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男主權謀文裏的背景板炮灰(15)

字數:3664   加入書籤

A+A-


    衛大人看著“杏花”,問道:“杏花嫂子,您說呢?”
    “杏花嫂子”差點繃不住。
    誰是你嫂子?啊?誰是你嫂子?
    元初內心咆哮,麵上依舊無波無瀾,“衛大人,審案是大人們的事,小女子是來告狀的。”
    “審案的確是本官和蔣大人、陶縣令的事,但今天這個案子不是比較特殊嗎?涉及麵比較廣,您剛才說了,閻羅王讓您返回陽間,不光是要為自己洗刷冤屈、討回公道,也是要為和您一樣含冤受屈的弱女子討回公道。
    您的冤情我們已經了解了,罪犯和其他相關人等均已到案,罪犯本人對他所犯罪孽供認不諱,其他相關人等也承認當年做了錯事,本官依律判處即可。
    罪犯孫大狗,調奸婦女未成,致婦女羞憤自盡,應處絞刑。本官即刻將此案報提刑司複核。至於其餘人等,一律從重處罰,每人杖責四十大板。杏花嫂子,您可有異議?”
    “杏花”嫂子表示:“無。雖然我很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讓他們也嚐嚐被人汙蔑造謠的滋味,但我也知道凡事該適可而止,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當然可以給他們造謠,而且會讓他們品嚐到和我當年一樣的痛苦,但是那樣的話,社會風氣會變壞,這就與閻王爺讓我重返人間的初衷相悖了。
    所以,我不會這麽做,我隻要讓這些人都依律得到懲處即可。但我會繼續留在人間,一直盯著他們,一旦他們再犯,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簡單了。”
    衛大人笑問:“杏花嫂子讀過書?”
    “活著的時候沒讀過,死了在地府學了一些,閻王爺說了,既然要重返人間為自己和為天下含冤的女子申訴,那必然得學點律法讀點書,不然連道理都講不明白,那如何申冤呐?”
    衛大人麵上點頭:“原來如此。”
    內心和大家一起腹誹:【閻王爺還挺閑】
    天邊悶雷響過,電光一閃,大家都換了個心思:【閻王爺考慮事情真的太周到了】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衛大人端正了態度,又跟“杏花”說道:“杏花嫂子,您的案子基本沒有異議了。我現在想請教其他的案子,您說過要為其他含冤者申冤,您可知還有哪些含冤者?”
    “知道啊。我從閻王爺那兒拿到了含冤者名單。遠的不說,我就說最近這十年的,安東縣和我一樣含冤而死的婦女還有7個。”
    元初報了一串人名地名,又把事實也說的一清二楚。
    衛大人表示:“明日一早,縣衙派人去捉拿罪犯。”
    他又跟圍觀群眾說:“各位如果有犯了罪的,可以主動站出來,本官還可以算你們自首,如果後麵讓杏花嫂子說出來,那可就不算了。”
    有幾個人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做的事情說了出來。
    其中也有調戲婦女的,但是沒有人因此而自盡,衛大人都判了杖刑、發配邊疆勞役等刑罰。
    元初和係統翻著律法對照,發現這位衛大人確實是精通律令的,基本上都是依照律法頂格判罰。
    她一臉欣慰,“多謝衛大人、蔣大人、陶大人為婦女們主持公道。”
    眼巴前的事情處理完了,陶縣令趕緊插話,“杏花嫂子,含冤婦女肯定不止我們安東縣有,其他地方肯定也不少,您為大家申冤,各地都要去一趟吧!”
    衛大人和蔣大人都看了他一眼,好家夥,你這是要拖著大家一起死啊。
    不過,可以的,這種驚天大案就得在全國各地上演才行,不然大家還以為他們是瞎編的呢!
    衛大人真誠建議,“可以先去京城。那裏是天子腳下,如果那邊的風氣能得以肅清,一定能在全國起到示範作用。而且,如果皇帝陛下知道了,說不定會直接下旨,讓各地對此類案件進行嚴肅查處,到時候杏花嫂子也能省點力氣。”
    “衛大人和陶大人都言之有理。民女確實是要去的。閻王爺準民女滯留人間100年。應該夠民女跑遍全國了吧。”
    在場所有人都佛了,有一種從靈魂深處升起的戰戰兢兢的感覺在滋生和蔓延。100年啊!那就是要一直盯著他們直到他們死!
    衛大人扯了扯嘴角,“有杏花嫂子在,真是天下人的福氣。”
    “杏花”表示:“是有閻王爺在,是天下人的福氣。如果有需要的話,小女子可以邀請閻王爺現身一見的。”
    衛大人表示:“這事就不用麻煩閻王爺了,本官一定會辦好的。身為辰州知州,本官一定會將本州事務處理好,同時上報江南西道,將此事告知安撫使大人。”
    閻王爺要是現了身,這王朝還能活嗎?
    別的朝代搞點神異之事都是龍王、神仙、玉皇大帝,到了他們朝,換閻王爺來了,這要是被流傳到後世,那他們這群人成什麽了?
    屍位素餐的無能官員?
    不不不!他還是要臉的!
    杏花點點頭,“小女子相信大人。”
    衛大人說:“那今天的審案可以結束了吧?”
    杏花說:“還不行。”
    衛大人抿了抿嘴巴,又堅強地牽起嘴角,“還有別的事嗎?”
    “還有一個案子,也落在安東縣。也是馬王村的案子,是吳氏和元瑞算計元大山和元大丫父女倆的事。
    吳氏攜子嫁給元大山,並給兒子改姓元,繼承元家香火,相應的,元大山要竭盡所能,供元瑞讀書。這本是雙方約定好的。
    吳氏嫁給元大山十年,這十年間,元大山為了繼子盡心盡力,非但如此,他還要求自己的女兒元大丫也盡心盡力,孝敬繼母,幫扶繼兄。
    隻是沒想到,變故突發,元大山在外出幹活回家的路上遇到劫匪,死於非命,吳氏和元瑞便將元大丫賣到鎮上劉員外家當奴婢,倆人還商量好,過段時間,就算計元大丫離開劉家,將她嫁給孫大狗,再鼓動孫大狗將其磋磨致死。
    元大丫無意間聽到他們商談,便跳水自盡。如今,魂魄已經入了地府,狀子告到了閻羅王跟前,小女子這次返回人間,就順便把這件事也處理了。吳氏和元瑞日後到了地府,自然會受到閻羅王審判,但是,人間審判也必不可少。
    元瑞被元大山養育了十年,卻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要將繼父唯一的骨血算計致死,真真是冷血至極,禽獸不如,死後一定會墮入畜生道。
    吳氏和元瑞逼死元大丫,雖然起因與民女一案不同,但是結果一致,還請大人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