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痛苦與深淵

字數:1236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陳秋手中的指揮棒溫柔地劃過眾人的麵前,給予他們一個溫和且柔情似水的預拍。
    一股寧靜的情緒瞬間從陳秋的手上升騰而起,伴隨著陳秋的身體,向著舞台上眾人的心中湧去。
    如果說第一樂章的內容是讓人感覺到戰栗,是讓人感覺到沉重的話。
    那麽第二樂章所表現出來的感覺,則是完全不同。
    音樂之中沉重正在被逐漸消弭,漸漸地隱藏了音樂的身後。
    不會繼續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隨之而來的,則是清風拂麵。
    明明音樂廳內並沒有風,畢竟你很難從角落乃至於頭頂上的空調中,感受到那股輕微吹過的氣流。
    可是你就是能感覺到風在你的耳邊回蕩,吹過你臉頰的那股錯覺。
    在草地上,在山坡上,在湖水邊,在大樹旁。
    一股牧神午後的慵懶,伴隨著那穿越樹葉的點點碎光,從湖麵上漾入你的心中。
    陳秋手中指揮棒以一個極為溫柔的姿態劃過,點向了遠處的圓號。
    圓號立刻會意,緩緩吹動他手中的樂器。
    嗡。
    一線輕柔的光芒從圓號之中湧出,將這午後的一切給照射的更為溫柔。
    這就是莫紮特40號交響曲第二樂章。
    這個就是午後陽光下的漣漪。
    最為淒美的行板。
    坐在陳秋身邊秦弦拉扯著手中的琴弦,他的視線與陳秋接觸。
    陳秋溫和的笑容與秦弦認真的表情接觸,什麽話都沒有說,兩人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在這午後的陽光之下,秦弦手中的琴弦緩緩拉扯。
    將音樂的節奏進行了改變。
    雖然依舊是午後的陽光,可是這陽光已經和之前完全不同。
    噠噠,噠……
    噠噠,噠……
    秦弦手中略微進行變動的節奏型就如同一顆石子,從湖邊丟出,砸入水麵之下。
    閃爍。
    浮動。
    明明和之前的情緒似乎差不多,可是卻如同低沉的絮語,帶著一抹難以抹去的疑惑以及惶恐。
    這樣的情緒並沒有如同之前的弦樂那般直接凸顯出來,而是作為音樂的底色,平靜地沉澱了下來。
    沉澱在眾人的心中。
    並沒有給予任何的強調。
    一股戲劇性的迷幻色彩將眾人包裹。
    音樂,再次陷入了安靜之中。
    秦弦手中的弓弦拉動,放在琴弦上的手指緩緩地顫抖,給予了音樂更為柔美的音色。
    他在揉弦。
    將每顆音都給揉碎,揉入樂團眾人的心中。
    讓他們跟隨著自己的步伐,將這午後的美感和傷感詮釋的更為透徹。
    如此柔美的音色讓眾人為之一愣,隨後沒有任何猶豫地跟上了秦弦的步伐。
    秦弦是樂團首席。
    正如同從第一天的時候,他就和陳秋保證的那樣。
    他會用他的全力來帶著弦樂部分前進。
    他是樂團首席,他是弦樂首席。
    有他在的一天,陳秋,就不會因為弦樂而困惱。
    現在,他用他的實力,向陳秋證明了這一點。
    他看向陳秋,帶著手下的弦樂部分,將弦樂部分拉扯的更為柔美。
    舞台下很多人聽到這個第二樂章的時候不由得一愣。
    他們難以置信地看向秦弦。
    他們不知道秦弦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在第二樂章的時候,他居然帶著弦樂部分將音樂的美感拉扯的更為漂亮了一些。
    這些人,難道沒有止境的嗎?
    為什麽他們在一波接著一波的進步。
    另外,他們也聽出來了,和聲交響樂團的弦樂部分似乎比管樂部分更強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
    管樂部分真的沒有問題嗎?
    他們真的能跟得上弦樂部分所創造出來的環境嗎?
