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槍與人

字數:5841   加入書籤

A+A-


    宴會後。
    餘國泰父子找餘曉談話。
    老族長道:“為鄉親減免田租是大善舉,隻是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麻煩,畢竟小河鎮還有數位地主老爺,他們的地也是附近村民在耕種……”
    這就好比賣燒餅。
    都賣兩塊一個賣得好好地。
    突然跳出一個攪局者,非要賣一塊錢一個,甚至免費白送不要錢,這不是搗亂嗎?那些個地主隻怕不會坐視不管!
    “老族長不必擔心,我既然會這麽做,自然想過了後果與影響。”
    幾個鄉下土財主都不敢對付。
    今後還怎麽與各方大鱷、軍閥,甚至大景朝廷乃至西方列強打交道?
    就算要苟一點。
    也沒必要苟到這種程度。
    太畏手畏腳還怎麽建立聲望?
    老族長見餘曉並非一時衝動也就放心了。
    “阿曉,雖然地主老爺不好對付,但我們餘家人也不是吃素的!”
    餘青海說:“你幫了大家這麽多,誰要是敢跟你過不去,鄉親們首先就不會放過他!”
    “多謝堂叔,對了堂叔,前幾天說的幾件事辦得怎麽樣了?”
    餘青海趕緊說:“縣裏買槍的路子都已經打聽過,隻是雖然買槍並不難,但價格上實在是不便宜,我覺得不如派人去一趟羊城,從鬼佬手裏直接拿貨。”
    廣越省一帶。
    憑“自由港口”的便利。
    各種商品的走私交易非常猖獗。
    現在首府羊城遍地貿易公司以及洋行,都或多或少兼營走私生意,有些更是幹脆以此為主營,而軍火無疑是走私商的重中之重。
    每天都有大量的軍火,從澳城、港城轉口進入內地,隻要肯花錢別說洋槍,就算是大炮都可以給你搞到。
    也正因如此。
    廣越省盜匪極其猖獗。
    餘曉在做調研時,光是從《嶺東日報》一個月的報紙內,就看到54篇關於本地盜匪的報道,涉及八個縣,平均每天17篇。
    梅縣附近就有一個叫“石虎寨”的土匪勢力。
    據說盤踞數年之久。
    兩廣總督向朝廷的報告中曾寫道:“粵省盜匪無一案非糾夥,無一盜不持械,所持之械無非洋槍洋炮……”
    可見軍火泛濫成災。
    這也是為什麽要盡快武裝自己的原因。
    至於是否去羊城?餘曉經過權衡暫時選擇放棄。
    誠然,這可以買到品類更多、價格更便宜的軍火,畢竟那些鬼佬和買辦才是一手批發商,而梅縣這些渠道都是經銷商或二道販子。
    可有兩個風險。
    首先,是運輸風險。
    梅縣到羊城有七百裏之遠。
    一旦消息走漏盜匪肯定蜂擁而至。
    朝廷盡管已是王朝末年、腐朽不堪,可終究還沒有徹底崩潰。
    大景律例不禁民間持槍,卻嚴禁販賣尤其是走私槍支,此番大量購買並運輸,一旦被查處後果難料,萬一被扣個意圖謀反的帽子可就麻煩了。
    其次,是地方風險。
    此類生意涉及的利益太多了。
    本地這些渠道盡管隻是二道販子,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幫派、地頭蛇、甚至官衙,繞過他們直接從省城進貨會觸犯他們的利益。
    餘曉不怕得罪一兩個鄉下小地主。
    可沒有足夠實力和底氣之前。
    最好不要與硬茬起衝突。
    這厲害關係、主次矛盾必須分清楚,該莽的時候莽過去不必畏手畏腳,該苟的時候也要苟得住,如此才能猥瑣發育安全的成長。
    當天。
    餘青海牽線搭橋之下。
    與幾個幫派以及商號負責人見了麵。
    最終分批采購累計15支毛瑟軍用手槍,8支毛瑟98步槍,這兩種都是當世最先進的進口貨,目前產量都不太高,能買到已經非常不錯。
    前者是自動手槍,又被稱為駁殼槍、盒子炮,火力和威力不俗。
    後者相當於更優化的漢陽造,彈倉容量為5發,有效射程超過800米,有非常出色的精度、射程和殺傷力,相信會在未來五十年成為戰場主流。
    15支駁殼槍,6000發子彈,總共花費1050銀元。
    平均每支槍加400發子彈70元。
