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第十個世界(17)

字數:4835   加入書籤

A+A-


    很遺憾, 你買到了假章節( ⊙_⊙ ), 也可能是app抽了..

    ---------------------

    十五日後,正是月末休沐, 百官難得不必窩在朝中、衙門裏, 樂得清閑, 唯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家, 仍然忙得腳下生風,直到正午之時腳步才慢下來。

    吏部一案,終於結一半了, 尚書周敬之罪,已全數在列。

    刑部尚書一聲令下, 等將罪狀上報天聽, 問清聖意,再尋查其餘人等, 現且先休整半日。

    三司眾人皆歡欣四散,刑部尚書高裕也一溜煙跑了,雖是往皇城裏去,但從皇城出來時卻拐了個彎進了城東巷子裏。

    城東二皇子府, 趙白和寧致正斜對著閑談, 麵前擺著一簍子下邊新貢的枇杷,因為寧致聽趙白說近日喉嚨不適,所以叫人端了上來, 倒是沒動幾個。

    忽地屋外院子裏噠噠數聲, 一粗獷聲音如洪鍾敲響, 一路喜滋滋嚷道:“吏部老周那家夥終於倒台了!當時五皇子在側,聽我回稟時那臉咯,綠得喲!”

    屋內趙白眉尖一挑,低聲嘈道:“上回見高大人,竟沒發現是這樣活躍一人。”

    寧致悶笑兩聲,未予答話。

    高裕轉到屋內,見兩人四眼齊刷刷盯著他,也是懵在了原地。

    其實高裕本性倒並不咋呼,隻是脾氣粗些,此次失態是因他和吏部尚書周敬向來不對付,如今自己親手將這個一向看不慣又無可奈何的人拉下了馬,難免有些興奮過頭。

    此刻被趙白和寧致兩人冷不丁地一望,倒是冷靜下來了,心裏暗道糟糕,自己似乎得意忘形以至不小心泄露了寧致秘密。

    見高裕神色尷尬,寧致趕緊出聲解圍道:“舅舅不用在意,我與趙白之間並無秘密。”

    得,直呼本名,看來是真的無秘密。高裕心想,猛地反應過來,趙白不就是趙宰相家的獨苗病公子嗎?

    高裕這回是真有些懵了,趙宰相平日朝中向來是一個中正的形象,皇子各黨皆受過其恩惠,也都被他坑過一二,是默認的四方不相幫保皇黨,如今其子歸於二皇子黨...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若是相府當真站隊,那寧致這皇位幾乎是穩了一大半。趙家門前的宰相匾額一掛就是七十多年,三代宰輔輪著來,除去趙門確實家教優良易出人才外,背後勢力也不容小覷。而且縱是白手起家,七十年相位,手下門生也早已遍布朝野,非尋常官吏能比。

    再觀自己這外甥對待趙家公子那親切模樣,趙府的宰相匾額,隻怕還能再掛幾十年。

    隻不過...高裕搖搖頭,這位趙公子一看就先天不足,也不知有沒有那個命撐到那時候。

    抬頭偷眼打量趙白,麵前人臉色較常人蒼白,唇上也見不到紅,若非那對純黑如鬆煙的眸子,整張臉竟是淺到的極致。再看身上一色水藍衣衫,取同色稍淺的線繡上一小簇蘭竹,並發間同色發帶及一頭整齊烏發,好歹增了些顏色。

    若是女子,趙家嫡公子這模樣倒可稱一句病美人。

    邊打量邊想著,高裕忽地一蹙眉,這從未謀麵的趙公子,身姿竟有些眼熟...

    突然,高裕一怔,立馬想起約一月前他造訪二皇子府時,見到的那個月白影子,怕就是眼前這位趙公子。如此一來,自己那日的烏龍,可就鬧得大了!

    高大人一張方臉霎時變得紫漲,一雙虎眼不知何處安放,總之是不敢去看趙白了。

    趙白和寧致皆是心思通透之人,見高裕忽然變了臉色,當即也知他想到了何處。不過此事已過了近一月,再計較就顯小器了,隻裝作不知,將話題岔到別處。

    “吏部既已落馬,下一步當謀吳府。”寧致開腔道。屋內三人共坐,皆稱二皇子黨,行動起頭自然該由身為二皇子的寧致來。

    高裕有個好處,不管心思歪到什麽上去,隻要一談正事就能立馬扯回來,這也是他身為刑部尚書的一大原因。聽說寧致此言,高裕立馬恢複神色如常,傾身問:“不爭吏部?四皇子手中已有工、戶兩部,若是不爭奪吏部,此次怕是要讓九皇子妾室同鄉的右侍郎接過位子了。”

    趙白一笑,道:“高大人不必擔憂,吏部右侍郎雖與九皇子妾室同鄉,卻也是丁酉科的進士。”

