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浪成於微瀾之間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A+A-




    “帶方令?”

    回去的路上,太史慈終於忍不住疑惑道:“此為何地?”

    魏哲聞言頓時有些蛋疼。

    要說其他地方他未必知道,但這個地方他還真清楚。

    如果原身的記憶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大漢最東邊的一個縣。

    “帶方縣,遼東樂浪郡屬地,前漢武帝時置,本朝沿用。”隻見他有些無奈的說道:“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高句麗犯遼東,先寇西安平縣,後殺帶方令,掠得樂浪太守妻子……唉~此縣便是大漢東極之地!”

    話說漢武帝時期樂浪郡其實設有二十五縣,但王莽末年高句麗崛起,趁著中原戰亂肆意擴張,故此等到本朝世祖平定內陸著眼邊塞時,樂浪郡已然隻剩下十八個縣了。

    當時光武皇帝對外主要以懷柔為主,故並未追究,反而封高句麗侯為王,以為藩屬。

    本朝開國時都沒有恢複邊疆,後麵就更不用說了。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提奚縣被穢貊【huì;mò】和三韓蠶食侵占,故廢棄;樂都縣、吞列縣,東暆縣、蠶台縣則並入浿水縣;海冥縣、長岑縣、昭明縣則被並入帶方縣,其他諸縣也多有合並。

    如今的樂浪郡已然隻剩下九縣。

    其實曆史上三國時期,公孫氏割據遼東後設置的帶方郡大多便是如今的帶方縣舊地。

    如今想想這恐怕是公孫康虛榮心作祟,圖個好聽罷了。

    畢竟會稽郡的麵積比兗州還大呢,朝廷也沒說要改成會稽州呀!

    所以麵積大小都是次要的,主要還是要看轄地上人口多少。

    聞聽此言太史慈頓時就明白了,可他依舊笑著恭喜魏哲。

    而魏哲的言語中雖然頗為嫌棄,但嘴角卻怎麽也沒辦法壓下去。

    沒辦法,這可是秩六百石的大縣縣令!

    他一個白身,邊郡豪強子,起家能有這待遇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魏哲不知道的是,對於他這樣白身而有功者,一開始尚書台選部曹準備隨便找個縣尉就打發了,大不了日後再精簡裁撤就是了。

    可是誰成想前不久穢貊、沃沮等東夷後裔又開始折騰了,嚇得帶方令直接掛印而去。

    本來尚書台都準備將帶方縣或廢、或並,反正以往都是這麽做的,否則這樂浪郡疆域也不會日漸縮水了。

    但在看完魏哲的告身後尚書台索性將這個爛攤子扔給他了。

    一來自然是這個帶方令壓根沒有什麽士族子弟瞧得上,正好可以用來酬功。

    二來也是因為魏哲確實合適。

    畢竟他不僅會打仗,還恰好是遼東人,適應遼東氣候,熟悉當地風俗,再合適不過。

    由此可見,洛陽朝堂上的諸位公卿治國理政的水平還是有的,隻要不牽扯到個人利益,他們通常都能做出最佳安排。

    但對於這個封賞魏哲覺得滿意,有些人卻不這麽覺得。

    ……

    話說黃巾之亂平息後或許是感覺萬事大吉了,宦官們便又開始作妖了。

    本來按照皇甫嵩報上去的軍功,傅燮封侯都綽綽有餘。

    可趙忠張讓等人記恨他戰前所上的《請誅中官疏》故意從中作梗,憑空誣陷傅燮,幸好天子還記得傅燮的上言,不加問罪,但也不封賞。

    有功之士卻不得賞,不知道有多少人聞之心寒!

    傅燮本人倒是還好,並不因此就背棄天子。

    可是聽到魏哲的賞賜後,傅燮卻覺得是自己連累了他。

    因為在他看來魏哲的功勞足以征辟為郎中,入宮為天子執戟。

    而這才應該是沒有根底的漢室良家子最正統的入仕流程。

    縱觀本朝百餘年曆史幾乎九成太守都有此履曆,便是董卓也不例外。

    於是臨別之時,隻見傅燮頗為歉意的拍了拍魏哲肩膀道:

    “日後倘若遇到難事,可來洛陽尋我。”

    說罷他便帶著兩個老仆蕭索的離去了,倒是讓魏哲哭笑不得。

    他倒是不覺得自己被傅燮連累了。

    再說了,入宮為天子執戟哪裏有治理一方自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次日曹操離開時竟然也找上魏哲。

    “倘若遇到難事,日後可來譙縣尋我。”

    說罷曹操便豪邁一笑,瀟灑的帶著一幹錦衣騎士疾馳而去。

    曹操自然不會有什麽內疚的感覺。

    他隻是覺得魏哲是個人才,加上孫堅沒招攬成功,便隨手拋出橄欖枝。

    當魏哲想明白這層意思之後,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當然,像魏哲這樣的幸運兒不多。

    大軍之中其他義從隊伍首領大多隻被封了個縣尉罷了。

    至於像太史慈這樣孤身投軍的更是賞賜些金銀絹帛就打發了,用的還是大軍繳獲。

    太史慈本人倒是無所謂,依舊照常操練武藝。

    但他不在意,有些人卻做不到。

    ……

    次日,城外官道上。

    “玄德,一路保重,日後若有疑難,盡可來遼東尋我!”

    隻見魏哲麵色感慨的與劉備作別,而對麵的劉備神情顯然有些蕭索。

    和魏哲不同,這次劉備雖然有功但卻並未獲得什麽封賞。

    或許是因為盧植正在獄中待罪,故此大營這邊雖然將他的功勞報上去了,但尚書台那邊竟然視若無睹,顯然是不想因為他這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擔一點風險。

    對此劉備雖然心中憤懣,但也無可奈何。

    不過此刻麵對魏哲的好意劉備還是頗為感動,當即哈哈一笑道:

    “此言我可是記下了,日後公威兄可不要嫌我叨擾!”

    說笑了兩句之後,劉備便幹淨利落的帶著關羽、張飛等人離開了。

    至於去向,自然是回涿縣了。

    畢竟那裏可是他的大本營,而且公孫瓚還是涿縣令,正好方便劉備回鄉積累實力,結交豪傑。

    如果不是身為涿縣令守土有責,這幾場冀州黃巾大戰恐怕也少不了公孫瓚的身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孫堅和公孫瓚兩人其實頗為相似,隻是際遇不同罷了。

    而在送別了劉備一行人之後,魏哲也沒有再繼續耽擱。

    或許是出於對皇甫嵩的忌憚,封賞結束後朝堂便下令解散下曲陽城外的漢軍大營。

    左右羽林、北軍五校、三河騎士交由右車騎將軍朱儁帶回洛陽,其餘郡兵則悉歸本郡,至於各郡義從精勇,則盡數遣散歸家,不得逗留,僅給皇甫嵩留下萬餘步騎鎮壓冀州地方。

    對此皇甫嵩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任由朝堂安排。

    而洛陽朝堂的這番操作,也無意中給魏哲平添了不少麻煩。

    幸好經過一番溝通後,除少數人選擇離開外,還有將近五百騎義從選擇以賓客的名義追隨魏哲。

    於是在簡單收拾了一番後,魏哲就這樣鮮衣怒馬的帶著眾騎朝潁川郡而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