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瓷器產業升級之艱難起步
字數:6028 加入書籤
第493章 瓷器產業升級之艱難起步
翌日清晨,景德鎮的天空湛藍如洗,陽光灑在鱗次櫛比的瓷窯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林詩雅帶著精心準備的瓷器產業升級方案,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最大的瓷窯——福窯。
福窯的主人馬老板,一個身材矮胖,滿臉油光的中年男人,早已等候多時。
窯場裏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夾雜著柴火燃燒的煙熏味,工匠們來來往往,忙碌地製坯、上釉、燒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林詩雅站在眾人麵前,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聲音清澈而有力:“各位瓷窯主、工匠師傅們,大家好!我此次前來,是為了與大家共同探討瓷器產業升級的大計。我朝瓷器技藝精湛,享譽海內外,但近年來,隨著外國瓷器的湧入,我們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萎縮……”
她將升級方案娓娓道來,從改進燒製工藝、引入新釉料和彩繪技術,到建立瓷器研究機構、拓展海外市場,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清晰明了,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林詩雅描繪著升級後瓷器暢銷各國,為我朝帶來巨大財富的景象,試圖點燃在場每一個人的熱情。
然而,她的話音剛落,福窯的馬老板便第一個站出來,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她。
“林大人,你這計劃說得天花亂墜,可實際上根本行不通!改進工藝、研發新技術,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增加了,利潤從哪來?我們這些小本經營的瓷窯主,哪有那麽多錢去折騰?”
馬老板的聲音粗獷而尖銳,像是一盆冷水澆滅了林詩雅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
他的話引起了其他瓷窯主的共鳴,他們紛紛附和,表達著對升級計劃的擔憂和反對。
“是啊,林大人,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用傳統工藝製瓷,這新技術誰會用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工匠錢師傅也站出來反對,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萬一搞砸了,我們豈不是血本無歸?”
林詩雅看著眼前這些充滿質疑和反對的目光,心中不禁感到一絲沉重。
她知道,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她沒想到,阻力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大。
這時,一個衣著華麗,操著外地口音的男子,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他是外國使館的趙領事,臉上帶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林大人,我朝瓷器雖然精美,但價格昂貴,遠不如我國瓷器物美價廉。您這升級計劃,恐怕是白費力氣啊。”
林詩雅的目光落在了趙領事身上,眼神中閃過一絲精光,她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馬老板,錢師傅,趙領事,各位……”
“我理解你們的擔憂,但是……” 林詩雅頓了頓,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你們想過沒有……”
“你們想過沒有,固守傳統隻會讓我們逐漸被市場淘汰!外國瓷器之所以物美價廉,正是因為他們不斷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我們若是不思進取,最終隻會失去競爭力!”林詩雅的聲音擲地有聲,在窯場裏回蕩。
她頓了頓,目光灼灼地看向眾人,“升級,不是讓你們放棄傳統,而是讓傳統煥發新的生機!升級後的瓷器,不僅質量更好,成本更低,而且款式更加新穎多樣,更能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這時,一個年輕的瓷器工周瓷器工站了出來,他激動地說道:“林大人說得對!我曾經去過外國的瓷窯,他們的技術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我們能夠學習他們的長處,改進我們的工藝,我們的瓷器一定能夠更上一層樓!”周瓷器工的話引起了部分瓷窯主的思考,他們開始小聲地議論起來,原本堅定的反對聲浪也逐漸減弱。
林詩雅趁熱打鐵,繼續說道:“我知道,改變需要勇氣,也需要付出。朝廷會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大家渡過難關。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讓我們的瓷器再次閃耀世界!”她的話語如春風般溫暖,又如烈火般充滿激情,點燃了在場一些人心中對未來的希望。
然而,錢師傅和一些老工匠依然固執己見,他們聚在一起,神情凝重。
“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豈能說改就改?這些新奇的玩意兒,根本不靠譜!”錢師傅的話擲地有聲,仿佛是對林詩雅的挑戰。
他身後的老工匠們也紛紛點頭,表示堅決擁護傳統工藝,抵製任何改變。
他們臉上的皺紋,如同瓷器上的裂紋一般,深深地刻著歲月的痕跡和對傳統的執著。
林詩雅看著這些老工匠,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他們的固執源於對傳統的熱愛和對未知的恐懼。
她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到他們麵前,目光真誠而堅定。
