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十個世界(11)
字數:4605 加入書籤
很遺憾, 你買到了假章節( ⊙_⊙ ), 也可能是app抽了.. 不論平東郡侯吳闖在五皇子府夜會之時如何嘲諷虛明, 也改不了虛明日漸受皇上喜愛,地位一日日拔高的事實。
一轉眼便又是天德十七年的佛誕聖日,自本朝皇帝入佛門以來, 這曆來不甚起眼的日子便成了可與除夕比肩的大日子。每逢此日,皇上便要宴請所有三品以上的臣子, 在皇城內大擺宴席,當然,菜品皆是齋菜,酒水亦用清茶代之。
過往佛誕聖日, 慣例是要封賞宮中僧人, 自天德十四年的佛誕聖日起, 這慣例自然就縮減成了封虛明,賞其餘眾僧。
然而, 兩年佛誕,各類大小節日, 虛明地位早已是本朝曆來宮僧至高, 再往上便要封侯。大周朝侯位、王位極其尊貴, 本朝隻得一個平東郡侯,而王爺更是十五位皇子一個也沒討到,隻有皇上還活著的兩位兄弟堪堪得了。
若是真封侯, 可就是大事了。不論從哪個方麵, 宴會中眾臣及皇家子弟默默在心裏補上, 同時偷眼去瞧武臣一列首位的平東郡侯吳闖。
吳闖自然也想到了這節,此刻臉色正陰沉得厲害,下邊文臣武將來敬酒也大多不理,隻有皇子和一品大臣還賞個臉。
宴至中途,氣氛正盛,皇上亦被這熱鬧薰得三分醉意,一拍麵前雕龍的長桌,朗聲道:“此逢佛誕,舉朝齊賀,焉有不賞佛門子弟之理?”
說著,嗬嗬一笑,手指在半空中揮舞:“佛門子弟百千萬,若全封則太勞動,不若封個最好的!”
話到這裏,皇帝還未察覺不妥,與宴的各位大臣皇子皆是心中一咯噔,暗道要出事了,不過這暗道一句有多少是真擔憂,又有多少的喜聞樂見就未可知了。
皇上仍繼續說道:“佛門子弟若推首位,自然是常伴朕身側的虛明師父!朕已擬好,著封虛明師父為般若侯,般若侯居般若宮,誦般若經,甚好!”
糟糕!封侯也罷,偏還是個封號無前例的侯。這種侯和從大周立國起封了得有十幾二十個的平東郡侯相比,雖品級無差,但真要分個先後高低,吳闖隻怕要低過虛明小半頭。
與宴眾人皆默默停了杯著,等著接下來會發生的暴風雨,免得沒有防備,突然噎著嗆著了。
果然,皇上話音剛落,還沒等虛明站起來謝恩,吳闖便轟然起身,衣擺帶倒了麵前的食案,茶水齋菜灑了一地。
吳闖板著一張獅子臉,杏目蓄起三分火氣,沉聲朝階上皇帝拱手道:“望皇上三思。”
殿內的絲竹聲在此刻戛然而止,驟然停弦的錚錚聲還在金壁雕梁間回蕩,四麵燭火搖曳,屋內氣氛凝滯到了極致。
“吳侯又有何高見?”皇上似笑非笑,眼神中帶三分寒意。
繞過地上的一片狼藉,吳闖一拂衣擺,單膝跪下,背脊挺得板直:“大周立國兩百餘年,非可延續國命之功績不封侯,如今將侯位加於一僧人之上,實乃有負大周至今五十七位侯爺一片為國之心!皇上切不可被奸佞小人蒙蔽,以至行此誤國之舉啊!!”
廣英殿內,一絲雜音也無,就連群臣呼氣吸氣的聲音都壓在了同一頻率上,吳闖渾厚有力的聲音仿若豁大的金鍾一聲聲敲響,於最後一句轟然砸下,激起千萬層回聲。
階上的皇上已怒極,和吳闖對視頗似兩個銅鈴眼的怪誌奇獸,哼哧哼哧喘著粗氣。
吳闖此言中的刺足有三寸厚,直指皇上昏庸,聽信佞人誤國,當今皇上最重臉麵,旁的都還其次,如何不怒?
就見皇上慢吞吞將手中銀盞放回麵前長案,接觸的那一下嘭的一聲,驚得殿內諸臣皆是心中一顫。
皇上不緊不慢地開口道:“吳侯大概是被這上好的茶水澆得醉了,來人!送吳侯回府,務必好生照料!”
殿內人齊齊鬆了口氣,此事後續如何他們管不著,隻莫要當場發作即可。到時,靜止不動是罔顧君上臉麵,動了便是與吳闖狼狽為奸,實在難為。
廣英殿死角處不聲不響鑽出兩個披甲執銳的侍衛,一左一右立於單膝下跪的吳闖身側,同時伸手欲抓住吳侯臂膀。
包裹著革皮的手尚未真正觸及到吳闖,便被其大力揮開,吳闖再次朗聲道:“臣未醉!望皇上三思!”
