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老朱布局
字數:9604 加入書籤
“陛下,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啊?臣都糊塗死了。”齊泰小心翼翼地問道。
老朱端起茶碗,輕輕地吹拂著漂浮在上麵的茶葉,歎了一口氣:“隻有到了生死關頭,才能看出誰忠誰奸啊,朕並沒有死,
朕就是想看看那些藩王和朝中的文武大臣,誰是忠於大明的。
朕不過是設了一個騙局。”
齊泰一聽,大呼:“妙哉,陛下,你可真是神人啊!”
老朱的眼神之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微微頷首:“看來朕並沒有看錯你,你對朝廷忠心耿耿,對此,朕很欣慰啊。”
“陛下,你臨終之時,不不不,你病重在榻上之時,拉著微臣的手,向微臣交代,要全力以赴服,輔佐朱允炆,
微臣受陛下如此重托,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好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堪比諸葛亮啊!”
齊泰趕緊謙虛地說道:“陛下,怎麽敢和諸葛亮相比呢?”
“微臣但求不辜負陛下對微臣的期望呀。”
老朱目光灼灼,問道:“有沒有人說朕違背了《皇明祖訓》,立朱允炆為大明繼承人,而沒有立朱允熥為皇位繼承人呢?”
“這——。”齊泰一聽,這個問題教他怎麽回答?
“你不必顧慮太多,實話實說就行。”
“回陛下的話,朝中確實有這種言論,說陛下自己立的《皇明祖訓》上說,立皇位繼承人必須遵循立嫡立長原則。
朱雄英是嫡皇孫,他夭亡之後,就應該立朱允熥為皇太孫呀。”
“迂腐之見!
那你可知朕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陛下,對於這件事,微臣是這麽看的,因為朱允熥的背後有常氏家族和蘭氏家族兩大家族支持他,
而這兩個外戚勢力太大,將來朱允熥極有可能皇權旁落。
到那時,咱們大明的天下就不姓朱了,可能姓常,也有可能姓蘭。
因此,陛下痛下殺手鏟除了藍玉一黨。
而在朱允炆的身後,就沒有這些外戚勢力,也就不存在那種隱患。”
老朱聽了之後,哈哈大笑:“看來,你不枉朕栽培你一番,你說對了一半。”
“哦,那麽另一半是什麽?”
“不過,朕之所以殺藍玉也不完全是因為他是外戚,
而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朕放在眼裏。
他是為朝廷立下了許多的汗馬功勞,可是,朕也沒有虧待他,封他為涼國公,執掌咱們大明天下兵馬。
難道朕對他還不夠意思嗎?
可是,你知道嗎?
有一次,他帶四名部將來見朕,朕對他的四名部將說,你們可以退下了。
可是,朕在前麵走了一程,轉身一看,那四名戰將還跟在藍的身後。
還是藍玉發火了,那四名部將才退了下去。
你想一想,朕的聖旨都不如藍玉的將令了。
像這樣的將軍難道不可怕嗎?
據說藍玉收的幹兒子多達上千人,他這不是結黨營私,是什麽?
在藍玉那些部將的眼裏隻有藍玉,哪裏還有朕?
這還了得?
從那一刻起,朕就下定了決心,非殺藍玉不可!”
“陛下聖明啊!”
老朱長歎了一聲:“世人都認為朕是一個嗜殺的人,其實,他們都看錯了朕。
朕並不喜歡殺人,更不想殺那些有功之臣。
朕也想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可是,後來,朕發現這隻是朕的一廂情願,沒有人願意交出兵權。
有時,朕也是迫不得已啊。”
“微臣完全理解陛下的心情。”
“朱棣那小子有沒有說什麽?
他有沒有怪朕沒把皇位傳給他呀?”
“陛下,此事微臣不得而知,但是,在陛下的喪事期間,他確實率領十萬軍隊來到了京師城下。”
“哦,朕不是下旨不準藩王前來吊喪嗎?”
“是的,朝廷旨意已下,但是,燕王卻說他正在追擊北元的殘餘勢力,途經此處,
他並不知道朝廷已經頒布了藩王不準進京吊喪的旨意。
因此,前來吊喪。”
“胡說!北元在什麽地方?
北元的勢力怎麽可能會到達京師呢?”
“陛下言之有理啊!”
