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得去蹭個飯
字數:4039 加入書籤
公孫瓚的祭典來的人不算多。
遼西有人來奔喪,但來的都是公孫瓚這一宗的庶出支脈親友。
公孫瓚的家臣來了不少,不過劉備沒在其中看到任何臉熟的麵孔,也沒有人過多的追問公孫瓚的死。
戰死於太行賊之手很正常,畢竟劉衛這個太守都差點戰死。
公孫家的人看起來也沒太悲痛難過,祭典完後,大多數家臣便護送屍體回了遼西,隻留了幾個人在縣裏收拾遺物。
劉備注意到,南方沒有人來,也沒有書信過來。
之前有太行賊作亂,南方沒有消息過來很正常,太行賊可不是隻來涿郡劫掠的,常山中山等地每年都是重災區。
可現在太行賊應該都回山了……
而且,公孫瓚的死訊,簡雍是派了人快馬傳告雒陽的,但派去的人至今也沒消息。
按理說,公孫瓚在雒陽是有很多熟人的,至少劉寬和盧植肯定會派人慰問一下,傳個書信什麽的。
但除了王門從中山過來之外,再無人從中山以南的地方前來奔喪。
中山那邊,顯然出了問題。
想想之前在中山遇到的情況——斷滋水馳道,毀所有船隻,那張純本就是個膽大包天的主,截斷南北交通消息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之前招惹張純的是公孫瓚,劉備估計這事兒可能是公孫瓚舉告張純的後遺症。
截斷交通這種事在這年頭不算稀罕,畢竟到處都有匪徒或亂民,信使死在半路上是常見情況。
即便是朝廷公使出差,那也是風險極高的任務,沿途軍驛都要派人保護,而且公使的俸祿一向比同級官吏俸祿高幾倍,到了地方還會拿賞。
若是為了傳征令,朝廷公使往往能拿到數萬錢甚至更多的‘傳禮’,這都是默認的規則,畢竟這真的是在拿命掙錢。
眼下,劉備麵臨了一個難題。
王門來了涿郡奔喪,卻“轉交”給自己一份“撿來的”任命書狀。
這征令又確實是真的。
劉備已經在雒陽領了勳傳,是不能再拒絕征令的——拒絕征辟是指前期拒絕去雒陽拿傳告,而不是拒絕朝廷公使帶來的征令書狀。
勳傳是以武勳受辟為官的傳告,這種傳告可以推辭——這才是拒絕征辟,不僅無罪而且還能養望,因為這算是‘不慕榮利’的表現。
但領了傳告之後再拒絕征辟書狀就是大罪了,這屬於打天子的臉,至少會被貶為庶人。
若是一直沒收到征令倒也罷了,從征令發出後半年,如果公使未回且沒傳回消息,朝廷會再度派使者到地方上詢問。
確認是上一個公使失蹤導致沒收到征令,朝廷會補授重發。
半年為期,是因為往返大漢任何地方都不會超過這個時間,即便有自然災害導致道路斷絕,通常也足夠使者往返了。
可剛好就在這征令發出五個多月的時候,劉備收到了這份征令。
而且這是中山國相門下督王門帶來的。
門下督是幕僚大吏,負責國相或太守部曲軍務和安全防衛工作,雖說隻是幕臣,不是官,但卻可以替太守或國相監督郡內武官。
這就意味著,劉備必須立刻去中山安熹就任,得讓中山那邊向朝廷回應,表示已經赴任。
要不然就是逃征之罪,這個罪名沒法洗,劉備現在的一切都會被打回原形的。
可現在這情況,去中山做官?
這明顯是跳火坑啊,而且連個印綬都沒有……
原本曆史上的劉備,最初做官也是做了安熹尉,不過那應該是幾年後的事。
而且,也是因為公孫瓚與張純的矛盾而被刁難。
現在是提前幾年得到了安熹尉這個任命……但卻更像是一種宿命。
……
除了王門和公孫家的人之外,牽招也來了。
但牽招可不是來奔喪,他是回來管理軍務的。
鄒靖任命牽招為從事史,負責管理拒馬河本部屯田貿易等事務,同時監察上穀烏桓部落。
護烏桓校尉營府原本最初是設在上穀郡寧城,但與鮮卑大戰後,上穀烏桓部族離心,因此鄒靖上任時朝廷將營府改設到了無終。
鄒靖得了牽招帶過去的消息之後,得知護烏桓校尉之職已成了黨爭漩渦中的餌,便讓牽招駐涿郡屯田,並嚐試溝通上穀烏桓,算是暗藏一枚不會被關注的局外棋。
這也是劉備之前說過的,鄒靖會將假本部變成真本部,如果無終那邊出了什麽狀況,鄒靖至少能有個退路。
讓牽招這個不會被人盯上的局外人在涿郡屯田,增設本部兵力,既可以是疑陣,又可以隨時轉成真正的營府。
雖說鄒靖眼下兵力不多,但護烏桓校尉是專職管理烏桓部族的營府,又可以屯田又可以開設互市,除了糧餉之外,其方麵都不受州郡節製。
眼下,拒馬河營地正好可以作為本部屯田所在。
而互市,也剛好可以讓牽招這個熟悉胡人習性的人,去聯係上穀烏桓部落。
牽招要招撫上穀烏桓,便可以告訴烏桓人來漢長城下互市交易,段熲此時已領兵往廢棄長城駐紮了。
……
傍晚,劉備在與自己的小團夥碰頭商議。
“安熹那邊或許有些危險,大兄作何打算?”
簡雍是最先發覺情況不對的,往南邊送信的都是他的手下。
“我隻能先去了安熹再作打算……”
劉備搖了搖頭:“不過,這官位我隨時可棄,去一趟隻是為了不落罪。”
“郎君不如試探一下王門。”
左沅提醒道:“那王門給劉太守遞了貼,似乎是要請劉太守撮合什麽買賣。”
左沅在館舍住著就是為了情報耳目,現在劉衛屬吏仆從全都沒了,身邊隻有幾個侍女,都是左沅找來的樂女。
“先等太守招待王門,也好看看他們要做什麽買賣。”
劉備想了想,轉頭問眾人:“可有辦法查查這王門的來路?我得了解他才好試探。”
“祭典上那王門我見過,此人是中山馬商。”
牽招突然發言:“幾年前他來過安平,試圖招攬家父,當時他是要在胡地經營馬市。我那時年紀小沒長個,他多半認不得我,但我能確認當年的王門就是此人,隻是不知根底。”
“馬商……憲和,問問蘇雙,中山的馬商,蘇雙肯定認識。”
劉備聯想到了牽招父親出事,以及張晟與段熲之事。
這王門,該不會與張晟是同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