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第八個世界(6)
字數:4911 加入書籤
很遺憾, 你買到了假章節( ⊙_⊙ ), 也可能是app抽了..
吳闖必須嚴懲,可此事若公布, 必定成一樁宮闈醜聞, 給他為君的一生蒙上汙點。此外, 更會惹得那些閑得慌的文人攻擊他因佛法誤國, 殘害忠良。
若要懲處吳闖,隻得尋別的由頭。
死攥著龍椅扶手上突出的龍頭,皇上手指尾端的骨頭暴得老高, 臉上雖看不出情緒, 但那雙眯成一條縫的眼裏,墨色濃厚的暗潮激烈湧動著,好似漲潮時的錢塘江水。
寬闊的君王寢殿內, 明黃的帳幔隨未合嚴實的窗戶透進的微風左搖右晃, 帶起呼呼風聲, 此外再無旁的聲響。
為保證自己母妃的不會遭此事牽連,四皇子特地尋了個由頭在此時來找皇上, 此刻見屋內過於安靜, 心裏焦急得很。
“兒臣便知母妃不可能為此事, 母妃尊貴, 怎地會因一介汙穢僧人髒了自個兒的手。”四皇子素來張揚,此刻隻覺得是在寢殿內, 不用過分在意君臣禮儀, 說話間不自覺揚起了下巴。
皇上正怒極, 聞得四皇子這話,目光如刀刃般刮來,言辭冷淡:“此事朕已知曉,你們先下去吧,朕也有些乏了。”
皇上的目光如一劑強藥,四皇子瞬時也知自己方才不小心說錯了話,可皇上此刻已經轉進了內室,想要認錯也無門,隻得心驚膽戰間暫且退下。
隻不過,說是心驚膽戰,四皇子寧朗也未將這次失言當一回事,再怎麽他也是皇子,骨肉血親,父皇不會將他如何。
然而,四皇子寧朗卻忘了,他確實是皇子,但也隻是皇子罷了。
又半月,十數年窩在金陵未動過的吳闖,突然被派遣前往南境領兵,鎮壓現今蠢蠢欲動的南楚。吳闖雖不解皇帝此舉何意,但他向來好戰喜功,在金陵窩了十幾年也早閑得慌,自然欣然應允。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封旨意——四皇子寧朗至性忠直,著封敬王,十日內前往封地駐守,務必克勤克儉,莫失皇族威嚴。
旨意剛達四皇子府時,四皇子拒不接旨,隻說這是父皇寫錯了字,斷不可能有外放他的理由。直到送旨意的太監提及那日失言一事,才像失了魂般接過聖旨,也忘了謝恩,晃悠悠回了自己屋內。
吳闖前往南境的隊伍和四皇子前往封地正巧在同一日,一喜氣洋洋,一垂頭喪氣,對比鮮明。
兩隊相交時,吳闖朝著原來的四皇子,如今的敬王冷笑一聲,裝模作樣道:“敬王在兄弟間率先封王,還得了一塊好地方,不像臣又要食軍旅之勞苦,臣真是羨慕得緊啊。”
車馬隊晃悠悠地前進,馬脖頸上的鈴鐺清脆,一聲聲催促著遠行。四皇子眼裏空茫得很,這幾日窩在府中,他已想明白自己再無機會,小半生的希冀從此沒了著落,餘生便隻是一個閑散王爺。
四皇子別過頭看一眼吳闖,目光並未落到實處,口氣是他二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冷淡,道:“侯爺還是先照管照管自個兒吧。”
言罷馬鞭一抽,揚長而去,不再多言。落下吳闖在原地,皺眉不解,旋即又不屑一笑。
-----------------------
不過一年,南境潮濕,平東郡侯吳闖腿部舊疾複發,以至斃命於戰場的消息就傳到了金陵城,皇上傷心涕下,著命將吳侯葬在他征戰一世的戰場土地上,不必將屍骨帶回金陵。
此事引得人人嗟歎,好好一個大將就這麽沒了。不過戰死沙場,倒也勉力算得死得其所。
但,也有些有眼力的,從事後皇上的態度看出些端倪,知曉此事另有文章,乖乖閉口不談。
消息傳到城東二皇子府時,寧致隻是點點頭表示知道了,一側提筆寫字的趙白也是一臉淡定,不覺如何。畢竟,在他們看來,吳闖被派往南境的旨意剛下來時,這人便已從計劃中摘除了。
此時又是一年春,窗外的斜楊細柳吐露翠芽,人力引來的溪水潺潺,各色花草微微露了分毫姹紫嫣紅的顏色,正是冬季被雪吞沒的色彩重歸人間的時日。
柳條輕柔拍打著窗欞,沿著窗縫送來些許輕風,趙白執筆站在窗旁書案邊,認真臨摹著名家作品。
趙白臉上的顏色比之剛來更蒼白了幾分,不過人倒是比之前精神活力了許多。
寧致望他一眼,道:“下一步便是寧岸本身了。”
落下最後一筆墨,趙白反手將竹筆靠在筆擱上,不滿地看著寧致:“你就不問問當日那毒是不是吳闖讓下的?”
