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東林黨開始在背後捅刀子了!(求追讀!)

字數:5001   加入書籤

A+A-




    除此之外,他還需要一萬關寧鐵騎!

    好在調兵這事兒不難,調兵需要的虎符和印信都在他手裏,隻需要再去兵部走個流程就行。

    兵部不敢不準,因為之前勳貴吃空餉、造反的事情也涉及到了兵部,在兵部任職的幾個文官也都被朱慈烺砍了。

    不同意?

    那本宮隻好再多砍幾個了。

    嗯,貌似遼東那邊有個夏成德的家夥,鬆山城之所以會被攻破就是因為他投敵了?

    順手殺了吧!

    這種不穩定因素必須清除掉!

    還得讓英國公帶兩百萬兩銀子過去,補齊遼東這些年的欠餉。

    兩百萬肯定是多的,剩下的就當獎賞了,反正他暫時也不缺錢。

    好在戶部要的銀子還沒撥過去,剛好先扣除這兩百萬兩。

    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思量了許久,朱慈烺這才決定好了聖旨的內容。

    然後直接讓司禮監重新抄錄一份,明早送到兵部。

    等忙完這一切之後,天都快黑了。

    隨意吃了點東西,正當朱慈烺準備回東宮休息的時候,駱養性又來了。

    看到駱養性,朱慈烺就知道肯定又特麽的出事兒了.........

    “發生了什麽事兒?”

    不等駱養性行禮,朱慈烺便直接開口問道。

    駱養性的動作遲疑了一下,但很快還是反應了過來。

    “回太子殿下,今日下午錦衣衛在諸多茶樓、酒樓、戲樓等許多人口密集的地方聽到了許多針對朝廷的謠言。”

    “臣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馬上對涉事人員進行了抓捕審問,但那些人行事太過隱秘,至今也沒查找到什麽有用的信息!”

    朱慈烺若有所思的用手指輕輕敲擊了一下桌麵,隨後又道:

    “什麽謠言?”

    駱養性先是有些糾結,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

    “謠言說,陛下昏庸無道,放著滿朝忠心耿耿的大臣不用,非要去寵幸太監和廠衛。”

    “還說太監和廠衛隻會禍國殃民,長此以往,勢必會再次誕生如魏忠賢那般的閹黨。”

    朱慈烺聽完這話,心中卻隻覺得一陣好笑。

    不用說,這肯定是東林黨的手筆了。

    東林黨已經開始在背後捅刀子了!

    眼看著在朝堂上爭論不過,所以就想要借助民間的輿論來給皇帝施壓,以此讓皇帝打消想要重設廠衛的想法。

    這是東林黨慣用的手段之一了,通過掌握基層言論、情緒煽動來迷惑普通百姓,繼而讓皇帝妥協。

    皇帝要是妥協了,那你就是一個好皇帝,是人人都稱讚的聖君。

    但皇帝要是不妥協的話,那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昏君。

    如果現在坐在這裏的是崇禎,那東林黨們一定會得償所願,因為崇禎是一個沒有主見的皇帝。

    他最怕的就是被人當做昏君。

    但可惜的是,現在坐在這裏的不是崇禎,而是他朱慈烺!

    他可不怕東林黨們玩這招!

    想玩控製輿論是吧?

    那老子就陪你們玩玩!

    想到這裏,朱慈烺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正等他準備開口說些什麽的時候,突然又意識到了什麽,隨後改口道:

    “駱養性,錦衣衛中是不是有一個叫李若璉的錦衣衛?”

    李若璉,崇禎元年的武進士,是為數不多殉國的錦衣衛。

    在得知崇禎上吊自殺之後,遠在家中的李若璉自殺殉國。

    即是武狀元、又是殉國的忠臣,這人要是不重用的話,簡直就是天理不容啊!

    而且他已經是錦衣衛指揮同知了,再進一步就是錦衣衛指揮使了,剛好以後可以用來替代駱養性。

    沒辦法,駱養性在曆史中有叛國投敵的記載,即便這種事情還沒發生,朱慈烺也始終不太放心。

    等再給李若璉搞點功勞,就可以讓他坐上錦衣衛指揮使的位子了。

    至於駱養性該怎麽處置。

    那以後再說吧!

    反正目前為止,還不到處置他的時候。

    駱養性這會兒還不知道自己將要麵臨什麽,所以麵對朱慈烺的詢問,他趕忙回道:

    “回太子殿下,錦衣衛中確實有這個人,時任錦衣衛指揮同知,之前因公務外出,昨天下午剛回來。”

    朱慈烺點了點頭。

    “去把李若璉、薛國觀都給本宮找來。”

    “至於謠言的事情,暫時不用管了,抓來的那些人也都放了。”

    “之後再聽到這類的謠言,就當什麽也沒聽到,本宮自有辦法解決!”

    駱養性心中一陣疑惑,既不知道朱慈烺為什麽要找李若璉和薛國觀,也不知道朱慈烺要怎麽解決謠言的事情。

    但疑惑歸疑惑,他還是趕忙拱手道:

    “臣遵命!”

    隨後便離開了。

    等駱養性離開之後,朱慈烺隨手扯過一張宣紙,然後拿起毛筆,在宣紙最上麵的地方寫下了四個大字:

    大明日報!

    沒錯,他要創建屬於他的大明日報了!

    東林黨之所以敢這麽做,無非就是仗著他們勢大,可以輕鬆控製基層的言論。

    一旦東林黨和皇帝的意見不符,東林黨都可以采取這種方法來散播謠言,以此控製基層的言論和思想。

    最終導致皇帝誤以為這真的就是基層百姓們的心中所想,不得不妥協。

    再加上東林黨肆意抹黑,基層百姓就會因此怨恨朝廷、怨恨皇帝。

    久而久之,人們就不會在信任皇帝信任朝廷,這天下也就更加糜爛了......

    如果是別的什麽皇帝,可能還真拿他沒什麽辦法。

    但作為一個來自二十世紀的五好青年,朱慈烺表示這招對他真沒啥用。

    而且還給了掌握言論的機會!

    畢竟說到底,在沒有電話、手機的年代,沒有什麽比報紙更加適合掌控言論的了。

    報紙這玩意兒其實古代早就有了,不過古代不叫報紙,而叫邸報。

    邸報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但到了元朝之後開始衰落,畢竟蒙古人不怎麽看重這個東西。

    之後到了明朝,邸報再次興盛。

    不過邸報主要在官僚階級發行,屬於是官方報紙,普通百姓壓根就接觸不到。

    民間也有類似於報紙的東西,名為京報。

    京報是一種民間報紙,通常由京師的商人出資定期印刷出版,公開銷售於民間,主要以營利為目的。

    但這類報紙所記載的信息過於稀少,再加上偶爾會觸犯朝廷的威嚴,所以一旦出事兒就會被查封。

    再加上售價昂貴,普通百姓也消費不起,隻在富人之間流行,所以最終也沒有形成什麽規模。

    不過沒關係,因為大明日報馬上就要來了!

    沒過多久,李若璉和薛國觀一前一後來到了朱慈烺麵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