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江上乘風去 丹丸有五知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修行進度檢查完成之後。
    焦平矗立在山崖之上,又回頭眺望了一眼遠處的妖集,而後就運起那初學乍練的“躍岩”提縱神通,一躍即往東南去了。
    因為他此時的方位是在北方,想要去往東方,自然就要順著東南方向去走。
    待走到陸地的盡頭,而後再入海。
    這就是最短最快的路線了。
    不過雖然“雙叉河大王”催得緊促,但焦平並不因為這緊促,就亂了自己章法。
    他並不一味使用“躍岩”埋頭苦趕,而是首先來到了河邊,又砍了幾根竹子做成筏,推下水去後,借著水力順流而下。
    “雙叉河”本是自北向南奔騰,到中遊處卻被“雙叉山”阻攔住,隻好一裂為二。
    從此一向西南,一向東南。
    其中向西南而去的這一道支流,被本地的妖怪稱作“西叉流”,而向東南而去的這一道支流,則被稱作是“東叉流”。
    十分簡單而易記!
    焦平此時就在“東叉流”之上,乘著竹筏順流直下,如無意外的話,他就打算這一程都是借著水力,一路到達出海口。
    到了那裏後,在做其他打算不遲。
    此去經年,非是短時之功,因而他並不打算把大量時間花在埋頭趕路上,反而是要想方設法,摳出盡量多的時間修行。
    而借著水力順流而下,就是他想出來的能“魚與熊掌兼得”的雙全之策。
    借篙試水,將竹筏緩緩推離岸邊,駛入江心之後,焦平又耐心觀察了一陣,隻見江麵之上甚是平靜,暫無可慮之處。
    於是他放下竹篙,盤坐到竹排正中,暫時間也無心去欣賞兩岸的風光,隻開始靜坐冥思、修持靜功、調整心緒。
    很順利地就進入了狀態。
    焦平並不意外,他本是水生的生物,又修習水屬的功法,對於水麵的環境自然不感到陌生和害怕,反倒是有一份親近。
    於是他緩緩睜眼,從懷中取出“壺天囊”來打開,從中又掏出一個小瓶來。
    第(1/3)頁
    第(2/3)頁
    這個小瓶同樣是玉質琢成的,於此焦平隻視作是理所當然,因為玉質穩定,所以經常被修行者用來作各種承放的器具。
    小瓶的樣式像個袖珍的酒壇子,瓶身與瓶塞之間,則同樣貼一張紅色貼條,其上寫著三個小字——“天視丸”。
    字體端莊雍容,華貴中自有風骨,猶若花中之國色牡丹,筆力不讓“顏筋”。
    這是“雙叉河大王”的親筆?
    焦平打開瓶塞,從瓶內的三十六個小丸子從傾出一丸來,和著唾液咽下。
    很快,丹丸在胃液中分解開來,化作一團清氣升騰直上,鑽到眼部之中去了。
    仿佛被無數看不見的小手,給細細按摩過一遍般,焦平的眼睛,隻感到一陣極致的清涼舒適與放鬆。
    待得重新睜眼視物,視角已然悄聲發生了變化,勉強形容的話,那是一種類似原本近視的眼睛、戴上眼鏡後的清晰度。
    看近處,看得更細致入微了。
    看遠處,也看得更為遙遠清晰了。
    小小的一丸丹丸,帶來的效果,簡直不下於做了一場眼部矯正手術。
    這就是地仙丹決之中所提到的,第二種用來增強“陽識”的方法了,即恰當吞服一些能夠針對性增強五感的天才地寶。
    稍有不同的是,焦平在這裏吞服的並不是原生狀態的天才地寶,而是由天才地寶進一步煉製而來的丹丸。
    類似的丹丸他還有四種,分別是用於提升聽覺的“地聽丸”,嗅覺“百香丸”,味覺的“十味丸”,以及觸覺的“千觸丸”。
    焦平一一拿出,啟開瓶口吞服,這五種丹丸本來就是相互關聯的一整套方子。
    其名為“五知丸”。
    “五知”之丸唯有在相同時間服下,對於“陽識”的提升作用,才能達至最大化。
    一輪過後,效果果然大是不凡。
    焦平張開“陽識”來,不看而見,不聆而聽,不嗅而聞,不嚐而味,不摸而觸。
    稍微試驗下來,“陽識”的識域,竟是已然從“五十裏”來到了“六十裏”。
    第(2/3)頁
    第(3/3)頁
    這就是丹藥之功、天才地寶之功!其所起到之效用,竟立竿見影至斯!
    這些丹丸都極對症,極有針對性。
    一樣對一覺,就連一分多出的、針對其餘部位的藥力,都是完全沒有,而且還極適合地仙丹決的法門吸收。
    焦平暗暗感慨。
    這也難怪,本來地仙丹決就是自“雙叉河大王”處而來,因此她自然也能夠提供給自己、與這功法相互匹配的丹丸。
    隻是原本以為連生長在哪裏、都完全不知道的這些天才地寶,眼下卻被做成了丹丸、直接給到自己服用。
    而自己苦熬了一頓猶如煉獄酷刑般的生死錘打,“陽識”也不過從“十裏”成長到“五十裏”,竟隻抵過人家幾丸丹藥之功。
    這人生的際遇,還真是天差地別!
    雖說這裏麵有第一次服食一種丹丸,由於身體還沒產生對應抗藥性、因此效果上會達到最佳的緣故。
    但焦平估計自己達到“百裏識”時,這幾瓶丹丸,是還能剩有大半下來。
    並非是估有餘量給了自己,焦平推測最大的可能,是這些丹丸每瓶三十六顆。
    這個數,原本就是正好配來用作配合地仙丹決第一步的修行,好將“陽識”從那“一裏識”擴長到“百裏識”的。
    隻不過自己前麵的“十裏識”,是通過苦磨修行而得的,後麵的“五十裏識”,又是因為重鑄神兵而意外得來的。
    多了這一個意料之中、一個意料以外的因素,自然就會使得自己完成“陽識”小境的修行時,還能剩下大半的輔助丹丸。
    想明白這些後,焦平並不氣餒,隻是隱隱緊迫,這天下英雄何其之多,自己能得到這些丹丸,別人自然也能得到。
    甚至是更為輕鬆地得到。
    因此,雖說水德重積,但自己也需奮進搏取才是,自己之所求,應當是猶如這滔滔長河一般奔騰向東、滾滾入海才是。
    萬不可因一時小得,即不思進取,乃至於苟且偷安、淪為死水涸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