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永明

字數:5422   加入書籤

A+A-


    沙沙沙。
    什長帶人走在回營的路上。
    他看了眼身邊的瘦小軍士:“小產,有屁快放,別吞吞吐吐的。”
    小產一邊緊跟什長的步伐,一邊道:“老大,我看這事有點玄......他說得再好,也是空口白牙,萬一真像那兩個人說的那樣......這個......那......”
    什長放緩腳步:“我問你,你說那兩個人是北諜好呢,還是不是北諜好?”
    小產略一遲疑,隨即毫無疑問地說:“那當然是北諜好了!殺了四個諜子,怎麽著也能記一功,說不定還有賞錢拿哩!”
    “那你還問個屁?”
    小產眉頭緊皺:“可是,可是如果那個人真是冒充的話——”
    “你傻啊!咱們隻是回去匯報,真的假的都由薛隊主、王文書判斷,和咱們有個毛的關係?”
    什長回頭大聲道:“所有人都聽好了,回去把嘴管嚴了!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都記住!這可是自己的事,別最後害了自己又害了兄弟!大犢,尤其是你!嘴上沒把門的!給我小心著點!”
    ......
    林風淅淅,曉月初升。
    執矛黑漢不知從哪找了塊頂部平整的大石頭,汗騰騰地抱到王揚麵前。然後十分賣力地袖子擦拭石麵,向王揚殷勤道:
    “公子先坐這兒歇歇,我去給公子找點水喝。”
    “水來嘍!”丁九捧著一隻褐色水囊,小跑著趕來,滿臉堆笑:
    “公子,這是小的剛打回來的山泉水,請公子解解渴。”
    王揚哪有心情理會兩人的討好,冒姓琅琊隻是權宜之計,一會兒還要應對一個貌似更難纏的隊主。更悲催的是現在自己連身處哪個朝代都弄不清。
    如今隻知道一個大範圍東晉南朝。而東晉南朝在後世又被稱為“五朝”,包括五個在江南立國的政權,分別為東晉、宋、齊、梁、陳。
    五朝之中,王揚最熟的是東晉和陳朝,其次是宋和梁,最次就是五朝之中時間最短、政局最亂的齊朝。所以王揚最希望穿越的朝代是東晉。
    不選陳朝是因為那是南朝的末世,萬一自己穿越到隋國滅陳之時,大戰一起,血流漂杵,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兩說。
    不行!
    得在那個什麽薛隊主來之前想辦法搞清楚如今到底是五朝中的哪一朝,這樣編起瞎話來才能有的放矢。
    可怎麽弄清楚呢?
    直接詢問肯定不妥。堂堂琅琊王氏,難道連國號都不知道?
    想辦法找錢幣一觀?
    還是不行。南朝幣製混亂,新舊錢並用,難以辨別。
    王揚想了一會兒,心中一動,先是大模大樣地坐在石頭上,然後接過水囊,用隨意的語氣問道:“你們當兵幾年了?”
    丁九搶先道:“小的當了五年戍卒了。”
    黑漢道:“回公子的話,小人從軍八年。”
    王揚道:“哦,那算是老兵了。為什麽要從軍呢?”
    黑漢和丁九一起看向王揚,眼神怪異。
    糟了!
    王揚馬上意識到自己失言。他突然想起南北朝還是“世兵製”的時代。
    所謂“世兵”便是指朝廷強製規定士兵之家,世代為兵,又稱“兵戶”。為了擴大兵源,還常把犯罪者、無籍者、逃戶、奴隸甚至蠻族俘虜罰入兵戶之中。
    再加上官府給兵戶設的勞役沉重,待遇又差,而為了防止兵戶逃跑,又以強壓方式統管之,所以士兵的社會地位便變得越來越低下,以致於連普通平民都不如。
    此二人之所以當兵,自然是因為他們的父祖當兵。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所以兩人才覺得自己問得奇怪。
    王揚意識到犯錯之後,不緊不慢地補充道:“哦,原來你們是兵家子,不是應募的白丁。”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一句很名的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裏的白丁意思是“無知之人”。但在南北朝時,白丁特指軍中應募而來的平民。
    南北朝施行世兵製的同時還有募兵製,所謂募兵便是征兵。可如果一應募便成為兵戶,使得後代子孫皆固定為兵,則哪還有人應征?
    所以朝廷規定應募之兵單獨成隊,家非兵戶,戶籍也不入兵籍,簡而言之還是自由身。
    王揚自以為話題轉換得自然得當,殊不知“兵家子”一詞在當時含有不小的貶義,近乎於罵人。軍士自己是兵戶是一回事,可你明白地掀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
