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韓嶽變法遭眾怒
字數:3605 加入書籤
次日,皇城崇和殿,早朝。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殿頭官一聲長喝,“有本出班啟奏,無本眾卿退朝。”
眾官低頭左右環顧,無人響應。
上皇趙武烈高坐在龍椅之上,麵色有些蒼白。
眾官員也看出上皇身體欠佳,也不想多添煩惱。
趙武烈深吸一口氣,“太子少傅,朕看你手中似有奏本,是要要是啟奏嗎?”
百官都朝著太子少傅看去,但見韓嶽手上果真拿著奏本,且還挺厚,他上前一步,“啟奏上皇,臣有‘革新之策’十條呈上。”
眾官員一聽,即刻開始竊竊私語。丞相白玲和左右少輔國公東方興、英國公仝貞國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似乎在問是否是丞相授意,白玲微微搖頭示意與自己無關。他們心裏也猜想這是上皇今天主導的一出戲。
趙武烈示意讓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讀。
趙武烈確實多次與韓嶽單獨談及革新之策,內容主要涵蓋削藩、收地等觸及各王和皇親利益的內容,也有涉及無功不成襲等士族的利益。自己深知此策之好,默許韓嶽先起草,今日商議,且他感覺自己時日無多,要抓緊實行。
“臣反對。”太傅成國公楊居曠第一個站出來。
這個已在趙武烈意料之中,卻沒想到少傅還未講,就有人反對。
“成國公何故直接反對?”趙武烈有些不滿地問道。
楊居曠不緊不慢,“臣以為,我宗圖建立至今四十六載。如今疆域幅員遼闊,四海升平,各王自是鞠躬盡瘁,兢兢業業。百姓也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德祖舊製延續有章,竊以為革新之策毫無必要,革新勢必大動體製,切不可為。”
“太傅反對的太早了吧,也得先讓少傅講完十策之具體,再反對也不遲。”丞相白玲未出班,麵無表情的言道。
太保衛國公楊居鴻出列,“啟奏上皇,臣以為,君臣有禮,官品亦當有序,各官應當各司其職。革新之策,也輪不到少傅來奏。”
皇親中很多人不約而同地附和起來。
“太保此言差異,我等都是宗圖的臣,為臣者自當思國家之策,報社稷上皇之恩。別人有本啟奏,是該讓人言明。”禦史大夫祝融博顯然跟丞相一個陣營。
趙武烈思索再三,“韓少傅且說來讓大家參詳。”
韓嶽領旨,上前幾步,提高嗓門,宣讀起來,
“臣之十策,簡單來說就是:
其一、改王製:王爵襲而不掌,設立郡守,由朝廷考核任免,此為保社稷之根本;
其二、開疆封陌,興修水利,乃為增加可耕之田,屯官田為保證饑荒之年可調度安撫;
其三、均田稅法:重新丈量土地,並按土質好壞分為五等,按等征收田賦。
其四、易市法:一統度量,可統一稅賦,穩定商業;
其五、軍功賞罰可避免庸人白食俸祿,良將輩出,精簡軍隊、裁汰老弱;
其六、侍眾還俗,亦可增加勞力與兵役;
其七、將兵法:改禁軍的廂、軍、營、都四級編製,為將、部、隊三級編製,使將能知兵、兵能識將。
其八、減禮製,簡約輕奢,如今民有不果腹之實,城中卻有錦緞裹樹;輕娛樂,減少藝伎歌伎之坊,使民有妻娶,延續有代;
其九、重匠人,發展各項技能,鼓勵興辦匠學,使術有所承;
策十、貢舉法,科舉取士除經義和策論外,增加法科。此乃臣之革新十策。”
眾人聽完此十策,一片嘩然,就連丞相幾人也都是震驚萬分。
有人輕聲言,“這韓嶽是瘋了嗎?”
亦有人言“居然膽大到要大變革,此乃引起眾憤之策,萬沒有人可支持。”
“大膽韓嶽,居然敢動我宗圖之根本。”楊居曠雙目瞪圓,指著韓嶽罵將起來。皇親貴族們都開始指指點點,埋怨聲、指責聲、甚至咒罵聲此起彼伏。
“我朝自德祖立業,靠的就是同姓本族之親。前朝,本是縣製,到頭來呢,國家到了需要勤王之時,所有節度使擁兵自重,各自為政。況且,如太傅所言,如今環宇安泰,韓少傅是何居心要疏離皇親?”楊居鴻附和著。
太師元一此刻也發言,“其一如衛國公所言,是在大逆不道之嫌,城主掌王本是鑒於前朝而製定,韓少傅複言,是要恢複貢朝舊製不成?其二,興修水利,莫不是加重百姓之役?使民不安生。其三,按等征收田賦的依據從何而來?誰來定製?其四,商業貿易自有商賈規矩,何用朝廷定製幹涉,曆朝都主農不主商,否則都願意投機而枉農耕。軍功賞罰與將兵法本就是多此一舉,韓少傅是為了湊數嗎?其六,侍眾有信仰,使民安心,侍眾可曾得罪於少傅,強製人還俗?禮製之詞,少傅也嚴重了吧?難道少傅參與的宴請酒席有奢華之處嗎?”說著,元一還瞟了丞相白玲等三公一眼。
“重匠人,改科舉倒是合乎情理,亦可算是少傅說的正題。”
趙武烈見群臣反對,也是不好表態,他倒是希望丞相他們此時能站出來支持韓嶽,可明顯他們也是有了顧慮。趙武烈陷入了沉思,他倒是想削藩,加強朝廷的統兵權,畢竟雲王和梁王目前已然有些擁兵自重了,而且皇親國戚們私田太多,導致百姓耕田越來越少,這一係列的問題都是他要考慮的。
“韓少傅,革新之策,暫且擱置吧。愛卿之職責主要是輔助太子。”趙武烈想來個緩兵之計,畢竟他此次確實有些過於著急了,不過他也是先試探了官員們的反應。再者,他想私下再找丞相白玲,看他是否能表態。
“啟奏上皇。如今周邊各國虎視眈眈,藩王勢力如日中天,朝廷實際之屯田不足,百姓所耕之地更少。如若不變,恐將來內不可安社稷,外不可抵外侮。革新之策實為我宗圖百年基業社稷出發。”韓嶽也一步不讓。
“少傅之十策,老臣聽完也確實覺得不可實行,如今各城主皆鎮守四方邊關要塞,削藩實為寒心之舉。如今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依,少有所養。何談耕地之少?”白玲居然也開始反對韓嶽,此舉倒是更加出乎趙武烈意料,沒想到在這一點上,丞相陣營和皇親貴族們居然有了默契。
“行了,眾卿也無需複言,暫且擱置退下吧。”趙武烈表現得失去了耐性,宣布卷簾退朝。
丞相白玲幾人麵色凝重,搖頭歎息。而那元一與皇親一派則是沾沾自喜,一臉得意。
隻有韓嶽,也是麵紅耳赤,不敢多言。自此,韓嶽在朝中成為了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