老朱手扶著文案:“朕之所以立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北邊得有人抗擊北元。”
“陛下考慮得周全。”
“有一件事,朕要問你。”
“什麽事?請陛下明示!”
“你是不是請旨斬殺朱允熥了?”老朱眼神犀利。
齊泰一聽這話,額頭上也冒汗了,脊背發涼,因為他也摸不清老朱到底是什麽意思?
因為哪有爺爺不疼愛自己孫子的呢?
如果說自己要斬殺老朱的愛孫,老朱能答應嗎?
因此,他的舌頭在嘴裏打了幾個滾兒,愣沒說出話來。
老朱看向齊泰,不怒而自威。
齊泰目光躲閃,不敢直視老朱的目光。
“說呀,你到底是說了,還是沒說?”
齊泰用袍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回陛下的話,微臣不曾說過這樣的話。”
到了此時,齊泰也不敢承認。
他生怕老朱會找他算賬。
“你沒說過這樣的話就好呀,我那個孫子也挺可憐的,他剛一出生,他的母親就死了。
一個孩子沒了娘,你想一想是多麽的悲慘啊。
朕也知道這個皇位本該是他的,可是,朕也有難處啊。
朕要全盤考慮。
朕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就算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來,不管誰輸誰贏,江山仍然是咱們朱家的。
但是,朕如果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熥,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陛下所言極是!”
“聽說朱允炆已經把朱允熥軟禁在吳王府上。
既然他已經被軟禁起來了,失去了自由,你們就不要再趕盡殺絕了。”
“微臣記下了。”
“朱允炆削藩的事進行得怎麽樣了?”
“回陛下的話,目前來看,還算順利。”
老朱隨手翻閱著桌上的《太公兵法》:“真的順利嗎?”
“是的,目前陛下已經把周王的藩削去了,將他貶為庶人。
目前,其他藩王並沒有什麽激烈的反抗。”
老朱聽了,冷笑了一聲:“朱允炆那小子為什麽不能學學漢武帝呢?
施行推恩令,難道不是更好嗎?
為什麽要操之過急?
難道他唯恐天下不亂嗎?”
齊泰誠惶誠恐:“陛下,朱允炆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是,他還太年輕,哪裏有陛下當年豐富的治國和作戰經驗呢?
他也沒有上過戰場,還需要進一步的磨煉呀。”
“當初,朱標生病之時,朱允炆衣不解帶地服侍他的父親,朕看在眼裏,也十分欣慰。
咱們大明以孝治天下,朱允炆能做到這一點,實屬難得。
一個大孝的人,不會把國家治理得差到哪裏去。
可是,這小子手段有點毒辣了些。
剛剛繼位,就拿他的兄弟和叔叔們開刀。
絲毫不念骨肉親情,這怎麽能行呢?
當初胡亥之所以失了天下,難道不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兄弟斬盡誅絕了嗎?
如果他留下一些兄弟,並加以重用的話,項羽和劉邦又怎麽可能攻進鹹陽啊?
藩王和權臣之間是一個相互製衡的關係,他還是不能體會朕的良苦用心啊。
朕之所以布這樣的局,把藩王放在外麵,就是唯恐朝廷內的群臣作亂。
藩王可以率兵前來勤王,同時,也是為了防止藩王在外麵以下犯上,
如果他們敢這樣做的話,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並可以聯合起來削平那些作亂的藩王。
如今,藩王遵紀守法,平安無事,怎麽可以一刀切呢?”
齊泰聽了之後,讚歎道:“陛下深謀遠慮,令微臣佩服之至啊。”
老朱眼神轉動:“朕此次複活,你千萬不可對外聲張。”
“陛下,微臣明白。”齊泰躬身施禮。
“朕以後會不定期地來和你交流。
你要把朝廷內外所發生的事情如實地向朕匯報。”
“微臣明白。”
“對了,朕交給駙馬梅殷四十萬兵馬,他現在都幹嘛去了?”
“梅殷正在城外日夜操練兵馬。”
“好啊,朕沒有看錯他呀。
那四十萬軍隊是咱們大明的命根子。
他一定要把這支軍隊訓練好了。
咱們有了這支軍隊,誰也不怕。
聽說朱永炆那小子因為一點小事情,把徐輝祖給抓了起來,竟然讓徐輝祖去馬廄喂馬,不知可有此事啊?”
“陛下,確實有這回事兒。”
“徐輝組是徐達的長子,襲封魏國公、太子太傅。
朱允炆這樣折辱於他,合適嗎?
