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悲歡離合

字數:6188   加入書籤

A+A-




    “唉~過了!陽子平這回的吃相也太難看了!”

    襄平西郊,李氏莊園。

    隻見一名身穿素雅綢袍,頭戴進賢冠,身姿飄逸的中年文士發出一聲輕歎。

    此人便是襄平李氏的家主李敏,亦是前河內太守。

    不過他因黃巾之亂去職,故此幹脆回到遼東教育後輩子侄。

    襄平李氏的祖上雖然沒有漁陽陽氏那般顯赫,但也是世兩千石。

    別看李敏現在去職了,但襄平李氏卻與河間鄚縣邢氏、河內司馬氏聯姻。

    隻要能耐得住性子,靠著這些姻親七八年後他未必不能起複。

    所以同為士族,李敏還真的沒有太把遼東太守陽終當回事兒。

    而見他這麽一說,一旁聽父親講學的青年李信頓時好奇道:

    “太守此舉,難道不會壞了規矩嗎?”

    “規矩?”李敏聞言頓時忍不住笑了起來,而後眼神複雜的輕歎道:“他們就是規矩!”

    不過說到這裏李敏便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不再談論這個話題。

    “往侯城魏氏送一份賀禮吧,日後可以多多來往!”

    即便侯城魏氏如今還算不上士族,但李敏覺得有魏哲在侯城魏氏遲早是遼東名門。

    見父親這麽一說,向來孝順的李信當即將此言記在心裏。

    而當看見身為遼東郡望的襄平李氏都主動與侯城魏氏結交,遼東各郡縣對魏氏的重視程度頓時又提升了一層,一時間也紛紛主動與魏氏來往。

    畢竟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才是人之常情。

    一時間,無論是在高層還是在民間,侯城魏氏儼然已經是遼東大族了。

    如今除了薄利多銷的鹹魚產業外,侯城魏氏終於有資格涉足其他產業。

    比如遼東最為暴利的馬匹買賣,魏氏現在終於有了坐莊的資格了。

    ……

    相比於遼東的風風雨雨,洛陽這邊就要淡定多了。

    翌日,尚書台中。

    隻見太尉崔烈,司徒許相,司空丁宮獨坐一方。

    對於樂浪郡和遼東郡先後送來的奏報,三人麵色各異。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三人都忍不住鬆了口氣。

    畢竟涼州那邊的戰事還在僵持呢,如果遼東再掀起大戰,那朝堂這邊就真的要左支右拙了。

    實際上在收到邊疆軍報之後,尚書台就一直在討論該如何處理遼東之亂。

    麵對兩萬高句麗大軍,沒有誰指望魏哲真的能頂住。

    但以遼東之遠洛陽這邊即便立刻派援兵也不可能趕上。

    所以這幾日三公商量的重點,其實主要是該怎麽善後。

    可尚書台中的諸公誰也沒有想到,竟然還能收到捷報。

    “未想遼東之地竟也有此英才!”

    隻見太尉崔烈倒是毫不掩飾的稱讚著魏哲。

    畢竟魏哲這回算是幫崔烈解決了一個大麻煩,要知道他可是太尉。

    不過司空丁空聞言卻忽然開口道:“高句麗人仰慕遼東太守德性,乞屬遼東,亦是一樁美談!”

    這話說得沒頭沒尾,對麵的兩人卻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顯然,丁空這是準備賣陽氏一個人情。

    雖然不知道丁空和陽氏有什麽瓜葛,但兩人卻都沒有反對的意思。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崔烈與許相可是深諳為官之道。

    “既如此,今年陽終考評便為【最】吧!”

    隻見崔烈緩緩開口,丁空聞言當即微微頷首,算是達成共識。

    不過正當三人準備繼續說下去時,許相的隨從卻忽然進來遞了一張紙條。

    其他兩人見狀,頓時便明白又有人插手此事了。

    果不其然,本來還準備隨便敷衍的許相頓時來了精神。

    “樂浪太守魏公威,精通兵法,屢立軍功,理當封侯!”

    太尉崔烈與司空丁宮聞言倒是一點都不意外,這本就是應有之意。

    兩人好奇的是許相到底是什麽意思。

    許相也沒有賣關子,直接道:“如此大功,合當重賞,我看可封鄉侯。”

    此言一出,崔烈與丁宮都忍不住眉頭微皺。

    “這……是不是有點過了?”