    他們的視線幾乎全部聚集在管樂的身上。
    目光中帶著好奇以及探索。
    他們真的想要知道,管樂他們究竟怎麽辦。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表情平靜的蘇玥,視線中都帶有一點點的探索。
    如果是當年她在的時候,管樂應該不會讓秦弦的弦樂放肆成這個樣子。
    現在她離開了這麽久,樂團的管樂……
    應該還行吧?
    坐在樂團中間的樂府,似乎感受到了眾人的情緒。
    他看著弦樂組的眾人,不由得笑了起來,對著自己身邊的幾位樂手眨了眨眼,什麽都沒有說,而是將自己手中的樂器拿了起來。
    雖然說他們這群管樂的人實力可能確實不如蘇玥吧。
    作為目前管樂首席的自己,對於樂團的影響力也確實不如蘇玥那麽大。
    但是……自己不管怎麽說都是一位還不錯的雙簧管樂手。
    全國大獎不說多,頂級的也拿過兩三個。
    所以再怎麽說,自己也是一位全國冠軍。
    秦弦你小子居然在樂團首演這麽重要的舞台上帶著弦樂對管樂進行施壓?
    居然還帶著自己的對象,徐書文,用大提琴對他施壓?
    真的是……
    樂府無奈一笑,將手中的雙簧管拿起,帶著管樂的眾人迎了上去。
    第二主題的聲部緊緊地貼合住之前的第一主題。
    不落下風!
    兩者相互對比,相互發展,相互補充。
    和聲交響樂團的那股和聲的感覺再次向著眾人湧出。
    什麽叫做和聲交響樂團?
    隻有一個聲音的和聲交響樂團,永遠不叫和聲交響。
    隻有有無數聲音的和聲交響樂團,才叫做和聲交響!
    陳秋的指揮,秦弦趙錫等人的弦樂,樂府的雙簧管,還有那些圓號,巴鬆管。
    每個聲部在這一場演出之中,都能發揮出令人震撼的音色。
    發出他們的聲音。
    第一主題以及第二主題的聲部在相互碰撞。
    延續了之前婉轉柔和音色的同時,卻依舊保留了那股焦躁與不安。
    不遠處的芮佳視線凝重,手中的低音提琴如同血脈的奔湧,給予樂團一個不安的底色。
    如同尋找著答案,卻又什麽都沒有辦法尋找到。
    弦樂與管樂共同演奏出來的兩個斷續主題,也給音樂投下了完全不一樣的陰影。
    這份陰影和之前第一主題陰影所展現出來的表達似乎略有相同。
    一點一點地勾引出之前樂團之中的不安。
    將情緒一波接著一波地向上推進。
    明明是極為巨大的低音提琴,卻表現出令人驚歎的細膩色彩。
    低音提琴作為音色的底色將整個音樂的層次感一波接著一波地拉扯,提升。
    秦弦所帶領著的小提琴則是營造出一抹難以抹去的惶恐不安。
    弦樂部分的其他人似乎在塑造著那股寧靜的午後,可是卻依舊表現出柔美音色之下的那股嚴肅思考。
    每一顆音的出現,似乎都給眾人帶來了令人驚訝的表達。
    不,準確講,並不應該是令人驚訝。
    因為他們的演奏沒有任何的錯誤。
    他們也不是那種追求稀奇古怪表達的交響樂團。
    隻是他們的演奏之中有著令人驚訝的成熟。
    每一個你以為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的地方,他們總能以極為合理,極為準確的詮釋,將那個地方以一種極為老成的姿態給詮釋過去。
    看到樂團這樣的詮釋,他們才逐漸明白一點。
    這個就是陳秋的指揮。
    這個就是和聲交響樂團。
    一支在成立前就已經經過無數次鍛煉的交響樂團。
    不管是弦樂,還是管樂。
    除了因為人少,樂團的單簧管部分還有一點點欠缺,整體表現比較一般之外。
    其他地方你很難從樂團之中挑出一些問題來。
    要知道這個地方才僅僅隻是第二樂章,還不是整個莫紮特40號交響曲。
    樂團就表現出了如此實力來。
    眾人已經完全不知道說什麽好。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麽樣的詞語去形容和聲交響樂團。
    就如同一個巧克力盲盒,伱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究竟是什麽味道。
    舞台上的音樂聲纏綿。
    弦樂管樂聲部融合,充斥著和聲的絢麗。
    每一個樂器在眾人的麵前,都表現出了令人驚歎的實力。
    王海的臉上滿是興奮。
    果然,這個就是和聲交響樂團。
    這個就是華國最強的學生交響樂團。
    這個就是代表著華國出戰,打贏南韓以及東瀛的頂級交響樂團。
    正如同他所想象的那樣。
    音樂的細節處理,完美!
