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明教往事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A+A-


    聽了張無忌的良策,宋青書暗暗搖頭,趙敏在武當山上栽了跟頭,就等著用那七蟲七花膏去扳回一城呢。
    “趙敏武功不見得多高,但卻長了顆七竅玲瓏心,咱們能想到的,她必然都能想到。”
    宋青書勸道:“她手下阿二、阿三重傷,八臂神劍方東白更是險些自刎,你看她可有半分著急的樣子?”
    此時俞岱岩與殷梨亭也在場中,俞岱岩殘廢二十年,早就對自己的傷勢不抱希望,因此並未開口。
    而殷梨亭垂首低眉,顯然心中極是不甘,他如今還不到四十歲,難道後半生就要做個路都走不了的廢人?
    一直陪在殷梨亭身邊的楊不悔忽然問道:“無忌哥哥,你一定能醫好殷六俠的,是麽?”
    張無忌重重點頭,算是回答楊不悔,也是讓俞、殷二人放心,既然已經確準有黑玉斷續膏的存在,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得拿到!
    “宋師哥,你足智多謀,這件事還得你來安排。”
    張無忌在趙敏手下從沒討到過好,再看宋青書卻是應對自如,所以一籌莫展的時候,習慣性向他求助。
    宋青書自然知道,隻不過還未想好說詞,索性順勢推回趙敏身上,“趙敏曾說那藥膏比黃金還要貴重許多,沒有帶在身上。”
    “但看她做派,黃金又算得了什麽,所以話裏有話,似乎在暗指什麽。”
    旁人聽得一頭霧水,覺得這番解釋實在有些牽強,但張無忌卻猛地一拍巴掌,跟著從懷中取出一隻金盒。
    那日趙敏以“醉仙靈芙”和“奇鯪香木”之毒放倒明教群豪,惟有身具九陽神功的張無忌百毒不侵,趕回柳綠山莊拿了解藥。
    二人地底監牢糾纏一番,之後趙敏手下奉命將這裝有珠花的金盒送出,張無忌雖然始終帶在身上,卻未細想其中有何深意。
    在場眾人之中,屬位居五散人的周顛少個心眼,又愛口無遮攔,當即奇道:“教主隨著帶著這姑娘家用的物事做什麽?”
    隨後看到楊不悔,馬上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轉向楊逍嘿嘿一笑。
    雖然沒有指明,但那意思卻顯而易見,教主對你女兒有意,連定情信物都備下了,你楊左使不久就要成為教主的嶽父泰山。
    楊逍卻見過這金盒,知道是趙敏所贈,所以根本不去理睬周顛,沉聲道:“教主,莫非這金盒中藏著什麽機關?”
    張無忌也急於確認,先將裏麵的珠花取出,跟著掂量掂量那金盒,原本未加注意,這時稍一仔細,立馬察覺到份量不太對頭。
    “真的有個夾層!”
    張無忌驚歎宋青書料事如神,同時更加忌憚趙敏環環相扣的計謀,自己若是無視於她,將這金盒隨後丟棄,此刻必然後悔莫及。
    他小心將夾層打開,果然發現其中滿滿登登裝著黑色藥膏,氣味清涼芬芳,與胡青牛醫書中記載一般無二。
    “宋少俠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眾人一見都是又驚又喜,張無忌有心彌補當年娘親傷了俞三師伯的罪過,更是片刻都等不得,馬上就要為俞、殷二人醫治。
    但轉念一想,萬不能魯莽行事,因此在山上找條野狗,將它前腿折斷後試了藥膏效果,直到確認無疑,這才終於動手。
    那黑玉斷續膏雖然藥效如神,隻是尋常傷筋動骨都要三月才能痊愈,似俞岱岩二人這般重傷,需要的時間就更多,好在一切跡象都表明傷勢正慢慢痊愈。
    就這樣過了兩天,張無忌終於了卻這樁心頭大事,隻覺得天地開闊,對宋青書也是愈發敬佩。
    “請韋蝠王、鐵冠道長、說不得大師、彭瑩玉大師,分別前往峨嵋、崆峒、昆侖、南少林四地,打探各派消息。”
    這一日,張無忌與楊逍議定計策,向明教群雄發號施令道:“請五行旗各位掌旗使,去通知明教分散於各地的香主,三月後八月中秋,到淮北蝴蝶穀共商反元大業。”
    “再請外公、舅舅,回天鷹教總壇整頓教眾,三月後同樣前往淮北蝴蝶穀會合。”
    明教眾人自無異議,略作修整後,向武當派宋遠橋等人一一辭行,跟著分批下山,奉命行事。
    張無忌原本想著親自去追查趙敏蹤跡,但還是放心不下俞三伯殷六叔的情況,非得親眼看到他二人完全康複才行,因此最後選擇留在武當山上聽信。
    一同留下的,還有楊逍、周顛,前者需要陪同張無忌主持大局、處理教務,後者則是防止他下山給別人添亂。
    而宋青書眼見機會難得,尋個空閑時間,找到楊逍,向他問起明教往事,是否與百年前的公平教有什麽關聯。
    楊逍為人桀驁不馴,我行我素,鮮少把旁人放在眼裏,但宋青書不隻對明教有恩,人品武功均是當世一流,所以持禮甚恭。
    “沒想到宋少俠也知這公平教的名號。”
    楊逍看宋青書年紀,以為他是對這些武林故舊好奇,並未多想,開門見山道:“不瞞宋少俠,本教前任陽教主,確實曾提起過本教與公平教之間的一些瓜葛。”
    宋青書見終於有了眉目,當即施禮道:“還請楊左使明示。”
    楊逍抱拳還禮,請宋青書先行坐下,跟著緩緩開口。
    “我明教源於波斯,自唐時傳入中土”
    楊逍從頭講起,其中多半是宋青書早已知曉的往事,過了將近一盞茶的時間後,才終於進入正題。
    “直到方教主在浙東起事,之後數位教主無不以行善去惡,拯救世人為己任,因此被朝廷所不容。”
    “那還是前朝徽宗年間,朝廷派兵意欲剿滅明教,這本也沒什麽奇怪,卻不想那掌兵的文官居然是個絕頂高手。”
    楊逍長歎口氣,“教中光明使者,護教法王被他殺個措手不及,死傷大半,導致明教根基動搖,為了保存聖火,不得不遠赴西域避難。”
    宋青書默默點頭,這與他掌握的情況相差無幾,可見楊逍未有隱瞞。
    “陽教主也是在本教第三十二代衣教主口中得知此事,不怕宋少俠見笑,那時本教聖物聖火令被丐幫奪去,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便在那時,忽然有人主動上門示好,說可助我明教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