殿內眾臣皆不敢再看,這吳侯愛鑽牛角尖的毛病當真要命!若是要他自己命倒罷,隨他去便是,隻莫要他們陪葬守墓。
果不其然,吳闖話音尚在口舌中翻滾,皇上突然狠狠一拍龍椅的扶手,紫漲臉吼道:“封侯一事到底是對不起過往諸侯還是傷了你吳闖的臉麵!狂妄自尊,罔顧君上,忌才誤國,結黨營私!你吳闖好意思談什麽功績!...至於般若侯功績自在朕心中,由得你來置喙不成?!”
四個四字一聲狠過一聲,直說得吳闖冷汗一陣陣往外冒,不敢再接話,乖順地任由侍衛半扶半拖著他下去。這四個四字中特別是結黨營私一條,暗示意味濃厚,非但吳闖冒冷汗,在座幾位皇子連及其手下勢力皆恍惚覺得頭上懸了一把巨刃。吳闖結黨一事,他們從未耳聞,皇上卻知曉,更別提他們這些人盡皆知的。
在場隨便拎一個出去,都能讓大周廣袤土地抖上三抖的人,第一次察覺到自己其實和佛祖五指見打滾的孫猴子沒兩樣。
----------------------------
那日廣英殿中所發生之事,事後未有一人再提及,都將其當做不可言。從那日後,朝中臣子與皇子來往驟然少了許多,一時間城東門庭冷落,各府東西角門一日過不得兩三個人。
在這人人自危中,二皇子府和趙白宛如一注清流,照樣兩三日來訪一次,偶爾留下共進晚飯。
刑部尚書高裕也曾躲在下早朝的一片人海中,暗搓搓問過寧致是否需要和趙白稍微避諱一二,至少別來往得那麽明顯。
寧致聽後卻並未當回事,神色淡淡地答道:“父皇既然從前不說,自然是並不在意此事。況且此刻越是避諱,越是暴露得厲害,我與趙白這等藏得深的營私,不若做得坦然些。”
話雖如此,朝堂之上依舊人人自危,直到半月後爆發出一件更大的禍事。
當夜皇上自覺病氣再次來襲,身上不適,便未同往常一般,與虛明共進齋飯,吩咐不可怠慢後早早歇息了。
及至三更天,般若宮一聲淒厲的尖叫,引得東西六宮齊齊亮了燈燭,翹首伸耳欲探聽消息。
四更天時,六宮皆收到暗地消息,般若宮的虛明師父已經僵了,七竅流血,身子蜷成小蝦模樣,駭人得很。且,皇上密傳清芷宮淑妃娘娘,即四皇子母妃。聽聞四皇子今夜宿在宮中未回府,也跟著一同前去了。
偌大的般若宮內隻點了三隻白蠟燈燭,分明搖晃著的是本性溫熱的火苗,卻透著絲絲寒氣。皇上坐在宮內東廂正中佛龕下一把木椅上,麵色陰寒,直勾勾盯著虛明屍體旁跪著的四皇子母子。
虛明的屍體在燭火亮光和陰影的切割下,明晦交織,一道黑一道昏黃,平日裏傲雪淩霜的氣質此刻化為了森森鬼氣,配著那麵無表情和一道道血痕,讓人怕得不敢再看第二眼。
死因已經查出,虛明今夜齋飯中被巧妙混入了劇毒,無色無味,銀著也探查不出,隻需小幾口飯便能讓人斃命。
宮中齋飯為保證誠意,向來由幾位高位嬪妃輪流做來,今夜正巧輪到了四皇子母妃淑妃。
甫一進東廂內,眼睛掃過桌上隻用了少許的齋飯和地上的虛明,在宮內浸淫多年的淑妃便知道發生了何事,撲通一聲跪下,也不管地上有無碎石渣滓,當即便不住叩頭,口中喊冤。
四皇子進來時,看到淑妃和皇上形狀,也隨之跪下,為自己母親分析脫罪。
皇上不傻,自然也知曉淑妃在宮中多年,不可能使出這番下作粗陋手段。況且,淑妃本身和虛明並無利益衝突,犯不著自敗身份。此番將淑妃喊來,不過是為了確認一二,以及尋個恰當的人來詳查此事。
娓娓道出讓淑妃細查此事的安排,皇上沉聲問:“知曉了嗎?”
聽得這言,四皇子和淑妃皆鬆了口氣,般若宮中的白蠟燈燭不再顯得鬼魅森冷,反倒透出了渾厚的野心之火。
淑妃試探問道:“六宮之權如果握在高貴妃手中,臣妾行事恐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