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殿試開始

字數:4563   加入書籤

A+A-




    三月初六,晨曦初綻。

    一眾即將參加殿試的考生,身著整潔的儒袍,早早便候在了宮城外。

    他們有的麵色凝重,口中念念有詞,似在默背經史典籍;

    有的則原地踱步,試圖舒緩內心的忐忑;

    還有的目光不偏不倚,遙望宮門,似乎對今後仕途胸有成竹。

    不多時,樞密使楊欽義手持拂塵,領著一群小黃門自宮牆內走出。

    隻聽他清了清嗓子,聲音雖不洪亮,卻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

    “咱家是新任樞密使楊欽義。時辰已到,請諸位隨咱進宮。”

    考生們聞言,趕忙下意識地整理衣冠,而後自覺排成兩列縱隊,有序跟在這名大宦官身後。

    與此同時,小黃門散入隊伍之中,逐個向考生講解殿試的各項規矩。

    而楊欽義則在前麵不疾不徐地走著,偶爾回頭掃視一眼隊伍,似在打量這些官場新生力量。

    行進間,楊欽義終於望見了自己要找的人。

    與周圍大多神色緊張、略顯局促的考生不同,那名叫黃巢的青年,不僅身高鶴立雞群,舉手投足更透著一股極其坦蕩的自信。

    十分符合楊欽義對大部分清流的印象。

    他不動聲色地放慢腳步,待黃巢走到身旁時,才微微側身,語速極快卻又清晰地說道:

    “那位問什麽你便答什麽,沒問你的,切莫胡亂攀扯。”

    話落,楊欽義神色如常,仿若剛剛隻是隨口一說,繼續不疾不徐地領著眾人前行。

    而黃巢聽完,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來者既是楊欽義……那幕後推手,大概就是當朝宰相李德裕!”

    史料記載,李德裕曾出任淮南節度使,楊欽義則以監軍身份與之同行。

    起初,二人雖每日共事,卻僅維持著表麵的同僚關係,並無私交。

    直至武宗登基,詔令楊欽義回朝。

    李德裕一反常態地設宴邀請楊欽義,還在宴會結束後,贈予他大量金銀珠寶。

    楊欽義自然滿心歡喜地啟程回朝。

    誰知楊欽義人已在半路,武宗卻朝令夕改,叫他從哪來回哪去。

    楊欽義羞愧難當,打算將李德裕贈送的財物如數奉還。

    可李德裕卻十分豪爽地讓他收下。

    數月後,武宗正式召楊欽義回朝擔任樞密使。

    楊欽義收錢辦事,趕忙在天子麵前極力舉薦李德裕,助力李德裕回朝複任宰相。

    至於出身五姓七望,素來高傲的李德裕不惜摧眉折腰事閹人,也要結交楊欽義的原因,就更簡單了——

    拉攏宦官新貴,以此對抗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精英。

    ‘所以,我今日要卷入的不是牛李黨爭,而是李德裕對仇士良發難?’

    黃舉天的目光在隊伍中逡巡,落在邱慕陽那道瘦削的背影上,眉梢微微蹙起,思索他與仇士良究竟有著怎樣的關聯。

    一行人抵達大明宮宣政殿外,禮部侍郎李景讓早已等候在此。

    楊欽義對他展露笑臉,他卻目不斜視,徑直從楊欽義身旁掠過,展開黃榜,有條不紊地點名。

    所有考生中,黃舉天是最後一個踏上石階的。

    就在擦肩而過的瞬間,李景讓對他幅度極輕地點了點頭。

    黃舉天頓時心中一驚。

    隻因李景讓在政治立場上較為複雜,不屬於典型的李黨成員。

    從他的生平事跡來看,李景讓主要以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等形象示人,還曾多次因直言而得罪權貴。

    在牛李黨爭中沒有傾向於哪一方,更沒有明確支持李德裕的行為。

    ‘為了對付仇士良,竟連清流官員都被卷入黨爭的漩渦……’

    他暫且將李景讓視為可爭取的對象,抬腳邁入宣政殿內。

    通常情況下,來到殿試現場的除考生之外,其餘人員包括皇帝、主考官以及相關的考試工作人員。

    對大多數文武百官來說,他們並沒有必須出席殿試的職責和規定,不太可能齊聚。

    黃舉天卻憑借對官服製式的了解,敏銳觀察到——

    這場殿試的規格超乎尋常。

    除了李景讓等禮部官員神色莊重,各司其職;

    翰林學士三五成群,交頭接耳;

    鴻臚寺官員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各項事宜,國子監官員在一旁不時點頭附和;

    更引人注目的,是本不應出現的禦史台禦史與大理寺少卿,皆在殿內。

    而在眾多文臣的最前列,身著紫袍、佩戴金魚袋的,正是當朝宰相李德裕。

    黃舉天深深地看了李德裕一眼,旋即收回目光,神色平靜地走到自己的坐席旁,靜靜等候。

    不多時,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傳來。

    宦官與侍衛自側殿魚貫而入,眾星捧月般簇擁著唐武宗李炎登上禦座。

    李炎身著赭黃龍袍,頭戴冕旒,端坐在禦座之上。

    片刻間,殿內眾多考生與官員紛紛下腰,對這位新任天子行禮讚拜。

    待眾人行禮完畢,李炎微微抬手,聲音沉穩而威嚴:

    “眾卿平身。”

    眾人這才緩緩起身,垂手而立。

    這時,站在李炎身旁的宦官魚弘誌向前一步,展開手中的卷軸,清了清嗓子,高聲念道:

    “朕承天命,求賢若渴,冀得棟梁之才。諸生皆為四海俊彥,今日匯聚於此,當展所學,抒己見,以答社稷之望……

    “望爾等潛心作答,勿負朕意,朕將親覽策論,擇其優者,委以重任。

    “殿試,就此開始——”

    原本雙目緊閉,仿若老僧入定般的李德裕,眼眸陡然睜開,轉頭對身後某位禦史使了個隱晦的眼神。

    那禦史心領神會,猛地高舉笏板,便要出言打斷聖旨朗讀。

    就在這時——

    “聖人且慢!”

    一道洪亮的聲音驟然響起。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黃舉天利落地掀袍出列,對著上方的禦座再次俯身三拜。

    隨後緩緩抬頭,朗聲道:

    “草民要告發山南道士子邱慕陽私通,擾亂科場,罪不容誅!”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如若被動地受製於上位者,前方唯有向左向右兩條死路。

    隻有找準機會,主動出擊,才能將這場政治傾軋的渾水攪得更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