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先天政變箭在弦
字數:4839 加入書籤
林澈與太平公主在曆經無數風雨後,輔佐李旦登上皇位,大唐看似迎來了短暫的安寧。然而,朝堂之上的權力鬥爭卻如洶湧暗流,從未真正平息。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親信,勢力愈發龐大,隱隱有與李隆基分庭抗禮之勢。而李隆基心懷壯誌,一心想要真正掌控皇權,開創屬於自己的盛世,他自然不會坐視太平公主的勢力不斷膨脹。林澈夾在兩人之間,心中萬分糾結,他深知兩人對自己都極為重要,實在不願看到他們之間爆發衝突,致使大唐江山陷入動蕩。
這日,林澈正在府中研讀兵書,思索著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唐的邊防,以應對吐蕃等外敵的威脅。突然,家仆匆匆來報,稱太平公主派人前來,有要事相商。林澈心中一緊,他隱隱感覺到,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太平公主的使者見到林澈後,神色匆匆地說道:“林將軍,公主請您即刻前往公主府,有緊急大事商議。” 林澈不敢耽擱,立刻隨使者前往公主府。
來到公主府,林澈看到太平公主正坐在廳中,麵色凝重,周圍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見到林澈,太平公主起身相迎,眼中滿是憂慮:“林郎,如今朝堂局勢愈發緊張,隆基那孩子對我的態度日益冷淡,我擔心他會對我不利。你看,我們該如何應對?” 林澈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公主,隆基心懷大誌,他渴望掌控皇權,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輔佐他,為的就是大唐的未來。如今若與他起了衝突,恐怕會讓大唐陷入內亂,這並非我們所願。依我看,我們還是應該盡量避免正麵衝突,嚐試與他溝通,尋求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
太平公主卻冷哼一聲,說道:“溝通?他如今羽翼漸豐,哪裏還會聽我們的?我在這朝堂上苦心經營多年,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怎能如此對待我?” 林澈看著太平公主,心中滿是無奈,他深知太平公主心中的委屈與不甘,但此時若與李隆基針鋒相對,無疑是將大唐推向深淵。他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溫柔而堅定地說道:“公主,我們一路走來,經曆了無數艱難險阻,為的就是大唐的繁榮穩定。如今大唐剛剛經曆了一係列變故,百姓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國家需要的是穩定發展。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意氣,而讓無數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太平公主看著林澈,眼中閃過一絲掙紮,最終還是歎了口氣,說道:“林郎,我明白你的意思。隻是,我實在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手中的權力。” 林澈輕輕撫摸著太平公主的頭發,說道:“公主,權力並非一切,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百姓。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又何必執著於權力呢?” 太平公主微微點頭,沒有再說話。
然而,就在林澈試圖從中調和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時,李隆基那邊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一場行動。他深知太平公主的勢力對自己的皇權構成了巨大威脅,若不及時鏟除,自己將難以真正掌控朝堂。於是,他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包括姚崇、宋璟等一眾能臣,商議如何應對太平公主的勢力。
李隆基坐在書房中,麵色嚴肅地看著眾人,說道:“如今太平公主在朝中勢力龐大,她的黨羽遍布朝堂,對我的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我們必須想個辦法,盡快將她的勢力鏟除,否則我大唐江山將永無寧日。” 姚崇微微皺眉,說道:“陛下,太平公主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想要一舉鏟除並非易事。而且,她與林澈將軍關係密切,林將軍在朝中威望極高,若處理不當,恐怕會引發更大的麻煩。” 李隆基沉思片刻,說道:“我也深知此事的難度,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林將軍對大唐忠心耿耿,我相信他心中自有分寸。隻是太平公主如今野心勃勃,我們不能再姑息遷就。”
宋璟在一旁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先從太平公主的黨羽入手,逐步削弱她的勢力。同時,我們也要密切關注林將軍的動向,盡量爭取他的支持。若能得到林將軍的幫助,我們鏟除太平公主勢力的計劃將會順利許多。” 李隆基點了點頭,說道:“就按你們說的辦。先暗中調查太平公主黨羽的罪行,收集證據,一旦時機成熟,便將他們一網打盡。”
與此同時,太平公主也察覺到了李隆基的動作。她心中大怒,決定先下手為強。她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謀士,在密室中商議對策。“李隆基這小子,竟敢對我動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個辦法,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太平公主眼神陰鷙,狠狠地說道。一個謀士上前說道:“公主,如今我們在朝中雖有不少勢力,但李隆基也不容小覷。我們可以先散布謠言,說他意圖謀反,想要篡位,以此來動搖他的根基。同時,我們也可以聯絡一些邊關將領,讓他們擁兵自重,給李隆基施加壓力。”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覺得此計可行,便點頭說道:“就這麽辦。你們立刻去安排,一定要做得小心謹慎,不能讓李隆基察覺到我們的計劃。”
