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歐洲劇變!毫無波瀾,諾門罕戰役的結束!(求訂閱)

字數:12928   加入書籤

A+A-


    第396章 歐洲劇變!毫無波瀾,諾門罕戰役的結束!求訂閱)
    第396章 歐洲劇變!毫無波瀾,諾門罕戰役的結束!求訂閱)
    “委座,夫人請您過去”
    “什麽事情?”常瑞元側頭看向了一旁的王世和,語氣之中帶著一絲疑惑。
    “應當是想與您一起吃個晚飯。”
    王世和實話實說,小心翼翼的觀察著常瑞元的神情。
    常瑞元聞言有些煩躁的擺了擺手:“軍務繁忙,脫不開身,今晚就不回去了。”
    劉斐聽到聲音之後,當即邁步走了過來:“委座,算算時間,雲飛那邊的電報應當發過來了,今晚應當無甚大事。”
    晉北大戰。
    確實關係整個華北的戰局。
    常瑞元憂心也是正常。
    隻是.
    他的憂心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實際上的意義。
    他既不能提供良好的指揮建議。
    也無法在這個時間點給予二戰區更多的後勤支持。
    偏偏這個老頭子意識到了這一點。
    倔強無比的呆坐在作戰室之中。
    純粹的自我折磨和自我內耗。
    正當他麵對劉斐那疑惑的眼神想要說些什麽的時候。
    林蔚腳步匆匆快步走到了他的麵前:“委座.最新消息,德國人動手了。”
    “什麽時候?”
    “據說是波蘭人主動利用邊境廣播站,宣布波蘭和德國人的戰爭開始了,希特勒當即向全世界發表廣播演說,說什麽德國人會以炸彈回應波蘭人的攻擊。”
    常凱申啞然一笑:“拙劣的自導自演。”
    德國人的手段不算高明。
    他們使用精銳的小部隊越過邊境線之後。
    便占領了一處名為個格萊維茨的小城,隨後使用了當地廣播,以此來對“德國宣戰”
    常瑞元眉頭微皺:“想必他們已經開始進攻了吧?”
    日本方麵對於歐戰的爆發,判斷是在41年、42年。
    常瑞元等國民政府一眾要員的判斷。
    實際上和日本方麵的判斷沒有多少的出入。
    零星的記錄表明各自的觀點。
    基本上判斷的也都是在40年之後了。
    因為在40年之後。
    德國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完成其國力和軍備建設。
    同樣的,英法等主要國家的建設需要在41年、42年左右才能夠完成。
    這突然之間的局勢變化。
    常瑞元其實也是措手不及。
    事實上,這個世界不存在什麽國際法準則。
    本質上還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蘇德瓜分波蘭的時候,領土主權遭到嚴重的侵犯。
    至於波蘭被侵犯的內在原因。
    其實和民國大相徑庭。
    僅僅隻是因為其衰敗和落後。
    林蔚點了點頭,他同樣一臉嚴肅:“今天一早,希特勒便集結了一百五十萬軍隊,兩千五百輛坦克以及兩千架作戰飛機發起了對波蘭的進攻。”
    “波蘭的騎兵(裝甲)部隊在第一時間發起了反衝鋒,但,很快就演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據美國人那邊傳來的消息。
    德國人在一線配屬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
    緊隨其後的是大量乘坐卡車的摩托化步兵。
    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有點像是岡村寧次在南昌之戰之中所使用的.”
    常瑞元出聲打斷:“日本人日本人會有這麽多的摩托化步兵?”
