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2章 各說各的理(下)
字數:4424 加入書籤
這時,省委副書記於海,用緩慢而有節奏的語調,闡述出他的觀點。
“金懷同誌的話,指出了事務的本質核心。”
“培養年輕幹部,把他們放到重要崗位,一直是我們的重要任務,但這一過程必須穩妥有序,不能冒進。年輕幹部的成長需要時間,更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而不是一下子被推到風口浪尖。”
於海雙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沉穩地掃過會場,“我同意名單裏提到的‘雙負責人’模式,這種做法既能給年輕幹部提供鍛煉的機會,又能通過老同誌的傳幫帶,確保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不過,我想補充一點,”他微微前傾,語氣更加鄭重,“無論是年輕幹部還是老同誌,都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邊界。尤其是涉及到一把手崗位時,更要注重權力的合理分配和監督機製的完善。”
“路遠同誌剛才提到的一些想法,確實有創新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現實中的風險。年輕幹部雖然充滿活力,但在重大決策麵前,他們的經驗和判斷力可能還不夠成熟。因此,如何平衡創新與穩健、活力與經驗,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於海說完後,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將話題轉向了另一位與會者,“接下來,我想聽聽其他同誌的意見,特別是明遠同誌的看法,畢竟他是組織部長,對幹部的實際表現應該有更直觀的感受。”
“而且,組織部是幹部的娘家,他最有發言權嘛。”
於海很自然的,把話題又回傳給肖路遠手裏。
肖路遠也不含糊,直截了當的表態道:“於副書記既然問到我了,我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您提到的監督機製確實非常重要,但我認為,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束縛年輕幹部手腳的理由。”
“幹部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試錯和積累經驗的過程,如果因為害怕犯錯而不敢給他們機會,那我們的幹部隊伍將永遠缺乏活力和創新力。”
他稍稍前傾身體,雙手交疊放在桌上,目光直視於海,“當然,我同意核心崗位的一把手安排必須慎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排除年輕幹部的可能性。”
“相反,我們可以通過設置科學的考核指標、明確的責任分工以及動態調整機製,來降低潛在風險。”
“比如,對於那些被提拔到重要崗位的年輕幹部,我們可以階段性地進行績效評估,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他們的職責範圍。這樣既能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又能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空間。”
肖路遠的發言無疑為會議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讓原本僵持的局麵有了一些鬆動的跡象。
然而,厲元朗依舊保持沉默,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似乎在思索什麽。
就在這時,始終沒有發言表態的王善坊,雙手擺弄著簽字筆,眼神望向某一處,一字一頓的說道:“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聽了幾位同誌的發言,大家都對這次人事調整寄予期望。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調整幹部工作崗位,更是未來數年,我們南州省發展路徑的一次重要布局。年輕幹部的使用問題,確實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議題。”
王善坊放下手中的簽字筆,雙手交叉置於腹前,神情顯得格外凝重。
“不過,幹部隊伍年輕化,一直是我們倡導的精神理念。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把握好這個度,卻是一個難題。”
“年輕幹部的使用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為了追求年輕化而忽視崗位的實際需求和幹部的能力匹配。每個崗位都有其特殊性,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而不是簡單地用年齡作為衡量標準。”
“此外,幹部隊伍的年輕化並不意味著對老同誌的忽視。相反,老同誌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他們可以在指導年輕幹部、傳承優良作風方麵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推進年輕幹部培養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老同誌的合理安排,充分發揮他們的餘熱。”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幹部的成長不僅僅是年齡和資曆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我們要通過係統的培訓、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全麵提升幹部的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最後,我認為這次幹部調整應該成為一個契機,推動我們整個幹部隊伍的優化和升級。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讓每一位幹部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南州省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王善坊都發言了,厲元朗也得亮明態度。
他環視一圈後,緩慢說道:“我們不能否認,年輕幹部是南州省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衝勁是我們應對新挑戰的重要資本。”
“但另一方麵,我們也必須正視,年輕幹部的成長並非一蹴而就,特別是在核心崗位上,經驗不足可能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繼續說道:“剛才金懷同誌提到的監督機製和容錯機製,我認為非常關鍵。”
“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更係統化的措施來保障年輕幹部的健康成長。比如,在提拔之前,是否可以建立更為嚴格的篩選機製?通過模擬決策、壓力測試等方式,提前評估他們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
“此外,對於那些已經走上重要崗位的年輕幹部,我們要避免‘一放了之’的情況發生。不僅要有動態考核,還要有定期的反饋和指導,確保他們在實踐中不斷修正錯誤、積累經驗。”
厲元朗的聲音雖然不高,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分量。
並且,他的話不多,卻已然表明,原則上否定王善坊和肖路遠,大膽使用年輕幹部的提議。
仍然沿襲厲元朗之前的意見,老同誌為主,年輕人為輔的理念,以老帶新的方式,作為這次幹部調整的主要方向。
厲元朗都這樣說了,肖路遠原本還想提出一些反駁意見,但看到厲元朗那堅定的眼神,他最終選擇了沉默。
他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厲元朗的態度非常明確,再多的爭論可能也難以改變他的想法。
於是,肖路遠深吸了一口氣,將原本想說的話咽了回去,轉而點了點頭,表示接受厲元朗的意見。
會場再次陷入短暫的安靜,大家都意識到,這次關於幹部調整的討論,或許已經接近尾聲。
之後,關於名單內容,五個人又進行了一番討論。
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呈送常委會表決。
厲元朗眼見時間不早,詢問一圈沒什麽事情後,大手一揮,宣布散會。
隨即起身,第一個走出會議室。
剛回到辦公室,於海隨後敲門進來。
都是老熟人了,厲元朗示意於海坐在沙發裏。
不等厲元朗開口,於海說道:“書記,王省長和肖部長在會上一唱一和,似乎有意在推動某種特定的用人策略。他們的觀點雖然表麵上是為了年輕幹部的成長考慮,但實際上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意圖。”
於海頓了頓,觀察著厲元朗的表情變化,繼續說道:“尤其是肖路遠,他在會上幾次試圖挑戰您的意見,雖然最後選擇了沉默,但我看得出,他心裏並不完全認同。”
厲元朗微微點頭,目光沉穩而冷靜。“也許,路遠同誌的性格如此,這一點我並不介意。但關鍵在於,他的提議是否真正符合南州省當前的實際需要。”
“您說得對。”於海附和道:“年輕幹部的培養確實重要,但核心崗位的安排必須謹慎為上。一旦出現失誤,不僅會影響整個幹部隊伍的穩定性,還可能對南州省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厲元朗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思。“年輕幹部是希望,但我們不能因為希望就忽視現實的風險。這次調整名單,我已經盡量平衡了各方的意見,既給年輕人機會,也保留了老同誌的經驗支撐。接下來,就看常委會如何表決了。”
於海點點頭,隨即又試探性地問道:“書記,王省長今天的表現,和之前與您達成的共識有出入,您不覺得奇怪嗎?”
喜歡正義的使命請大家收藏:(正義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