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不準自作聰明
字數:3730 加入書籤
趙安搬新家了。
府學出動十幾位工作人員幫趙校長一家三口給搬的家。
作為正七品教授,保姆、司機、保安都是要配的。
這些小事當然不需校長大人親自操辦,都是副校長馬學正安排,總共給校長大人家配了一個廚子、一個打掃衛生的阿姨,兩個門房保安,以及一個專用車夫。
所有開支都由府學承擔,校長大人家裏用的油鹽醬醋、米麵果菜也均由府學食堂特供。
這要換一個校長來,老家親戚肯定要跟過來一趟,隻趙安身份有問題,故而不好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把戲。
且總覺自個在揚州府混遲早要出事,畢竟他老家興化就是揚州的下轄縣,趙有祿這個實際已經不在的人也有不少人認識,短時間通過低調做人能降低東窗事發的風險,時間長了就不太好說。
因而一門心思想調到其它省份任職,這便有了想請學台大人蒞臨府學指導的想法。
甭管效果如何,先給學台大人一個好印象再說。
趙安手頭現在有近萬兩銀票,大不了送三千兩給學台大人就是。
這錢必須要花,千萬不能舍不得。
吏部選拔遷調時上級官員的意見是重要參考標準。
鄉下人出身的羅春蘭哪裏見過這場麵,抱著閨女小小在院中傻站了好久,很不適應下人們對其“夫人”的敬稱,對突然擁有的幸福生活也有一種極不真實感。
趙安見怪不怪,象征性的走完喬遷儀式後便回到府學主持全麵工作。
根據趙安的意思,馬學正已經擬定好借讀製度,並請示將府學西北角的十間空置校舍收拾出來用於借讀生就讀。
借讀一事是趙安在揚州圈錢的好項目,自是無比重視,在馬學正、童訓導等屬下簇擁下親自視察校舍。
已有工作人員正在空置校舍打掃衛生,見教授大人前來自是連忙過來參見。
每一個臉上都掛著真誠的笑容。
漲工資的效果唄。
“本官隻是過來看看,你們忙你們的。”
趙安笑著揮手示意工作人員不必管他,同馬學正等人一起走進一間已經收拾好的校舍,於內駐足良久後,提出自己的一點改進意見。
就是加裝大黑板一塊,用粉筆授課,方便老師授業,也方便學生記錄。
黑板好弄,木板刷黑漆就行。
石灰加水製成條狀或塊狀的粉筆其實早就有了,甚至不排除民間工匠已經弄出真正的粉筆,隻是沒有用於教育這一塊。
趙安現在就是將後世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工具引入這個時代,看看是不是能將揚州府學打造為大清教育界的一麵紅旗,給他這個監生教授增加一筆亮眼的政績。
校長大人的吩咐馬學正自是不敢怠慢,一一記下回頭找人落實,盡可能滿足校長大人的要求。
“府試結束名次出爐後,借讀一事就要提上府學日程,這件事你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因為這關係到本府舉業能不能再上一個新台階,也關係我們這些學官的前程...”
趙安一邊負手走出教室,一邊就借讀工作的具體細節做微調。
馬學正請示是否對外招聘一批老師,因為借讀生多了,府學的老師就忙不過來了。
趙安微微點頭:“要聘的,不過要聘就聘最好的,你們安排人去蘇州、鬆江等地遍訪名師,當地給他們多少月例我揚州府學出雙倍。”
去江南聘名師,工資還要給雙倍?
馬學正愣在那裏,這樣一來開支不就又大了麽。
“舍不得孩子...咱們做學官的不能光顧府裏開支,顧著自家小算盤,眼光要長遠,要站在學子角度考慮,要以全麵提高本府教化水平為目標...”
趙安的思想歸納起來就是一點——想辦好教育就別怕花錢。
“名師多了學子成績自然就會提高,等本府的秀才、舉人名額超出它江南,它江南的學子也可以到我們揚州借讀嘛。”
嗯?
馬學正他們被趙校長新鮮出爐的大餅吸引住。
省內學子要都來借讀,府學不就賺大發了麽。
跟未來錢景相比,聘名師能花幾個錢?
舍不得孩子能套住狼!
見眾屬下深刻領悟自己要將揚州府學辦成產業化精英學校的精髓,趙校長自是心慰,繼而目光被遠處空蕩蕩的學廟牆壁吸引。
“大人?”
馬學正不解校長盯著空牆看什麽。
校長大人這邊已經指示了:“找人用石灰水給本官在牆上寫這麽一句話...就寫舉業征途沒有捷徑可走,但每一步堅持和努力都是通往成功的最堅實道路。”
言罷,指了指空蕩蕩的學廟前方,“再給我豎塊牌子,現在距離府試還有十五天,就寫十五,明天十四,依次類推,直至府試,如此既能提醒學子府試日期在即,也能起到鞭撻學子奮發圖強、刻苦鑽研之效。”
“下官馬上安排人做。”
馬學正想都不想就點了頭,童訓導卻自作聰明的插了一句嘴:“大人剛才這句話可不可以理解為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
意思是這麽個意思,直接寫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肯定要比在牆上寫一行大白話要好。
看著也正規些。
就是趙校長不太喜歡比他聰明的,瞥了眼等著誇獎的童訓導直接負手走了。
“糊塗,大人說什麽就是什麽,你插什麽嘴,自聰明!”
瞪了眼童訓導後,馬學正趕緊小碎步跟上。
“我?”
意識到自己似乎犯了錯誤的童訓導急的就差扇自己一個耳光,眼見教授大人走遠,忙提了提有些鬆垮的褲子攆了上去。
“大人,下官的意思是說....下官沒有別的意思,下官的意思...”
教授大人拉的很難看的臉色搞的童訓導不僅說話不利索,連想說什麽都不知道了。
馬學正見狀便想打圓場,剛要開口校長大人卻突然停了下來,指了指學廟空蕩蕩的牆壁問道:“你們覺得在牆上寫‘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用於激勵學子努力向上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