寧致搖搖頭,道:“我不擅於布局,事後諸葛亮還做得。吳闖雖傲慢但不糊塗,不至於如此,此番是吃了個啞巴虧。”
此次對擊潰吳闖的最後一招,是後宮常見的醃臢招數,搬上台麵確實不雅,但對於當今皇上和吳闖卻意外奏效。這招數和內宮牽扯越多,越難以宣之於口,吳闖吃下的啞巴虧就越大。
當今皇上多疑好麵子,吳闖本性又行事粗莽,傲慢狂妄,這事出格又在情理中,正是這樣的莫須有,才最為致命。
想罷,寧致略顯遲疑,問:“你怎麽敢確定那個僧人不會臨陣脫逃,不吃那毒飯?”
窗外細碎的陽光通過木格子分割的窗戶,灑在趙白蒼白的臉上,映過透明的斑點,趙白閉著眼享受春日陽光的暖意,慢悠悠道:“初見那僧人時,他周身皆是萬念倶灰之氣,卻有心思千裏跋涉從東方來到北方,並為此撐過了十年,恨意必定深厚至極,不過一死便可換吳闖的命,他不會猶豫的。”
說著睜開眼輕歎一聲:“說來吳闖也怪不得別人,竟敢以百姓人頭充夠十萬戰功,隻圖個數字好聽,當真可惡!此事當年吳闖能瞞過金陵城和東境那麽多人,卻不可能瞞過受害人家的遺孤,他早該料到有此一日。”
寧致對此沒什麽反應,像是見多了這樣的事,轉而問了另一個問題:“讓吳闖帶著侯位去死,會不會太輕?”
這個問題除了對趙白而言,還有對那個僧人。十數年前那僧人全家,可是以新羅惡徒的身份死的,算起來實在便宜吳闖了。
“這是那個僧人要求我的。”趙白勾了勾嘴角,“他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若是讓吳闖下場慘烈,名聲敗壞,吳家若有遺孤必定與他一樣,懷著恨意一心複仇。而現下形狀,吳闖在皇帝的心裏已是萬分惡心之人,吳闖死後,吳家人的日子隻會一日慘過一日,心中再無恨意支撐,未來便絕沒有崛起的可能。”
這招相比單純的惡有惡報來說,其實更為狠辣,又更為仁慈。
突然,趙白歪著頭直勾勾盯著寧致,問:“我為了自己的計劃勸別人去死,你怕不怕?”
這問題說實在矯情得很,可趙白偏偏在意答案,故而就問了。如此行事,也不知道到底是矯情,還是爽利。
院子裏的修竹映在天青色的窗紗上,繪製出一副墨竹圖,屋內的風便也帶了三分竹子香,寧致向來氣勢淩厲,此刻卻與氣質柔和的竹子混為一體,嘴角帶著寵溺。
“你不會如此對我,縱使會,也是我心甘情願。”
一挑眉,趙白莞爾,挪至寧致跟前盤腿坐下,自斟自飲半杯茶後,悠然道:“寧岸病在多疑,你早前說皇上近日有意賜婚寧岸,人選已定,隻是不好開口?”
寧致點頭:“是太史公家裏的嫡孫女,性子熱辣,好勝心強。若是我開口,寧岸必定會疑心這位準皇子妃,而這位準皇子妃也不是柔婉順從的性子,到時鬧在父皇那裏,便是寧岸不滿賜婚,對吳家罪女仍有餘情,必定惹父皇不喜。”
太史公雖稱一聲“公”,但並非封了爵,隻是這位大人當了近三十年太史令,剛正不阿,每一筆必有根據,所以以此示之尊敬。
皇上給寧岸找了個這樣的外戚,一來是不願吳家人與皇家粘連上,二來太史令無權。皇上此舉的心思微妙得很,看來寧岸還是難免受到了吳闖的牽連。
有意賜婚一舉,本就透出皇上已經對寧岸起了疑心,要是寧岸娶了太史公孫女後表現不滿,沒有破釜沉舟之舉的話,基本就與皇位絕緣了。
隻不過...
“這樣未免太便宜他了。”寧致蹙眉,言語間多少有些不樂意。
趙白淺笑著搖頭,道:“對寧岸自然不止如此。”
娶親一舉,看似對寧岸,實則是針對著女主吳青婉。
親生父親的白事,撞上所愛之人的紅事,這番痛處,大概也能報答她對原主的“恩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