何況人家犯了什麽重罪呀?
人家根本就沒有罪,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徐輝祖是朕留給他的戰將,堪比戰國時期趙國的李牧。
朱允炆這樣做,不是自毀長城嗎?
回頭你去和朱允炆說,讓徐輝祖官複原職,不要在馬廄喂馬了。”
“這——。”齊泰麵犯難色。
“怎麽,你有什麽為難之處嗎?
你現在身為兵部尚書,任誰為將,這不是你說了算嗎?”老朱把臉沉下了。
齊泰趕緊解釋道:“陛下,並非微臣信不過徐輝祖,也並非微臣不想幫他的忙。
隻是新君不怎麽聽微臣的話呀。”
“你且去勸說朱允炆那小子,他要是膽敢不聽,你再和朕說。”
“諾!”
“還有,朱棣那小子到底是瘋了還是沒瘋,難道說因為朕的緣故,他悲傷過度?
朕看他好像並不是那麽孝心的人呐。”
“回陛下的話,朱棣確實瘋了。”齊泰如實奏道。
老朱用鼻子哼了一聲:“朕看他是沒有當上皇帝,急瘋了。
他現在應該看清形勢,守衛好北平,剿滅北元的殘餘勢力,這才是他應該做的事。
可他的腦子裏卻整天想著皇位。
朕之所以不把皇位傳給他,那也是全盤考慮的。
如果他到南京來繼承皇位,誰替咱們守衛北平?
他與北元周旋多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隻有他能夠降得住北元,其他藩王了到了北元也是白扯,到那時,黃河以北就不屬於咱們大明的了。
為什麽他不能體會朕的良苦用心呢?
另外,他這個人生性好鬥,如果他做了皇帝肯定會對外擴張。
到那時,咱們大明本來底子就薄,將會被他折騰得不成樣子。
隋煬帝為什麽會亡國?
還不是因為他喜歡折騰嗎?
隋文帝善於理財,給他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可是,咱們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朕怎麽敢和隋文帝相比呢?
朕的家底沒有隋文帝當年殷實啊,
可是,朱棣比楊廣更喜歡折騰,窮兵黷武,到那時,各地必定會爆發農民起義,盜賊猖獗。
咱們大明還能守得住嗎?
朕也知道朱允炆親善文官,所以,立他為帝,因為他絕不會像朱棣那樣窮兵黷武的。
咱們大明隻要不折騰,不說千秋萬代,傳承幾百年是不成問題的。”
“是是是,陛下真是自古以來少有的聖君啊!”
老朱把手一揮:“你不用拍朕的馬屁,你要盡心盡力地輔佐好朱允炆,你與黃子澄也要相互配合,不要老是鬧矛盾。
還記得當初晁錯是怎麽死的嗎?”
齊泰聽到這裏,心裏“咯噔”了一下。
當年漢景帝劉啟作為太子之時,就奉晁錯為老師。
後來,又爆發了七國之亂。
吳王劉濞等人打出了“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
七國聯軍一起攻打長安。
漢景帝急得沒辦法,在袁盎的建議下,竟然真的把晁錯給腰斬了。
希望七國聯軍能夠退兵!
但是,很顯然,漢景帝的算盤落空了。
因為七國聯軍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攻進長安,推倒大漢,晁錯就這樣白白地冤死了。
而如今,老朱提起晁錯,怎麽能讓他不心驚呢?
老朱接著說:“曆史如鏡,我們不得不小心謹慎。
你和黃子澄就好比當年的晁錯和袁盎不能相互爭鬥。
朕知道你剛正不阿,對朝廷忠心耿耿,可是,當年的晁錯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最終,卻死在了漢景帝的屠刀之下。
你千萬要好自為之啊。”
“多謝陛下提醒,微臣一定緊記陛下的話,做一個臣子應該做的事兒。”
“你這樣想,就對了。
今天,朕也有一些乏了,咱們改日再談。”老朱說完,人影一閃,離開了房間。
等到老朱走了之後,齊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渾身癱軟。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衣衫,已經盡濕。
他感覺自己好像是做了一場夢,難道說陛下真的沒有死嗎?怎麽又活過來了?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難道說老朱是在裝死,考驗群臣?
好在自己好像並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兒,也沒有什麽不軌的行為,
否則,讓老朱知道了,那還得了?
哎呀,真是嚇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