    “他們號稱機械化部隊的,也僅僅隻有四個師團而已。”
    “這四個師團無非就是裝備了大量的卡車,更加方便他們的快速機動。”
    劉斐點了點頭,頗為認同常瑞元的分析和判斷:“對於日本人而言,威脅主要來自於海上,日本人的資源基本上全部都傾斜在海軍上麵,他們甚至在五年之前就已經開始準備同美國人的戰爭了,”
    林蔚此時也是適時出聲:“德國人的打法其實很明朗、就像我們之前討論的那樣。”
    “第一時間占領波蘭的鐵路樞紐。”
    “避免波蘭人快速進行戰爭動員。”
    “而他們部署在一線的集團軍在被強大的德國人打垮之後,便再無翻盤可能。”
    “波蘭的地形和我們不同,波蘭平原上非常適合他們的裝甲部隊衝鋒,方便他們快速推進和進攻。”
    說起這些,劉斐的目光徒然之間變得銳利了不少:“這是國運之戰,波蘭人失去了先手。”
    “若是波蘭主動進攻德國人的話,想必能夠取得一些先機,至少這場戰鬥不會輸的這麽快。”
    “波蘭人的空軍方麵雖然相較於德國人差了許多,但陸軍規模上麵,他們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若非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德國人斷然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變得如此強大,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現在又是波蘭,一場世界大戰,在所難免。”
    林蔚歎了口氣:“我認為這件事情會直接影響蘇德兩國關係的直接走向,甚至很有可能影響蘇聯人對我們抗戰事業的支持。”
    “一旦德國和蘇聯人直接交戰、勢必無法繼續在遠東地區幫助我們牽製日本人,而對於日本人而言,他們可以抽調數量更多的關東軍精銳部隊以支持關內的戰鬥。”
    林蔚的消息實際上是落後的。
    正是因為英法的綏靖政策。
    導致反法西斯戰線遲遲沒能夠得以確立。
    蘇聯人也不是什麽善茬。
    他當即選擇和德國人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人也將英、法、波蘭賣了個幹淨。
    波蘭純屬老倒黴蛋,英法則是純屬活該。
    德國人將日本人賣了個幹淨。
    日本人為了和德國形成事實上的軍事同盟,日本與德國商談了數十次。
    在德國人和日本人商談的期間。
    在中國東北地區。
    外蒙古邊界處有一個地方。
    名叫諾門罕。
    諾門罕戰役的知名度不低。
    正是因為這場戰役、導致日本軍部再也沒有提過“北上”戰略。
    而是堅定的選擇了南下。
    也正是因為他們偷襲了珍珠港,才讓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工業國美國加入了二戰盟軍陣營。
    從日本人的視角來看。
    關東軍兵力雄厚。
    且因為動員充分的緣故,戰鬥力較為強橫。
    和蘇聯人在諾門罕地區,摩擦不斷。
    最後演變成了一場邊境戰爭。
    實際上是日本人的刻意為之。
    東京方麵判斷。
    蘇聯人正在備戰歐洲。
    且因為斯大林進行內部大清洗的緣故。
    蘇聯軍隊之中優秀的軍官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影響。
    甚至其中還有不少人遭到了槍斃。
    更重要的一點。
    日本人無比重視後勤。
    關東軍掌控著鐵路線。
    到諾門罕才不到兩百公裏。
    而蘇聯人如果補給前線的話,需要八百公裏的路程。
    蘇聯如果想要爭奪諾門罕地區的話。
    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行。
    日軍也是基於這方麵的考慮。
    才會義無反顧的和蘇聯人進行交戰。
    然而。
    日本人卻低估了蘇聯人的決心。
    為了打好這場戰鬥。
    斯大林從白俄羅斯調來了朱可夫。
    飛到了諾門罕前線掌握了蘇軍的指揮權。
    不僅如此。
    斯大林還抽調了相應的空軍司令、炮兵司令、以及裝甲兵司令都派到了諾門罕前線。
    這個架勢、基本上和他本人到場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指揮陣容是相當的豪華。
    朱可夫不僅僅又調來了三個步兵師一個坦克旅。
    還調來了大量的炮兵。