    再說白丁隻在特定時期招募,招來一般也隻負責作戰。像黑漢、丁九這樣駐守營壘,辛苦巡邏的,一般都是兵家子。
    所以王揚這個挽尊並不高明。
    丁九當時臉就紅了,眉宇間隱現忿忿之色。
    黑漢則苦笑道:“公子說的是,我們哪有福氣做白丁。”
    王揚見氣氛不對,雖不明具體原因,但也猜到是自己失言。如果他能選擇,那他情願閉口不言,可為了套出朝代信息,也隻能尬聊下去。
    “嗯,那你們識字嗎?”王揚像是閑聊一般問道。
    丁九臉上一抖,怒氣更現,他覺得這個紈絝少爺在消遣他們!
    就是一般民戶識字的都沒多少,更何況他們兵戶家!
    當下粗聲道:“不識!”
    王揚聽出丁九不悅,隻作不知。
    黑漢仍舊沒有生氣,討好笑道:“識得幾個。”
    王揚見黑漢接話,心中一喜,做稀奇狀道:“你叫什麽名字?竟識得字,倒是難得。”
    “公子見笑了,小人叫黑漢,為了教自家丫頭,自己胡亂學了一些,總共也不認識幾個字。”
    王揚打量了一番黑漢,心道黑漢黑漢,還真是名如其人:“黑漢,那我考考你,我們的年號做何解啊?”
    閑談至此,王揚終於聊到了重點:問年號。
    黑漢表情有些窘迫:“這年號都是京城裏的大人們定的,這小人哪裏懂啊!”
    王揚道:“沒事,你但說無妨。”
    黑漢想了一會兒,鼓起勇氣說:“意思是永遠......永遠明亮?”
    永遠明亮?
    永遠明亮......
    王揚反複琢磨著這四個字,心中陡然一驚!
    我靠!
    難不成是永明?!
    黑漢見王揚神色不對,馬上道:“小人是亂說的,還請公子指教!”
    王揚鎮定心神,問道:“你先說說年號是什麽?”
    “永......明?”黑漢連年號都說得有些不自信了。
    還真特麽是永明!
    這是五朝之中,他最不熟悉的南齊的年號!
    為什麽他最不熟悉南齊?
    因為南齊在東晉南朝中曆史最短,政局最亂!
    更要命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是怎麽個亂法!
    他隻記得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用很不屑的語氣評價齊朝,說它:“人物曆運,於南朝為最下。”
    所謂“曆運”便是指國祚國運。錢穆即斥其為“最下”,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別說如何“最下”他是一片茫然,就連皇帝有誰,有幾任,大臣有哪些,發生了什麽大事,他都一概不知!
    他隻知道南齊存在時間很短就被梁朝所取代。而他之所以聽說過“永明”這個年號,則純粹是因為古代文學史中有個所謂的“永明體”,開了後世律絕詩,也就是所謂“近體詩”的先河。
    可知道這個有什麽用啊?!
    王揚寧願用這個雞肋的知識換一個“南齊皇帝世係表”什麽的,最起碼知道南齊亡國的具體年限也好啊!
    ————————————
    注:①魏晉南北朝時士兵社會地位極低,以致於用“兵”、“卒”稱呼人近乎罵人。《三國演義》裏關羽聽說黃忠被封五虎上將怒道:“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這件事是根據《三國誌》中改編的,原文是:“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無論“老兵”、“老卒”,羞辱的最要點其實不在老字,而在“兵”、“卒”上。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張飛身上,不過張飛變成被羞辱的人:劉巴不屑和張飛說話,諸葛亮勸他,他反駁道:“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這裏“兵子”也是貶稱。《世說新語》中士大夫鄙視桓溫,說了個“兵”字,也是同樣的意思。(《世說新語·方正》:“惡見文度已複癡,畏桓溫麵!兵!那可嫁女與之!”)關於兵戶卑賤化的問題後麵還有體現。詳後。
    ②用大人稱呼官吏的習慣起源甚晚,當時除了一些特定身份關係才能用的稱謂比如“明府”、“使君”、“府君”等,還直接稱呼官職,但有些官職對於現代讀者來說不常見,比如後文會出現一個姓柳的貴公子,官任“巴東王友”,品級不低。對於不少讀者來說,稱“柳王友”就不如稱“柳大人”感覺來得準確,為了便於理解,還是保留大人這一稱謂,但不符合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