林澈得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雙方都在暗中籌備行動後,心急如焚。他知道,若雙方真的爆發衝突,大唐必將陷入一場腥風血雨之中。他決定再次分別找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談話,希望能夠勸他們放下成見,以大唐的大局為重。林澈先來到了太平公主府,見到太平公主後,他誠懇地說道:“公主,我知道您心中有怨氣,但如今真的不是與隆基對抗的時候。大唐剛剛經曆了那麽多,百姓經不起折騰了。我們何不退一步,與隆基好好商量,共同為大唐的未來努力呢?” 太平公主看著林澈,眼中滿是失望:“林郎,你為何總是向著他?我為大唐付出了這麽多,他卻如此對我,我怎能咽下這口氣?” 林澈無奈地說道:“公主,我並非偏袒隆基,我隻是希望大唐能夠穩定繁榮。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嗎?” 太平公主沉默不語,顯然她心中仍在糾結。
離開公主府後,林澈又馬不停蹄地前往皇宮,求見李隆基。李隆基見到林澈後,微笑著說道:“林將軍,你來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商量一些事情。” 林澈行禮後,說道:“陛下,臣此次前來,是想懇請陛下能夠冷靜對待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如今朝堂局勢複雜,若輕易發動衝突,恐怕會讓大唐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李隆基微微皺眉,說道:“林將軍,我也不想與太平公主發生衝突,但她的勢力實在太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我的皇權。我若不采取行動,如何能實現大唐的長治久安?” 林澈說道:“陛下,太平公主對大唐也有諸多貢獻,我們不妨給她一個機會,讓她能夠放下權力,安享晚年。這樣既能避免衝突,也能彰顯陛下的胸懷。” 李隆基沉思片刻,說道:“林將軍所言,我也並非沒有考慮過。隻是太平公主野心勃勃,我實在難以相信她會輕易放棄權力。” 林澈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嚐試與她溝通,表明我們的誠意。若她仍然執迷不悟,再采取行動也不遲。” 李隆基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林將軍,我聽你的。我會嚐試與太平公主溝通,但如果她真的不願意妥協,我也不會手下留情。”
然而,事情並未如林澈所期望的那樣發展。太平公主的黨羽們在暗中散布的謠言愈演愈烈,朝堂上人心惶惶,大臣們紛紛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道該支持誰才好。而太平公主聯絡的邊關將領們也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在邊境上集結兵力,對朝廷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李隆基得知這些消息後,心中大怒,他覺得太平公主已經徹底無視了他的底線,必須采取行動了。
“陛下,太平公主如此囂張,我們不能再等了。若不盡快鏟除她的勢力,恐怕她會發動叛亂,到時候局麵將更加難以收拾。” 姚崇焦急地對李隆基說道。李隆基眼神堅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好,傳我命令,立刻調兵遣將,準備應對太平公主的叛亂。同時,密切監視她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她有任何異動,立刻出兵。”
林澈得知李隆基已經決定采取行動後,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他知道,一場不可避免的衝突即將爆發,而他無論站在哪一邊,都將傷害到自己所珍視的人。但他也明白,自己身為大唐的臣子,必須以大唐的江山社稷為重。他決定在這場衝突中保持中立,盡力阻止雙方的傷亡,同時尋找機會化解這場危機。
此時,長安城中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硝煙的味道。百姓們紛紛閉門不出,生怕卷入這場可怕的政治鬥爭之中。太平公主的府中,她和她的心腹們也在緊張地籌備著,他們知道,與李隆基的這場對決,將決定他們的生死存亡。
“公主,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隻要您一聲令下,我們便立刻起兵,殺進皇宮,讓李隆基那小子知道我們的厲害!” 一個心腹將領滿臉猙獰地說道。太平公主眼神複雜地看著眾人,心中有些猶豫。她知道,一旦起兵,便是與李隆基徹底決裂,這場戰爭將會帶來無數的傷亡,大唐也將陷入動蕩之中。但此時的她,已經騎虎難下,若不行動,自己必將被李隆基鏟除。“好,傳我命令,準備起兵!” 太平公主咬了咬牙,下達了命令。
就在太平公主的軍隊即將行動之時,林澈得到了消息。他心急如焚,立刻帶著自己的親信,趕到了太平公主府。“公主,萬萬不可起兵!一旦開戰,大唐必將陷入戰火之中,無數百姓將生靈塗炭,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啊!” 林澈見到太平公主後,大聲勸阻道。太平公主看著林澈,眼中滿是決絕:“林郎,我已經沒有退路了。李隆基那小子步步緊逼,我若不起兵,隻有死路一條。” 林澈說道:“公主,我們還有其他辦法,我們可以和李隆基談判,尋求一個和平解決的方式。” 太平公主冷笑一聲:“談判?他會給我機會嗎?林郎,你不要再勸我了,我意已決。”
林澈見太平公主心意已決,知道自己無法再勸阻她。他心中悲痛萬分,但他也明白,自己必須為大唐的未來著想。“公主,既然您執意如此,我也無法阻攔。但我希望您能答應我,盡量減少傷亡,不要讓這場戰爭太過慘烈。” 林澈看著太平公主,眼中滿是哀求。太平公主微微點頭,說道:“林郎,我盡量吧。但你也要知道,這場戰爭,我是為了自保,我別無選擇。”
林澈離開太平公主府後,立刻又趕到皇宮,求見李隆基。“陛下,太平公主即將起兵,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這場戰爭一旦爆發,對大唐的傷害太大了。我們能不能再給她一次機會,嚐試和平解決呢?” 林澈焦急地對李隆基說道。李隆基麵色陰沉,說道:“林將軍,我已經給過她機會了,是她自己不珍惜。如今她竟敢起兵謀反,我絕不能姑息。我會盡量減少傷亡,但我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叛逆之人。” 林澈無奈地歎了口氣,他知道,這場戰爭已經無法避免了。
先天政變的箭已在弦上,隨時都可能射出。長安城中,雙方的軍隊都在緊張地備戰,一場決定大唐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林澈夾在中間,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不知道這場戰爭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但他知道,自己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好大唐的百姓,守護好大唐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