    8支步槍,4000發子彈,總共花費960銀元。
    平均每支槍加500發子彈120元。
    除以上兩種槍械外,此次還買到36把老舊的鳥槍、獵槍,雖然威力和質量差很多,但連同子彈加起來,總共也就花了不到300元大洋,合下來單價10元都不到。
    由此可見。
    進口貨確實貴。
    其實如果專門去一趟澳城,從紅毛鬼佬手裏直接買。
    駁殼槍也就十幾元出頭一把,而且可以買到的數量以及種類更多。
    機槍、大炮、地雷都不是問題!
    多花了很多錢。
    餘曉並不在乎。
    當兩把駁殼槍綁在腰間,走在梅縣的大街上,腰杆子都更直了。
    這兩把槍足以對不超過練氣三層的修仙者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在修仙者沒見過槍械、缺乏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一個照麵直接就能造成重傷甚至秒殺。
    而在主世界白雲坊。
    練氣三層已經是頂尖的高手。
    換句話來說,有這兩把槍在手,餘曉已是具備基本的自保能力,即使麵對坊市裏的散修也能抬得起頭,至少做起事來不必太過於謹小慎微。
    【聲望+1!】
    【聲望+1!】
    在買槍之後。
    聲望又獲得了小幅增長。
    雖然分批購買,但購買的數量,在這小地方還是有點多,難免還是會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所以才能獲得聲望的增長。
    “梅縣有一個人市,要不要去轉轉?”
    餘青海說:“你已經是地主老爺了,總要有一些使喚下人。”
    人市?
    餘曉微愣了一下。
    大景王公大臣的府邸盛行蓄奴之風,從建國之初就允許賤民的正常買賣,設有“人口市場”,與馬市、牛市、羊市等並列。
    王朝末年、民不聊生。
    為生活賣兒賣女的大把。
    “人市”自然是遍地開花。
    現在不止是王公大臣,普通的地主家裏,養個十數個仆人婢女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這種以賣身契為有效憑證進行買賣的人口市場還算合法合規。
    大部分人都是自願賣身,隻為有一口飯吃。
    又或是家裏實在太窮養不了了。
    隻想為兒女找個好人家。
    這些事情在現代人看來駭人聽聞,可在舊時代、封建社會之下,每當兵荒馬亂、大災大旱時,那就是餓殍遍野的慘狀,還講什麽人權和自由就顯得太可笑了。
    既有合法合規的人市。
    自然就有非法人口買賣、甚至對外走私出口。
    這種非法買賣的人口來源,則大多是強搶、欺騙、誘拐等不法手段獲取,以毒打、虐待、饑餓進行摧殘司空見慣,被販賣者命運之悲慘甚至不如黑奴!
    根據餘曉的了解。
    賣身契也分活契和死契。
    活契就是舊社會非常普遍的長工。
    這種一簽就是十年二十年,與仆人其實也沒太大區別,遇到不好的主人家就是當牲口用,隻不過到年限可以自己決定去留,也有些混得好的可以提前攢錢贖身。
    至於死契就純粹是在賣身為奴了。
    這種連名字和姓氏也要改,從此就是主人的私產,雖然大景律例有對家奴生命權利的保護,但大多數時候就算搞出人命、當地衙門也是懶得管的。
    根據現在的行情。
    一個身體健康、還沒長成的男孩,或者相貌普通的女孩,市場價10元左右。
    一個有一技之長的青壯勞力、或者是相貌比較出眾的女孩,市場價30元左右。
    亂世之中。
    人命就是這麽賤的。
    餘曉這一身貴少派頭走進人市。
    不少人搶著想把自己賣出去、甚至為此打起來。
    賣誰不是賣,賣一個好主人,日子才能好過一些。
    餘曉見此也是很唏噓。
    不過,他不僅要買,更要大量的買。
    他有近乎無限的壽命,又有大把花不完的錢,他完全可以從中挑選,培養出一支真正的親信,未來或將成為建立勢力、擴大聲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