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有客仙來 第九十六章:何在

字數:3980   加入書籤

A+A-


    “嗯。”
    卓無昭漫應著,不遠不近地停下了腳步。
    小二也站在原地,借著光,一雙好奇的眼上下打量。
    反倒是卓無昭先問:“怎麽了?”
    “嗯……你是不是拜入仙人門下了?”小二笑著,摸了摸自己後腦,有點兒想湊過來,抬了抬腿,仍舊沒好意思唐突,“有個客人在樓上等你,他說你會回來,我一開始都不信呢。”
    卓無昭愣怔,又忽然問:“你這幾日一直在店裏?”
    “不在店裏,還能去哪兒?”小二當卓無昭說笑,話語上近了,心也就近了。他上前來,十分熱切地拉卓無昭往院子裏走。
    “你吃飯了嗎?餓不餓?哦,仙人要不要吃飯啊?”
    “我不是仙人。”
    “那就是要吃。想吃什麽?今天有蘑菇,我大早上采的,還有雞蛋,給你做個蘑菇蛋羹?”
    “熱兩個饅頭就行,放在廚房,我自己去拿。”
    卓無昭說著,取出碎銀遞過去,被小二推回來。
    “不用!那位客人付過了。”
    小二的目光裏還帶著點兒壓不住的欽羨之意。上了樓,他在最裏側的客房門前站定,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門。
    “客——”
    話語被裏麵的人打斷:“請他進來吧。”
    就在聽到這個聲音的瞬間,卓無昭心中一突。
    小二已經把門推開,於是卓無昭看到——
    那隻刻印在銀環上的重瞳。
    “那兩位慢聊,有事喊我一聲。”
    小二識趣地離開,“噠噠噠”,木製的樓梯傳來震蕩。
    卓無昭幾乎以為自己的心跳也如此劇烈。
    青一還是和原來一樣,平靜,也平乏,木雕泥塑似的,看不出絲毫悲喜。
    ——他從哪裏追過來?自己什麽時候留下痕跡,是還有追蹤術法沒清除嗎?
    卓無昭腦海中思緒翻飛,但他盡力克製著,邁步的動作放到最穩,最慢。
    決定在刹那之間做出。
    “啪”的一聲,木門猛然合攏,卓無昭反手布下一字禁咒封住,足下一點,已向後自窗台掠出。
    他這禁咒學了個七八成像,內核終究不穩。清風拂過,靈氣無聲散去,房門大開,內中不見青一。
    夜如約而至。
    客棧屋頂,百衲衣被風吹起,銀環重瞳正“環視”周遭。
    下一刻,他輕飄飄躍出。
    驚鴻一現,落於燈火之外。
    那是一帶荒廢的棚屋,並著兩三排,四四方方的。如今用來分隔的欄杆鬆垮,歪歪斜斜,也有棚頂倒塌,茅草掩在青苔縱橫的石槽上。
    左右月光被割成數塊,與黑暗縱橫。
    螢火浮遊處,依稀亮著一雙靜謐的眼眸。
    青一腳步頓住。他微微抬頭,銀瞳迎上寒星。
    “你誤會了。”青一說著,似乎解釋,又似乎僅僅是描述,“風骨覺察提頭市集幾張賞單有異,他重傷未愈,不宜奔波,我替他來探虛實,果不其然遇上妖類。我一路追蹤,在此地探知妖氣源頭,無意間,從那位年輕人口中得知你來過。”
    “日前風雲生異,我需周護方圓民眾,便無從深入,隻能靜候時機。
    “幸好,你仍平安。”
    話音落下,回應是晚風驟起,勾起遙遠蟲鳴。
    麵對著幽暗,青一不移不動,徐徐又道:“我知道,真正的你不在那裏。”
    他翩躚的衣角落下,浮光中的寒芒也消散,一切倏忽明朗起來。
    卓無昭就出現在青一身後七步遠處,玄刀在懷。
    沒有殺意,也沒有善意。二人之間涇渭分明,連影子都如橫亙在夜色中的天塹。
    “我隻是個小角色,當不起‘青神’掛念。”卓無昭一字一字,不冷不熱,“既各自安好,不妨就此別過。”
    青一淡淡道:“若殊途同歸,縱然今日分別,往後還是再見。”
    他並不轉身,隻是向前自顧自向前邁出一步。
    又一步。
    十步之內的距離,他用卓無昭一定聽得到的聲音,道:“良十七將你當做朋友。他師兄有難,你會袖手旁觀嗎?”
    身後沒有回應,仿佛那個人已經離去。
    青一毫不意外,也不停留。他更像是一個旅人,漫步遠去。
    其實卓無昭還在原地。
    他想起華聚水提到的“殺將軍”。
    在渭州,尤其是臨近九曲城的地方,提到“將軍”,人們所能想到的第一人,自然是一騎一槍,烈火焚盡百萬妖的“灼將軍”。
    據說數十年前,冬末時節。
    蜚州群妖越過天險,試圖對渭州發動突襲。孰料陰雲之上,早有人殺陣以候。
    整整三日,自天空墜落的妖獸屍骨都變作火團,宛如白日流星。漸漸地,覆霜的土地露出真容,凍結的河流開始融化,忽感春來,萬物複蘇。
    “灼將軍”一戰成名,劃地九曲,開山立府。
    附近城鎮從此有了“登雲”的習俗。
    其中“雲”,指九曲城外的飛雲山。不知是怎樣傳開的故事,總之那座山被當成將軍踏馬淩空的雲朵所化。自山腳向上看,峰頂恰有奇石,形如駿馬,隨著角度變換,馬身便隱現於白霧蒼鬆間,仿佛真正奔騰活躍起來。
    許多虔誠的百姓們會選在開春之日,攜家帶口登至山頂,並奉上誠心,向仙人拜謝祝禱。
    沒多久,在周邊幾城衙署的撥款主持下,一座“淩雲祠”在奇石邊拔地而起。每逢年節,各衙署輪流在城中舉辦“登雲禮會”,評選本地最佳的米糧、牲畜、繡品等,浩浩蕩蕩寶塔般堆疊於飛雲山中一麵無字碑前,以供將軍。
    說來也是神奇,無字碑位置偏僻刁鑽,林深崖陡,往往數十名壯丁來去一趟都累得夠嗆,周圍僅僅開辟一片空地,無索道機括,更無人跡。然而禮會結束,碑前早就幹幹淨淨。
    有好事者特意蹲守,既不見人來,亦不見東西長腳去。猜來猜去,隻感歎眨眼風起雲湧,將軍顯靈,見百姓安逸富足,仙心甚慰,以神通吸納眾物精華而去,表象不複存在。
    時間漸漸過去。供奉不減,渭州便少見妖禍,多是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直到兩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