    丁酉科是趙父任宰相十多年以來唯一監考的一年,照大周朝規矩,會試監考者即為考生恩師,從此師生官運相係。因此,真要論起來,這位吏部右侍郎說是九皇子黨,不如說是相府門下。

    高裕聞言放下心來,同時也不忘感慨相府勢大,這位趙家公子也是狠角色,吏部尚書周敬落馬的後續上位者,隻怕早就在其謀劃之中。

    轉頭又道:“平東郡侯為人坦蕩功績厚重,除了忌才些,倒也無傷大雅,堪稱無縫之蛋,怕是不好對付,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高裕倒沒問平東郡侯吳府中立,緣何要對付一事,有相府名保皇實為二皇子黨在先,結合吳府嫡女與五皇子一事便也能想通了。

    趙白笑答:“這便是吳侯最大的弱點之一。”

    高裕眼帶疑惑,一臉茫茫然望向寧致。忌才怎地便是弱點了?當今盛世,才子能人遍出,平東郡侯吳闖因為忌才弄走一兩個,在下邊和當事人看來是大誤之舉,在上頭那位眼裏還真不算個事。

    寧致雖也不大能解,卻仍神色淡定,朝趙白親昵道:“你且詳說。”

    “吳侯心眼小,見不得人和他對立還強過他去。當今皇上推崇佛家,吳侯又是道門俗家弟子,對佛祖一類向來鄙夷,若是一個僧人爬到他頭上去,吳侯會作何想?”

    說了一小串話,趙白從麵前竹簍裏取出一顆枇杷,用銀刀劃開表皮,三兩下撥開,嚐一口便又放在了一旁。

    高裕聞言恍然大悟。寧致也略有所思地點點頭,嘴角露出含蓄笑意,透著驕傲,好似方才想出主意的人是他一般。

    趙白瞥見寧致神色,心中哼一聲,倒也愉悅,這回再不是你在我麵前耀武揚威了。隨即又有些氣悶,憑什麽這家夥每個世界都是有權有勢之人,而他附身之人雖不算慘,但對比起來還是有些人比人氣死人的意味。

    “先是吏部,後是平東郡侯,五皇子雖也算出色,但畢竟低調,生母地位更是不高,不至於分掉所有精力。其餘如四皇子比之要強上許多,九皇子亦有狼心,何不先抽手打壓一二,防止其漁翁得利?”

    趙白揣起手,目光冰冷如雪水中淬過的箭,道:“既然已經開始斬草,自然要除根才能罷手。況且,厭惡佛門的可不止吳侯一個,四皇子也是其中之一,從其分明極愛在皇上麵前現眼,卻每每推拒隨行護國寺參佛就能看出。至於九皇子,渾水摸魚之徒,不用刻意分神對付。”

    身體後仰,高裕坐回原位,低頭默默咀嚼從頭到尾一番交談,不發一言。

    而趙白則拾起方才隻嚐了一口的枇杷,看了兩眼,旋即又有些嫌棄地放回原位,重新揀了一個吃著潤喉。

    剛吃完擦過手,高裕忽地了然一笑道:“老夫今日前來,趙公子非但不像上回那樣暫時回避,反倒將計策詳細說與老夫,如此反常是為何事?”

    趙白淺笑:“大人聰敏,在下此回是要勞煩大人幫著查一樁事。”

    “趙公子先講。”

    “請大人查查十年前平東一戰,吳侯領兵對戰新羅時,邊境可曾有過滅門之案。”趙白端坐,眉心微蹙,表情嚴肅。

    --------------------------

    天德十三年的入冬前後,金陵城郊外一座香火快斷幹淨的破寺,某日門禁前突然來了一位僧人,說是從舊京汴梁大相國寺而來,盼能入貴寺檻內。

    聽聞其人自出生那日便養在大相國寺內,一輩子不沾不見一點葷腥俗物,書本隻讀佛經,筆下也隻書過佛經。若有人問道號也不曾書?自會有人告訴你,此僧法號虛明,正取自《金剛般若經》序言第一句。

    其人氣質淩霜傲雪,絕世出塵,平日講經時便又如霽月清風,有佛祖像。有見過其的信徒,稱其是佛門至僧,天下再難出得第二個。

    同時也有人暗暗惋惜,如此至僧,怎麽就入了那間破寺內,得要是護國寺才能與之匹配。

    金陵城紙醉金迷之所,向來不缺閑得四體皆疼的人,一來二去,這個僧人名號便傳了全城甚至全大周,自然也就傳到了信佛信得魔怔的當今皇上耳裏。

    皇上一聽周圍人描述,心中大喜,連正吃著飯也顧不得了,趕緊招呼著隨侍人務必請此人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