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周天成大小 經脈有陰顯

字數:468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走脈”之後,就到了“小周天”。
    “小周天”所修行的,主要就是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了。
    任督二脈與六脈不同,因其上有明確之穴位,又與十二正經並稱為“十四經”。
    在人身位置上,任脈行於腹麵正中線上,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
    督脈則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
    任脈主血,督脈主氣,也就是說,任督兩脈,分別對十二正經脈中的手足六陰經、與六陽經脈起著主導作用。
    當十二正經脈氣血充盈,就會流溢於任督兩脈;相反,若任督兩脈氣機旺盛,同樣也會循環作用於十二正經脈。
    因此說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道書上曰:
    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
    因此在修行中,八脈之中尤以任、督二脈最為重要,在整個性命交修的修煉過程中作用極大。
    故而在道法的修行中,任督二脈這一關被獨立摘出來,單做一個小境。
    可見道家對此之重視!
    ……
    人體的經脈,其實原本就是通的。
    否則氣血如何經行?
    氣血不行,人就死了。
    修行所謂的“打通”經脈,指的其實是用修行的方法,將經脈改造成“靈脈”。
    而經脈的自然流注,是從肺經開始,依次循環到肝經,這是十二正經的流注。
    接著再分出一支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
    這是任督之氣在人體體內運行的自然規律,也就是說,氣血在任督兩脈之上的運行,是從任脈先走、再到督脈的。
    但“小周天”的修行則不然!
    “小周天”,即指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肛門,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頭頂泥丸。
    再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或走鵲橋。
    後接任脈,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
    也就是說,“小周天”的行法,是先督脈而後任脈,後升而前降,整個走脈流程是與自然流注的順序,完全逆轉顛倒的。
    第(1/3)頁
    第(2/3)頁
    這是因為道家認為,修行到此處,就需要從【逆】的方向上奪取天地自然之造化,從而凝練精氣神,提高生命品質。
    “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此處之修行難總共有三,分別是位於脊椎之上的尾閭、夾脊、玉枕三處重要位置。
    此三關既克,接下來再無阻礙。
    故而“小周天”又被稱作“通三關”。
    “三關”又稱初關、中關、上關。
    其中初關為九月關,中關為十月關,上關為九年關,可見修練之不易!
    “小周天”完成,就代表著奇經八脈俱俱暢通,與十二正經結成一個整體。
    奇經八脈的作用非凡。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說:
    “凡人皆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之根,一氣之祖。”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正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麵。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係。
    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係起來,從而達到了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督脈”與六陽正經有聯係,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
    “任脈”與六陰正經有聯係,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陰經經氣作用。
    “衝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正經有著聯係,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作用。
    “帶脈”,則約束和聯係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正經。
    “陰陽維脈”聯係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裏;“陰陽蹺脈”則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當十二經脈及髒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而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難經·二十八難》中把十二正經脈比作“溝渠”,把奇經八脈喻作“湖澤”,即形象地說明了這一功能。
    這一功能對於修行者而言尤其重要,它意味著修行者到了此處,體內有地方可能容納更多的法力,法力有了去處了。
    這才有了積蓄法力的可能!
    到了這一步,“化氣”之道才算正式步入了正軌,有了些許氣象可言。
    不再如前般臨淵試水,淺嚐輒止。
    ……
    第(2/3)頁
    第(3/3)頁
    通十二經,走六脈,行小周天。
    三步全部完成,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就全部打通、連成一片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全身的經脈,就此已經被全部打通了。
    隻因顯脈之後,還有隱脈!
    這就是“小周天”之後,“煉精化氣”大境之中的第八個小境“大周天”的內容了。
    顯脈就是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
    這二十條經脈位於位於人體之中,相對大而顯眼,位在明處,十分容易發現。
    故稱“顯脈”!
    而在顯脈之外,人體的暗處,更還隱藏著無數條細小的經脈。
    這些經脈,便被統稱為“隱脈”。
    隱脈總共的數量是三十有一,道家以三垣二十八星宿分別名之。
    是為三垣帝脈和二十八支脈。
    三垣帝脈是為紫微脈、太微脈、天市脈,二十八支脈由二十八星宿得名。
    其中:
    角亢氐房心尾箕,東方蒼龍七脈;
    奎婁胃昴畢觜參,西方白虎七脈;
    井鬼柳星軫張翼,南方朱雀七脈;
    鬥牛女虛危室壁,北方玄武七脈。
    隱脈並不是每條都要打通,隻打通幾條也是可以的,隻不過打通的越多,對於接下來的修行就越有利。
    據說名門大教的入室弟子,到了這一步會用秘法溝通天上的星君,憑著天界中祖師情麵,請下二十八星君一尊分神來。
    這尊分神請下來以後,就可以使之常駐於已身,日夜供奉,即可得星君庇佑。
    焦平練的乃是大路貨功法,自然也就無有此能,《靈水功》中,甚至連提都沒提到“隱脈秘法”這回事。
    焦平能知道,還是從《概述》之中的隻言片語之間,偶然窺得一鱗半爪。
    不過他並不自棄,仍舊沉下心緒,一一逐條打通了各處隱脈。
    他並不願落後於人太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