    從空軍部隊之中抽調了大量的優秀飛行員以支持前線戰場。
    僅僅隻是開戰一個星期。
    小日本的空軍就被打的落花流水。
    在朱可夫的指揮之下,蘇軍坦克群英勇無比的向日軍這地衝鋒。
    幾百門重炮、以及航空兵部隊的掩護之下。
    日軍率先被打崩潰的是同樣的坦克部隊。
    他們的小坦克麵對蘇聯人的快速坦克基本上沒有多少的招架之力。
    然而就是這樣的戰鬥。
    雙方的戰損比頗為難堪。
    日軍在七月份的時候具備兵力優勢。
    7月初在哈拉哈河沿岸進攻的日軍是21953人+滿洲軍2000人
    蘇聯軍隊則是:蘇軍9000人+外蒙兩個騎兵軍4800人。
    八月份蘇聯軍隊開始具備兵力優勢。
    雙方的兵力基本上持平。
    蘇聯編製人數五萬一千人,實際參戰人數在四萬人左右。
    但值得一提的是。
    蘇聯的坦克數量、飛機數量,以及火炮數量都是日軍的兩倍及以上。
    就這樣的戰鬥。
    蘇聯九千人陣亡、一萬五千人受傷。
    損失了超過三百五十輛裝甲車、二百五十架戰機。
    日方則是陣亡八千五百人、受傷八千七百人,損失三十輛坦克、一百八十架飛機。
    至於偽滿洲國的傷亡數字。
    目前尚未有定論、根據日方一些人的回憶錄來看的話。
    傷亡人數在四千人以內居多,陣亡一千人。
    總計傷亡兩萬兩千人左右。
    這麽看下來的話。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雙方的戰損比相當的難看。
    從紙麵數據來看的話。
    這應該是一場碾壓局。
    但。
    朱可夫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答卷。
    不過。
    從朱可夫回憶錄之中的記載也不難看出。
    蘇聯的傷亡主要原因是因為步兵師之中存在著大量的新兵。
    至於裝甲車坦克的損失。
    則是和他們的使用策略有一定的關係。
    蘇軍的裝甲力量並非特別堅固,參戰裝備以bt坦克和ba裝甲汽車為主。
    同樣也是薄皮坦克,37炮可以打穿的玩具。
    當然了,日軍九四式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能夠取得這麽好的戰果。
    並非是因為他們的反坦克武器裝備數量足夠。
    恰恰相反。
    他們的反坦克武器遠遠不足。
    隻不過蘇聯喜歡使用輕坦脫離步兵,豬突猛進。
    而後遭到日軍的一頓爆錘。
    這種腦癱一樣的打法。
    隨著朱可夫的到來略有改善。
    而後蘇軍在冬季戰爭的時候依舊犯同樣的毛病。
    戰場上不是沒出現第五機槍旅的費德洛夫中校,戰場上拋下部隊,自個逃跑等等情況。
    蘇聯和日方的戰損比在1:1.5這樣子。
    日軍在裝備大劣勢的情況下,麵對蘇聯人能夠打成這個鬼樣子。
    也是側麵說明了日本陸軍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朱可夫也給予了很高評價,因為日軍基層作戰意誌頑強,給蘇軍帶來了不小傷亡。
    這場戰爭。
    得虧是日本人和蘇聯人打。
    也正是因為忌憚蘇聯人。
    在東北囤積了大量的兵力。
    如果將這些坦克、飛機以及士兵運用在國內戰場上的話。
    不要說楚雲飛這邊的戰線要全麵崩潰,上太行,打遊擊。
    常瑞元估摸著都要進行陪都保衛戰。
    單說這一點的話。
    確實要感謝一下蘇聯人。
    隻不過,在常瑞元的視角來看的話。
    尤其是其日記內的記載。
    他一邊期待蘇聯和日本人的邊境戰爭,又擔心蘇聯人賴著不離開。
    也算是充分體現他這矛盾的一生。
    林蔚和劉斐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
    兩人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之中。
    其實表述的觀點也是為了讓常瑞元有著一些參考。
    當兩人聊起裝甲部隊運用的時候。
    常瑞元忽然想起了現如今正在大同盆地上廝殺的雙方。
    其中的一方。
    便是類似德國人這樣武裝部隊的,並且運用幾乎相同的戰術。
    隻不過他們配屬在一線的則是偽軍騎兵。
    他們的步兵部隊,則是配屬二線。
    乘坐的卡車、以及少量的裝甲車。
    這樣的部隊,突擊起來自然勢不可擋。
    那麽,楚雲飛所部為什麽能夠將這幫小鬼子死死的攔下。
    並且進行圍殲戰的呢?