    音樂的情緒漸進,完美!
    音樂的思維表達,完美中的完美!
    除了音樂本身之中的纏綿,和聲交響樂團還準確表達出了莫紮特的那種天才感,以及年輕感。
    你是真的能從陳秋他們的演奏中感受到莫紮特的那種神童的感覺。
    每一顆音的流淌,似乎都是天才的展現。
    還好,這個是和聲交響樂團。
    幸好,這個是和聲交響樂團。
    如果此時此刻給王海演奏的並不是和聲交響樂團,而是其他的什麽樂團,王海的心中說不定會出現嫉妒之類的情緒。
    他是真的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樂團出現。
    為什麽舞台上的這群人能這麽年輕。
    他們的音樂表達能這麽絢麗。
    能這麽天才。
    他王海在樂團屆摸打滾打那麽久,麵對的天才也很多。
    正常來說,麵對這類天才他早就適應了。
    可是現在,他卻依舊被和聲交響樂團的演奏所破防。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麵前的是和聲交響樂團,他才能如此坦然地麵對這一切。
    他看著麵前用力揮動著指揮棒的陳秋,麵帶微笑。
    如同看到了自己的後輩一般。
    帶著欣慰與滿足。
    在他的視線之下,陳秋手中的指揮棒用力揮下,帶來樂團的終止式。
    第二樂章結束。
    這寧靜午後的遐想在此刻結束。
    第二樂章結束的那一刻,陳秋僅僅隻是稍微深吸了一口氣,便將手中的指揮棒揮出。
    嗡!
    第三樂章沒有任何停頓的直接響起。
    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g小調,3/4拍!
    音樂響起的那一刻,眾人的眼睛再次一亮。
    他們不知道自己今天被驚訝多少次了。
    但是他們在聽到這個地方的時候,確實再一次被樂團的表達所震撼。
    因為在他們的耳朵中,他們似乎感覺到,音樂的感覺完全變了?
    在音樂之中似乎已經完全沒有了痛苦以及懷疑。
    似乎更沒有了辛酸以及淚水。
    之前心中的那股陰影也好像已經從被莫紮特徹底舍去。
    音樂在此刻徹底轉向,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層麵一般。
    整個樂團開始向著更為積極向上的方向前進。
    眾人驚訝地看著這一切,目光中充斥著難以置信。
    他們很難相信樂團在這個地方犯錯誤。
    樂團居然在第三樂章的時候,舍棄掉他們之前所演奏的一切感覺,轉向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樂團眾人瘋了嗎?
    眾人完全不知道。
    但是他們似乎從陳秋的動作中,從樂團眾人的演奏中清晰地感覺到一點
    樂團那極為純粹的樂手全部都相信一點。
    一切的苦難隻不過是短暫的,對於他們的磨練。
    一切都將變得更為美好。
    快樂必將到來!
    快樂……
    真的必將到來嗎?
    不知道什麽時候,眾人聽著耳邊的音樂,目光中開始有些迷茫。
    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所聽到的東西正確與否。
    因為,音樂似乎開始變得複雜了起來。
    與之前相比,要變得更為複雜。
    複雜的令人開始迷茫。
    明明這隻是一首小步舞曲,四個樂章之中最為簡單的一個樂章,可是為什麽能聽到如此複雜?
    聽到他們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自己聽到的陽光是不是真的。
    眾人的視線變得迷茫。
    而李安國教授的眼睛則是不由自主地睜大。
    他聽到了!
    隱藏在音樂之下的那股難以抹去的悲傷!
