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穿書文裏的炮灰(31)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A+A-


    太上皇摸著下巴思索,過了一會,跟皇帝說:“天佑雖然是老天爺的親閨女,但是她親爹又沒下凡,本太上皇覺得,祂在人間需要一個委托人。”
    新帝大驚:“您別亂來啊!”
    “這怎麽是亂來呢?如果老天爺在人間有一個分身,或者說在人間有個替祂辦事的人,那本太上皇當仁不讓!還有誰比我更合適嗎?沒有了呀!再說了,我本來就是天佑的義父。”
    “您什麽時候成天佑的義父了?”
    太上皇都快笑瘋了,“你和天佑問了同一個問題!”
    皇帝問他:“您到底想幹什麽呀?”
    “我給天佑賜幾個麵首啊。你剛才不是說了嗎,她的親爹大概不想給她選女婿了,隻想賜幾個麵首來好好伺候她。”
    “朕是胡說八道的。”
    “但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
    皇帝癱在龍椅上,一臉生無可戀,“您要是玩脫了,我可是要堅決和您劃清界限的。”
    “放心,本太上皇機靈著呢,最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了。”
    “您還記得您是太上皇嗎?您什麽時候辦過察言觀色的事啊?都是別人察您的顏、觀您的色!”
    “這你別管,我這都是天賦。”
    皇帝:“……”
    累了,毀滅吧!
    隨後兩天,太上皇召見了他的侍衛們和適齡的天子近臣之子,天子近臣是不可能了,他們的年紀普遍偏大,二十多歲的倒是也有,但人家都已經娶妻生子了。
    有妻妾的、有通房的、有心上人的、有未婚妻的,統統排除。
    太上皇對著人家上下打量,有時點頭有時搖頭,看得人家戰戰兢兢,心裏直打鼓。
    還有心思跳脫的,默默抱緊了自己,擔心太上皇退了位,開始變態了。
    有和新皇交情好的,就去找他旁敲側擊,太上皇到底想幹啥?
    新皇表示:“沒什麽,他在幫朕的義妹天佑郡主選麵首。”
    終於獲悉真相的眾人:“……”
    什麽情況?給公主們選駙馬他老人家也沒這麽上心過!
    再說了,憑什麽讓他們去當麵首?
    新皇又說:“你們不用擔心。父皇主要是閑的。隨便挑著玩呢。他挑的,天佑不見得能看得上。”
    大家:“……”
    散了散了。
    不是太上皇看上他們了就行。
    自從太上皇開始了他的騷操作,元初的清淨日子就結束了。
    有被太上皇召見的人好奇心重,到興善寺來偷看她,想知道天佑郡主到底是何方神聖,突然冒出來讓新帝認了義妹,還能讓太上皇親自給她挑麵首。
    短短幾天,元初就在興善寺後麵的桃花林裏偶遇了大理寺少卿、刑部尚書的嫡次子、鄭國公的小兒子、振國將軍的幼弟、安遠侯的小兒子、丞相家的老三,太傅家的老幺……
    不得不說,太上皇還真的動腦子了,選的都是些不用繼承家業的二子、三子、幼子之類的,大概也知道,如果選了人家的嫡長子,君臣關係可能會出大問題。
    這幫家夥連招呼都不好意思跟元初打,主要是不知道該說什麽。
    難道要說“你好,天佑郡主,我是太上皇給您選的麵首預備隊員,想來看看我可能要伺候的主子長什麽樣”嗎?
    不可能的。
    所以他們隻能和元初在一片桃林裏欣賞春光,用眼角餘光打量她。
    元初穩如老狗,該幹嘛幹嘛,誰也別想影響她在吊床上晃晃悠悠地曬太陽。
    這幫家夥回去以後,基本上都假裝什麽都沒幹過,看到人了,好奇心滿足了,就圓滿了。雖然天佑郡主的確是罕見的佳人,“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鴻波”,但是,他們也不太能接受麵首這個身份。
    隻有太傅家的老幺沈南喬跑去跟太上皇說:“微臣願意給天佑郡主當麵首。”
    太上皇一口茶噴出來。
    “什麽?”
    “您不是給天佑郡主選麵首嗎?微臣願意。”
    太上皇抽抽嘴角,“你願意,你爹願意嗎?你要是真的去給天佑當麵首,你爹還不鬧死我?”
    “我爹那兒您不用擔心,我會說服他。”
    “你怎麽說服他?”
    “臣有辦法。”
    太上皇:“……”
    他打量了一下沈南喬,覺得這還真是個合格的人選。
    才華橫溢,容貌更不必說。20歲科舉高中,是他欽點的探花。目前是個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他真的擔心太傅會來和他打架啊!
    太上皇放下茶杯,跟沈南喬說:“本太上皇跟你說句實話,給天佑選麵首這事,是我一時起意,天佑自己都不知道。那個,你就當我沒說過。你要是喜歡天佑,你就自己去努力,別指望本太上皇給你牽線搭橋。”
    沈南喬表示:“您這是耍無賴。”
    “我啥也沒說過啊。我召見你,是想考察一下你的學識和人品,替皇帝選拔人才。這跟天佑有什麽關係呢?”
    沈南喬沉默片刻,“那微臣去找陛下。”
    新皇跟他說:“父皇既然否認了,那就是朕猜錯了,你別往心裏去,趕緊去忙工作吧。”
    沈南喬忙不了一點。
    他又去興善寺了。
    他到的時候,元初正和孟元瑾“說話”。
    元初被封為郡主的事,孟家人也知道了。
    這不,孟元瑾就找到了興善寺,想和元初套套近乎。
    元初看到他還挺驚訝的,她沒想到孟元瑾還敢來。
    她拿走了孟家的東西,老孟李氏昏迷幾天後醒來,中風癱瘓了,嘴歪眼斜的,不光行動不便,說話也不利落。
    孟世清比她醒的還晚,身體狀態比她還要糟糕,回去任職肯定是不能夠了,隻能讓孟元瑾代他上折子致仕。
    皇帝很快就批了。
    本朝還沒有完備的退休製度,像孟世清這樣沒有什麽大功勞也沒有什麽卓越貢獻的官員,致仕之後就沒有俸祿了。
    其他官員致仕之後靠積累、靠子孫後代也能過得很好,這就是為什麽大家任職的時候都汲汲營營,還要努力托舉下一代,就是為了家族的長期繁榮昌盛。
    在古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句話的含金量是很高的。除非個人特別有能力,不在乎家族的托舉,那就另當別論。
    現在,孟家的積累沒有了,一家之主倒下了,下一代還沒成長起來,孟元瑾目前隻是個秀才而已,能幹什麽呢?
    他隻能賣掉部分家產,照顧父親和祖母,同時節約開支,努力學習考科舉,沉下心來努努力,說不定過個十幾二十年,孟家還有發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