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高談闊論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A+A-




    趙高想著必定要想方設法,將李齊這顆新星扼殺在搖籃之中。

    此時的鹹陽宮靜的可怕。

    大殿之內氣氛凝重的仿佛可以結冰了。

    李齊繼續著自己激情澎湃的發言。

    “陛下,如今咱們大秦的搖曳真是十分繁重。”

    “賦稅堆積成山,百姓苦不堪言。無數家庭因為搖曳妻離子散,農田荒蕪,屍橫遍野。這般下去民心和安國本何故?”

    李齊說完便從扶蘇那裏掏出了他們共同編撰而成的與民書。

    “這是草民與扶蘇公子,從長城修建之地返回鹹陽之時的所見所聞,其中之話語沒有一處有造假之嫌,這天下真真是……”

    李齊想起之前自己見到的畫麵,激動到無法言語。

    他稍作停頓,深吸一口氣,接著說著。

    “還有,軍中看似兵強馬壯,實則確實缺乏能征善戰的將領。”

    “此次匈奴來犯除了蒙恬將軍,軍中竟然連一個能指揮作戰的將領都沒有。”

    “長此以往,若有外敵來犯,我大秦拿什麽去抵抗?”

    秦始皇的臉色愈發陰沉。

    他那雙銳利的眼睛緊緊盯著李齊。

    他並沒有立刻發言,而是一直在手中把玩著徐福前些日子給他親手磨的檀木珠串。

    “李齊,你所言雖大膽,卻也並非毫無道理。”

    秦始皇終於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

    “我大秦初定,百廢待興,諸多事務都需要人力、物力去推動。長城的修建,是為了抵禦匈奴;阿房宮的建造,是為了彰顯我大秦的威嚴。這些工程,又怎能輕易停下?”

    李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聲說道。

    “陛下,臣深知這些工程的重要性。但百姓已然不堪重負,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合理安排徭役,減輕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至於軍中將領,我們應廣納賢才,不拘一格降人才,選拔真正有能力的人來統領軍隊。如此,方能內外兼修,保我大秦長治久安。”

    就在這時,大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嘈雜的人聲。

    隻見一個年輕的身影大步走進大殿。

    此人正是胡亥,秦始皇的幼子。

    他身著華麗的錦袍,頭戴鑲滿寶石的冠冕,麵容白皙,眼神中卻透著一絲急切。

    胡亥剛要進入大殿,便高聲說道。

    “兒臣拜見父皇。聽聞兄長扶蘇歸來,兒臣特來請安,順便也想向父皇匯報一下近日的學習與見聞。”

    胡亥聽聞扶蘇回來,心中便十分不安。

    他深知扶蘇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也清楚扶蘇向來深受大臣們的敬重和百姓的愛戴。

    他擔心扶蘇此次回來,會在秦始皇麵前大出風頭,從而進一步鞏固他在皇位繼承上的優勢。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趕來,想要在秦始皇麵前表現自己,以免被扶蘇搶了風頭。

    然而,胡亥還沒來得及走到鹹陽宮內,就被一個身影攔住了去路。

    此人正是聽到聲響從大殿之內出來的趙高。

    他身形瘦削,臉上掛著標誌性的謙卑笑容,可那眯著的眼睛裏,卻閃爍著精明與算計。

    “公子留步。”

    趙高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

    “陛下此刻正在與扶蘇公子商議國事,十分繁忙,還請公子稍作等候。”

    胡亥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至極,他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惱怒。

    “老師,我乃父皇之子,如今前來拜見父皇,難道還要被阻攔不成?”

    趙高卻不慌不忙,依舊保持著那副謙卑的姿態說道。

    “公子莫要誤會,老奴隻是擔心打擾陛下議事。公子的孝心,陛下自然知曉。待陛下議事完畢,老奴定會第一時間通稟。”

    胡亥心中雖然極為不滿,但也知道趙高是秦始皇身邊的紅人,深受秦始皇的信任,更是自己的老師,自己一時也拿他沒辦法。

    “老師,咱們千辛萬苦才將扶蘇那人給趕到了蠻荒之地,如今他回來了,我的地位恐怕是要不保啊!”

    “您為何不讓我進去!”

    趙高將胡亥拉到一邊,輕聲安撫道。

    “公子,既然您認老臣為師傅,其實定不會讓你吃虧。”

    “剛才沒有過來,並不知扶蘇公子前來使徐福正在裏麵跟陛下探討東渡一事,扶蘇公子向來最是討厭陛下。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如今他們在裏麵高談國之大事,隻要老臣進去隨意挑撥幾句,便能讓扶蘇公子再次說出那些離經叛道之話。”

    “這等雜亂之事,老臣認為公子還是不要進去摻和為好。你且在外等著,隻等著做收漁翁之利便可。”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隻能咬咬牙退到一旁,滿臉不悅的站在大殿之外。

    眼神卻時不時的望向大殿之內。

    他明白,趙高這個人精於算計,扶蘇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哪怕蒙家兩兄弟也不可能鬥得過趙高。

    想到這兒他便釋然的笑了。

    扶蘇你再怎麽受父皇喜歡,你也抵不過父皇心中對長生不老的渴望。

    大殿內,秦始皇與李齊、扶蘇等人的討論仍在繼續。

    秦始皇的態度逐漸有所鬆動,他開始認真思考李齊提出的建議。

    而扶蘇則在一旁,不時地補充著自己的觀點,支持李齊的主張。

    “陛下,李齊所言,兒臣深以為然。百姓乃國之根本,若百姓生活困苦,大秦的根基也將動搖。”

    扶蘇誠懇地說道。

    “我們可以先暫停一些非緊急的工程,將人力和物力集中到民生和軍事建設上。”

    這時,一位老臣站了出來,指著李齊說道。

    “陛下,此人大言不慚,不過是一介平民,怎懂得朝堂之事?他所說的這些,不過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際用處。陛下切不可輕信。”

    “再者說,老臣聽聞這個人可是行刺扶蘇公子的要犯,他說的話怎能當真?”

    李齊看向這位老臣,不卑不亢地說道。

    “大人,我雖出身平民,但正因為我身處民間,才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朝堂政令在民間的實際施行情況。難道大人認為,隻有出身朝堂的官員,才有資格談論國家大事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