    從之前第一樂章第二樂章一直流傳下來的悲傷!
    這並不是一首大調風格的作品。
    這是一首小調的作品。
    因此,即便這一首作品所采用的題材是來自於法蘭西宮廷音樂的小步舞曲,但是在莫紮特的手中,在樂團的演奏下,這個宮廷風味十足的作品並沒有展現出任何一點點的陽光感覺來。
    你也感覺不到那種社交的感覺。
    你甚至感覺不到這種小步舞曲傳到民間,在民間轉化為鄉間舞步的感覺。
    你所能感覺到的,隻有小調作品小步舞曲之中的那種黯然。
    豔陽高照之下的黯然。
    明明頭頂的太陽是那麽的明媚,未來的希望是那麽的恢弘,你能從音樂之中感受到令人震撼的力量以及希望。
    但是這些力量以及希望則是虛無的。
    毫無根據的。
    無根浮萍的!
    在這陽光之下,則是黑暗到令人窒息,令人恐懼,令人難以從中逃離的絕望沼澤。
    你越是掙紮,你越容易在這深淵之中陷的更深一些。
    恐懼與悲傷縈繞在眾人的周圍。
    弦樂以及管樂所編織的和聲,如同一張大網,將眾人包裹。
    沒有任何人能夠從音樂之中逃出。
    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擺脫這份悲傷痛苦。
    李安國教授心緩緩地往下一沉。
    這,並不是小步舞曲……
    這是在絕望深淵中悄然獨行的,悲壯敘事曲!
    音樂的情緒讓李安國教授都不由得為之動容。
    不僅僅是李安國教授,還有其他的過來觀禮的人。
    越來也多的人開始從音樂之上的那股歡樂之中,聽到了隱藏在音樂之下的悲傷。
    從第一樂章開始的悲傷,第二樂章午後的悲傷,一直到現在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
    那份悲傷從未流逝。
    這份悲傷是來源於哪裏,沒有任何人知道。
    但是他們都清楚一點。
    那就是這份悲傷,將貫徹整首作品。
    成為作品的主線。
    也是從頭開始了解和聲交響樂團的引子。
    1788年,莫紮特第40號交響曲完成。
    晚年三首作品作品之中,最為有名的一首作品。
    也是莫紮特晚年技藝的巔峰。
    這代表著莫紮特在音樂創作領域的又一個**。
    也讓音樂從古典時期,向著浪漫時期,踏下了更為堅定的一步。
    三年後。
    1791年。
    莫紮特,寫完送給自己的安魂曲後,與世長辭。
    這份悲傷是莫紮特對於時間流逝的悲傷。
    是他發現自己已經時日無多的的悲傷。
    是他對於自己很多新想法不能繼續寫出來的悲傷。
    也是他對於自己創作生涯短暫的悲傷。
    早在去世的前三年,他就已經開始感受到自己時日無多的跡象,因此他開始瘋狂地創作作品,讓自己與生命賽跑,讓自己去寫出更為激進,更為炫技的作品出來。
    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腳步,停留的更深一些。
    也讓眾人對於他的記憶,更深一些。
    一瞬間,很多人突然讀懂了陳秋他們所演奏出的那股莫紮特的悲傷。
    那股英雄遲暮的悲傷痛苦。
    人對於死亡的思考總是深沉的。
    每個人都恐懼著死亡。
    莫紮特也不例外。
    他在這小步舞曲之中掙紮著。
    他想要擺脫痛苦的桎梏,想要讓自己超越極限,讓自己超脫死亡,向著更為廣闊的世界奔去,讓自己擁有更久的壽命,去寫出更多的作品。
    但是……
    他無能為力。
    一股大手伸向眾人的心髒,將眾人的心髒給捏緊,讓他們無法喘息。
    但是,眾人卻依舊用不解的目光看向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
    莫紮特的痛苦他們知道了。
    那麽和聲交響樂團的痛苦……
    是什麽?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樂團一個終止式結束了第三樂章。
    眾人相互對視,僅僅隻是一次呼吸後,音樂聲再次響起。
    第四樂章,在此刻,向眾人詮釋了樂團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