    常瑞元眉頭微皺,百思不得其解。
    難不成。
    此前晉北大戰進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就是因為楚雲飛提前料到了日軍會在二線部署裝甲騎兵部隊?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那就有點可怕了。
    瞎貓碰上死耗子這種運氣,誰都有過。
    出於謹慎,提前構築防線也算是正常情況。
    但像楚雲飛這樣提前做好圍殲準備的,日軍攻勢受挫,直接轉入圍殲態勢的仗。
    在世界軍事曆史上,還未曾有過。
    常瑞元站在原地,靜靜的聽。
    靜靜地等待著。
    沒多久。
    王世和去而複返,他的手上攜帶著一份新的電報。
    看著王世和臉上那掛著的笑意。
    常瑞元心領神會,邁步迎了上去:“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王世和笑了笑:“偽蒙騎兵師準備反正、日獨立第二裝甲旅團現已遭到重創,目前正向北突圍,預估擊毀敵坦克車十二輛、裝甲車十三輛。”
    “目前已繳獲日軍運輸汽車三十五輛、其餘各類物資若幹。”
    “斃敵人數呢?傷亡情況呢?”
    王世和解釋了一句:“電報上說、因為戰況激烈的緣故,所以沒時間統計,他們現在的精力正在壓縮日軍占領區,圍殲已經進入到了第二階段,預估包圍圈合攏的情況下,兩天就可以將這幾千頭小鬼子盡數殲滅。”
    常瑞元欣喜之餘又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十四集團軍那邊的戰況如何,為什麽沒聽到他們的戰果?”
    王世和一怔:“楚雲飛所部發來的電報之中沒有提及。”
    “沒有提及?”
    常瑞元來回踱步,眉頭緊皺,察覺到了不太對勁。
    劉斐和林蔚兩人對視了一眼,心中已經有數。
    之前楚雲飛發電報,或多或說都會提及友軍在這場會戰之中的表現。
    相對而言十分的客觀,不管是表現的好,亦或者是表現的差。
    總歸是會捎帶兩句,內容相對而言言簡意賅。
    而現在,徒然之間沒寫十四集團軍的表現
    指定是有什麽問題了。
    片刻後。
    常瑞元像是做出了決定一般:“去一封電報,詢問一下具體情況..”
    王世和停在原地,欲言又止。
    見常瑞元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王世和這才出聲:“職愚鈍,電報是發給郭總座還是”
    “發給十四集團軍。”
    “是!”
    王世和轉身離去之後。
    來自九戰區的電報接連不斷的送到常瑞元等人的手上。
    湘贛會戰。
    也就是第一次長沙會戰。
    在這個緊要關頭正式打響。
    “高安方向,羅卓英的預備隊是七十四軍王耀武所部?”
    “是,他們此前因為南昌之戰傷亡不小,目前勉強恢複元氣,若是有更多的整訓時間,戰鬥力或許有可能恢複至全盛狀態。”
    “南昌會戰,羅司令長官指揮的不是很好。”
    常瑞元有些擔心羅卓英會為了證明自己,打法更加激進。
    何況現如今的他除了指揮第三十二軍、第四十九軍之外。
    還有位列統帥部直屬戰役攻擊軍的七十四軍。
    稍有指揮失誤,便是傷筋動骨。
    常瑞元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放棄了微操,隻是下達了略微籠統一些的命令:“電令九戰區,莫要貪功冒進,亦不可輕敵,依托有力地形,節節抗擊,不以丟城失地為慮、當以殺傷日寇為要。”
    二戰區長官司令部。
    閻老西抬了抬架在自己耳朵上的老花鏡:“這雲飛是想讓我掛帥出山,協調平型關一線的戰事?”
    “黃百韜和範漢傑兩人目前正在平型關一線布防,誰主誰次還是要分個清楚的。”
    閻老西點了點頭:“這我自然曉得,隻是我不明白是這仗,雲飛是想要讓誰立這個大功。”
    “既然請您指揮這場防禦戰,自然是想要捧黃百韜。”
    謝明麵帶微笑,將一杯茶水放在了閻老西的麵前接著補充道:“範漢傑雖然此前因為福建之事不受委員長待建,但總歸是胡宗難舉薦。”
    “另外雲飛在電報之中表示,此前從十三集團軍抽調的三個基幹團,以及新編第十三師下轄的第十步兵團將組成預備隊,也將由閻長官您來指揮。”
    “既然如此,渝發,你先行一步前往五台準備,我過兩日便出發”
    “平型關一線,光是守軍部隊就有幾萬人、不至於三天內就被小鬼子突破了吧?”
    謝明笑了笑:“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沒有二十七軍,黃百韜所部想來也是能夠抵擋一陣。”
    “範漢傑所部的第二十七軍,再怎麽說也是中央軍嫡係主力,戰鬥力還是值得信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