩人刀來劍往,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對決。刺客首領刀法精湛,每一刀都帶著呼呼的風聲,威力巨大。林澈卻毫不畏懼,他巧妙地避開對方的攻擊,尋找著對方的破綻。兩人你來我往,大戰了數十回合,依舊不分勝負。
此時,場中的局勢愈發混亂。李旦在護衛們的保護下,暫時沒有危險,但刺客們的攻擊越來越猛烈,護衛們漸漸有些抵擋不住。太平公主心急如焚,她知道如果不能盡快解決這些刺客,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林澈與刺客首領激戰正酣時,他突然發現刺客首領的刀法出現了一個破綻。他心中一喜,看準時機,猛地一劍刺向刺客首領的胸口。刺客首領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劍刺中,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刺客首領一死,其他刺客頓時慌亂起來。林澈趁機大喊道:“刺客首領已死,你們還不投降!” 刺客們見大勢已去,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林澈走到李旦麵前,跪地請罪:“陛下,臣護駕不力,讓陛下受驚了,請陛下責罰。” 李旦臉色蒼白,但仍強作鎮定,說道:“林卿不必自責,今日若不是你,朕恐怕性命不保。你立下大功,朕定會重重賞賜你。”
林澈謝恩後,起身看著這些刺客,心中充滿了疑惑。他知道,這些刺客背後的勢力肯定不會輕易罷休,這場陰謀恐怕隻是一個開始。他決定審問這些刺客,找出背後的主謀。
在林澈的審問下,一名刺客終於交代了實情。原來,這些刺客是太平公主的政敵暗中雇傭的,他們企圖在梨園宴上刺殺李旦,嫁禍給太平公主,從而引發朝堂大亂,他們好從中漁利。太平公主得知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她沒想到自己的政敵竟然如此陰險狡詐。
“這些人實在可惡,竟敢如此算計我!” 太平公主憤怒地說道。
林澈安慰道:“公主,先不要生氣。如今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接下來我們要小心應對,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李旦聽了刺客的交代後,心中也十分憤怒。他下令將這些刺客全部打入大牢,嚴加審訊,務必查出背後的主謀。同時,他也對朝堂上的局勢感到擔憂,他知道,此次事件隻是一個,朝堂上的爭鬥恐怕會愈演愈烈。
“太平,林卿,此次事件絕非偶然,朝堂上的局勢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關頭。朕希望你們能以大局為重,共同維護我大唐的穩定。” 李旦看著太平公主和林澈,語重心長地說道。
太平公主和林澈連忙跪地應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維護大唐的穩定。”
梨園宴上的這場刺殺事件雖然暫時平息,但卻讓朝堂上的局勢變得更加緊張。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也因為此事而更加激化,雙方的支持者在朝堂上明爭暗鬥,互不相讓。林澈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他試圖勸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放下成見,以大唐的利益為重,但卻收效甚微。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澈一方麵加強了對太平公主的保護,防止她再遭刺客襲擊;另一方麵,他也在暗中調查那些企圖破壞朝堂穩定的勢力,希望能找出幕後主謀,徹底消除隱患。而太平公主則在朝堂上與她的政敵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她利用自己的勢力,打壓那些對她不利的大臣,鞏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林澈的調查並不順利。那些幕後勢力隱藏得很深,他們行事謹慎,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線索。林澈深知,要想找出他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此時,朝堂上的局勢卻越來越緊張,各方勢力劍拔弩張,一場更大的危機似乎即將降臨。
一日,林澈正在府中思考著應對之策,突然接到消息,說李隆基在朝堂上與太平公主的支持者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雙方險些動起手來。林澈心中大驚,他知道,如果雙方的矛盾繼續激化,大唐必將陷入內亂。他顧不上多想,立刻趕往皇宮,希望能從中調解。
當林澈趕到皇宮時,朝堂上的氣氛十分緊張。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者們分成兩派,互相指責,爭吵聲不斷。李旦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卻無能為力。
林澈走上前去,向李旦行禮後,說道:“陛下,如今朝堂局勢如此緊張,若再這樣下去,恐怕會引發大禍。請陛下讓臣來調解此事。” 李旦無奈地點點頭,他也希望林澈能化解這場危機。
林澈轉身看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者們,大聲說道:“諸位大人,如今大唐剛剛經曆了動蕩,百姓們渴望安寧,國家需要穩定。我們都是大唐的臣子,應該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為重,怎能為了一己私利而爭吵不休?如今外有強敵,內有憂患,若我們自己先亂了陣腳,又如何能抵禦外敵,治理國家?”
眾人聽了林澈的話,都陷入了沉默。他們心中也明白,林澈所說的句句屬實,但為了各自的利益,卻又不願輕易讓步。
李隆基看著林澈,說道:“林卿,我並非想與太平公主爭權,隻是她的一些做法實在讓我難以認同。她在朝中培植黨羽,獨斷專行,長此以往,大唐必將陷入危機。”
太平公主的支持者們聽了李隆基的話,紛紛反駁:“殿下,您這是在汙蔑公主!公主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大唐的穩定。倒是您,處處與公主作對,才是心懷不軌!”
雙方又開始爭吵起來,林澈見此情景,心中十分無奈。他知道,要想化解這場矛盾,必須讓雙方都做出一些讓步。他看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說道:“殿下,公主,如今的局勢對大唐十分不利。我們不能再這樣內耗下去了。不如我們先放下分歧,共同應對眼前的危機。等度過了這個難關,再坐下來好好商討國家大事,如何?”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聽了林澈的話,都陷入了沉思。他們心中都明白,林澈的話是為了大唐的利益著想,但要讓他們立刻放下分歧,卻也並非易事。
過了許久,李隆基終於開口說道:“林卿所言有理,我願意暫時放下分歧,與太平公主共同應對危機。但希望公主也能做出一些改變,不要過於獨斷專行。”
太平公主看了李隆基一眼,說道:“既然殿下有此誠意,我也不是不講道理之人。我願意與殿下共同合作,維護大唐的穩定。但我希望殿下也能尊重我的意見,不要處處與我作對。”
林澈見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心中十分欣慰。他說道:“如此甚好。陛下,如今朝堂上的危機暫時化解,我們應該盡快商量如何應對外敵和國內的問題。”
李旦看著他們,點了點頭,說道:“林卿說得對。如今吐蕃在邊境蠢蠢欲動,國內也有一些地方發生了災荒。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
於是,眾人開始商討應對吐蕃和災荒的辦法。林澈憑借著自己在近代學到的知識,提出了一些建議。他建議加強邊防防禦,利用一些先進的武器和戰術來抵禦吐蕃的進攻;同時,在國內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並組織百姓進行生產自救。眾人聽了林澈的建議,都覺得十分可行,紛紛表示讚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共同努力,應對著朝堂上的各種問題。他們加強了邊防防禦,成功地抵禦了吐蕃的一次小規模進攻;在國內,他們積極組織救災,幫助災民度過了難關。朝堂上的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百姓們的生活也逐漸恢複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