“錢師傅,各位老師傅,我理解你們的擔憂。但是,請你們相信我……” 林詩雅頓了頓,從隨身攜帶的包袱裏拿出了一些東西,“請看看這些……”林詩雅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從裏麵取出一個個用軟布包裹的瓷器。
她輕輕地揭開布,露出其中精美的器物。
有薄如蟬翼的蛋殼瓷杯,在陽光下晶瑩剔透,仿佛一觸即碎;有色彩豔麗的粉彩花瓶,上麵的花鳥栩栩如生,仿佛要從瓷麵上飛出來;還有造型別致的鏤空香爐,鏤空處雕刻著精細的花紋,透著一絲神秘的氣息。
這些瓷器一出現,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場的所有工匠,包括之前堅決反對的錢師傅,都忍不住湊近仔細觀看。
他們撫摸著光滑細膩的瓷麵,這些瓷器,不僅在質地上更加精良,在工藝和美觀程度上也遠遠超越了他們日常所見。
“這...這是用什麽方法燒出來的?”一個年輕的工匠忍不住問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激動。
“這是我最近研發的新工藝。”林詩雅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這種新工藝,不僅能夠提升瓷器的質量,還能降低成本,增加產量。而且,你們看這些顏色,這些造型……”她指著瓷器上的花紋,“這些都是我們之前沒有嚐試過的,它們可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也能讓我們的瓷器在市場上更受歡迎。”
林詩雅展示的這些瓷器,像一顆顆種子,在一些工匠的心中埋下了希望的萌芽。
他們開始低聲議論,原本堅決反對的態度也出現了一絲動搖。
就在這時,瓷器商會的孫會長匆匆趕到,他是一個身材瘦削,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的中年男子,臉上掛著一絲疲憊。
他剛一進門,便氣喘籲籲地說:“林大人,我剛從商會那邊過來,他們對你的升級方案,意見不一,實在太難統一了。”孫會長的話,像是一陣冷風,吹散了剛剛燃起的一絲希望。
商會內部的意見分歧,讓局麵更加複雜起來。
一些瓷器商擔心投入成本過高,風險太大;另一些則擔心新工藝會破壞傳統,讓他們的瓷器失去特色;還有一些人則抱著觀望的態度,不願輕易表態。
孫會長夾在其中,左右為難,顯得十分被動。
“各位,我理解大家的擔憂,但是……”孫會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正欲再次解釋,卻被人群中一個尖銳的聲音打斷。
“我說孫會長,你這事辦的可真夠慢的,你到底能不能帶領我們瓷器商會走向輝煌?”是馬老板的聲音,他斜著眼睛,語氣不屑。
人群一陣騷動,質疑的、抱怨的聲音此起彼伏,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局麵,更加混亂起來。
林詩雅看著眼前混亂的場麵,眉頭緊鎖,她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說話,卻見慕容複緩緩走了過來,他走到林詩雅身邊,語氣低沉地說:“看來,這裏的情況,比想象的複雜的多。” 他頓了頓,看向眾人,“也許,我們需要換個方式。”
林詩雅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最終停留在孫會長疲憊的臉上。
她深知,此刻若不能拿出一個讓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瓷器產業的升級,恐怕就要胎死腹中。
她清了清嗓子,聲音沉穩而有力:“各位,我有一個提議,或許可以解決眼前的困境。”
她緩緩道出自己的想法,一個折中的商會合作模式:由商會牽頭,成立一個專門的升級委員會,由各瓷窯主、工匠代表、以及商會代表共同組成。
委員會將負責製定詳細的升級計劃,包括技術引進、人才培養、資金分配等。
為了照顧小窯主的利益,林詩雅建議將升級計劃分為不同階段,先從技術成熟、風險較低的環節入手,逐步推進。
同時,她還提出,朝廷可以提供一部分無息貸款,幫助瓷窯主們渡過難關。
最重要的是,新工藝所得利潤,按比例分配給各方,保證參與者的利益。
這個方案,既照顧了各方利益,又能推動升級,一時間讓在場的瓷窯主和工匠們陷入了沉思。
馬老板皺著眉頭,似乎在衡量著其中的利弊。
錢師傅摸著胡須,眼神中帶著一絲猶豫。
而周瓷器工的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孫會長先是愣了一下,隨後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林大人此計甚妙,或許真的可行!”他激動地聲音都有些顫抖,仿佛看到了瓷器產業的希望。
林詩雅的提議,像一股清泉,滋潤了眾人幹涸的心田。
一些瓷器商開始竊竊私語,討論著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一些工匠,也逐漸放下了心中的抵觸,對新工藝產生了一絲好奇。
“這個辦法,倒是有些意思。”一個老瓷窯主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看了看周圍,又看了看林詩雅,語氣中帶著一絲認可,“或許,我們可以嚐試一下。”
他的話,仿佛打開了一個缺口,其他的瓷窯主也紛紛表示願意嚐試。
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逐漸緩和下來。
林詩雅的嘴角微微上揚她環顧四周,清澈的目光中充滿了自信和堅定:“各位,改革之路,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障礙,讓我們的瓷器,再次走向輝煌!”
她的聲音,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在場眾人的激情。
窯場裏,重新充滿了活力,工匠們開始相互討論,瓷窯主們開始計算著未來的利潤。
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然而,就在氣氛逐漸熱烈的時候,一個低沉的聲音,卻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的頭上。
“林大人,您的方案確實不錯。但是,官窯那邊,對我們民間瓷器的升級,恐怕沒有那麽支持。”說話的是孫會長,他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擔憂。
林詩雅臉上的笑容凝固了,她深知,沒有官窯的支持,民間的瓷器升級,注定寸步難行。
慕容複上前一步,他走到林詩雅身邊,語氣低沉:“看來,我們是時候去會會那些官老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