    倒不是兩人對魏哲有意見,而是不合規矩。

    因為按照國朝的慣例,便是封爵也應該亭侯、鄉侯、縣侯一級級來。

    並且封號也有講究,一般都會故意錯開受封者的鄉土。

    比如朱儁明明是上虞縣人,上次卻封了錢塘縣侯。

    如果繼續立功,就不斷增加食邑戶數,乃至於萬戶侯。

    除非日後朱儁立下了潑天的功勳,朝堂才會改封,以其故鄉為封號。

    之所以有這麽多講究,就是為了讓朝堂有更多的餘地,防止出現功高難賞,封無可封的情況。

    然而許相既然敢破例,自然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隻見他不緊不慢的喝了一口蜜水,老神在在道:“此乃天意!”

    聞聽此言,崔烈與丁空頓時什麽都明白了。

    別看許相出身汝南許氏、祖父許敬、父親許訓都做過三公。

    但許相在朝堂乃至於民間的名聲卻極差,因為他是因為諂媚宦官一路官至九卿,乃至於做到三公,並且因此封為列侯。

    故此即便同樣是三世三公,但汝南許氏卻遠沒有弘農楊氏的威望。

    甚至就因許相諂事宦官,連做“月旦評”的許劭、許靖兄弟倆都不屑與這個族兄來往,屢屢拒絕他的邀請。

    當然,崔烈也好不到哪去,畢竟他這個三公之位也是買來的。

    至於司空丁宮也向來沒有什麽直名。

    可以說尚書台的這一任三公裏麵,就沒有一個敢和天子對著幹的。

    實際上這也是天子劉宏有意為之。

    比如此刻,他甚至都不用下明旨,隻是一個暗示尚書台便把事情給辦了。

    ……

    魏哲可不知道尚書台裏還有這麽多彎彎繞繞。

    在打掃完戰場之後,魏哲其實並沒有完全放鬆警惕。

    直到高句麗向遼東郡呈遞降表的消息傳來後,他這才開始恢複生產。

    至於在高句麗後方騷擾的太史慈魏哲也叫回來了。

    見好就收,他可不想這點仆從騎兵最後折在高句麗境內。

    至於那五千高句麗俘虜,魏哲思量再三之後直接交給了王峻。

    畢竟樂浪郡有列水、浿水、帶水、這三條大河,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要知道耕種除了土壤之外,充足的澆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在整個三月,魏哲幾乎都在興修水利。

    家學淵源的王峻不愧是王景後人,在水利這塊確實相當專業。

    雖然因為人力物力有限,導致王峻放棄了開鑿人工運河,將列水、浿水、帶水連為一體的想法,但他卻最大程度的設計出了一個水利網絡。

    以天然河流、水渠、水塘的特性,使得樂浪郡田畝灌溉麵積大大上升。

    當然,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五千人俘虜最後累死大半。

    但魏哲卻一點也不在意,誰讓他們來樂浪作孽的,就當贖罪了!

    中平三年,夏四月,己卯日。

    當樂浪水利一期工程快要告一段落時,來自洛陽的天使終於到了。

    “……聖哉興漢,天啟群物,如璧之珠,如玨之瓔。朕登皇寶,思維綱紀,四海殊功,萬邦歸仁……樂浪太守魏哲,深諳兵法,用心任事,赫赫功勞,皆以在目……”

    太守府大堂內,隻見小黃門聲音洪亮的宣讀道:

    “封西平鄉侯,食八百戶,以彰其忠,欽哉!”

    西平鄉便是玄莬郡高句麗縣下屬的一個鄉。

    魏哲聽罷則不禁有些意外,他以為這次最多也就是個亭侯。

    不過隨即他就顧不得這些細枝末節了,臉上滿是笑意。

    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裏外欲封侯。

    幾番出生入死,他今日終於算是混上封侯拜將的待遇了。

    大喜之下,魏哲自然與民同樂,太守府上下皆有賞賜。

    當然,宣旨的小黃門自然不會落下。

    待小黃門拿了一匣重重的謝禮之後,魏哲這才知道自家跳過亭侯直接封鄉侯的內幕,一時間自然免不了在小黃門麵前對天子感恩戴德,表示忠心。

    一時間,賓主盡歡,除了依舊在挖水溝的高句麗人……

    -----------------

    抱歉,查資料耽誤了點時間,下次我盡量快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