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丈夫心有白月光(1)

字數:3529   加入書籤

A+A-


    “小祁啊,這周日的聯誼會,你一定要來參加。這可是政府組織的聯誼會,不光咱們單位的年輕女同誌要過去,其他廠的女同誌也會去。我跟你說,參加的男同誌都是部隊裏年輕有為的人,你要是能被人看上了,後半輩子就不用愁了。”
    元初一到新世界,耳朵裏就灌進來這麽一大段話。
    眼前一個三十多歲、梳著齊耳短發的大姐正笑盈盈地看著她,就等著她點頭答應了。
    元初搖了搖頭:“我不去。張大姐,您可別誑我,‘年輕有為’這四個字湊一塊就不大對勁。有為的人大概率都不怎麽年輕,真年輕的人恐怕還沒來得及有作為。姐,我才18,不如您跟我說說,18歲在部隊裏能混成什麽樣?”
    張大姐倒也心直口快,“18歲的基本上還是新兵蛋子,能混成什麽樣啊?我跟你說,小祁,你不要想著找18的,男的18都還不叫男人呢,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靠不住的。要找就找年齡稍微大幾歲的,這樣才可靠。部隊裏的連長、營長,很多也就二十三四歲、二十五六歲,你找他們不是正合適嗎!”
    元初還是搖頭,“不行。年齡大的,心思重,心眼子多,真要是湊一塊過日子,那還不把我啃得骨頭渣都不剩啊。不行不行。張大姐,您別跟我說了,您去動員別人去吧。我目前就想好好工作,為國家建設做貢獻,暫時不考慮個人問題。”
    說完,元初直接站起身,敬了個不倫不類的禮,轉身離開了。
    “誒~小祁~”
    張大姐還想叫住她再跟她說一說,但是元初走得快,等她從桌子後麵繞出來,元初已經走遠了。
    張大姐歎氣,年輕人,根本不懂得怎麽選對象。18歲的男人哪懂得過日子?就得找年齡大幾歲的。再說了,女人老的快,男的年紀大點正合適。要是找同齡的,等十幾年一過去,女的看起來就跟男的長輩一樣了。這能行嗎?男的不出去偷腥就奇了怪了!
    元初沒理她,在係統的指引下往自己辦公室走去,同時接受了原主的記憶和這個世界的劇情。
    原主祁元初,是一個小城姑娘,和母親、外祖父相依為命。
    1952年,16歲的祁元初從省立硯山中學畢業,進入硯山電機廠工作,高中畢業的她算是知識分子,沒有進車間,而是去了宣傳科,成了一名宣傳幹事。
    現在是1954年秋天,祁元初已經18歲了。
    有關部門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聯誼會,其實也就是相親會,好多未婚男女參加,年齡跨度還比較大。
    上輩子,祁元初接受了張大姐的提議,去參加了這次相親會。在那裏,一個叫池定歸的營長對她一見鍾情,並展開了主動追求,祁元初同意了。
    這個時候的婚姻就是這樣的,相親認識、接觸一下、確定關係、結婚。
    池定歸25歲,長相端正,脾氣溫和,還是個孤兒,立過功,為國家和人民做出過貢獻,沒有婚史。這樣一個人,在祁元初和她的母親、外祖父看來,是個很合適的丈夫人選。
    倆人接觸了沒多久就結婚了。
    婚後的生活過得還不錯,池定歸這個人,沒有很突出的優點,同樣也沒有很突出的缺點。他的工資有一半上交給妻子,另一半自己留著。
    祁元初也不介意,因為部隊離她工作的電機廠很近,所以,哪怕是結了婚,她也沒有放棄工作,她自己是有工資的,並不惦記池定歸的錢。而且,池定歸交給她的那些,也足夠支撐日常生活開銷了。她自己的錢都能攢下來。
    婚後的生活平淡而充實。
    但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
    1958年,池定歸帶回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他跟祁元初說,那是他的故人,曾經對他有恩,現在故人落難,他不能坐視不理。
    一開始,祁元初沒覺得有什麽問題,人家既然對丈夫有恩,那自然是要幫的。
    池定歸給女人和她的孩子找了房子,還把之前攢的錢也都給了她,此後他也不再攢錢,每個月的工資一半給祁元初,一半給了那個女人。
    而池定歸的整顆心,也都係在那個女人和她的孩子身上了。
    祁元初反射弧有點長,過了段時間才覺察出了不對勁,這不就是兩個家嗎?
    好家夥!池定歸想幹什麽?
    她跟池定歸談了兩次,要求他注意分寸。池定歸跟祁元初說:“我是個孤兒,是她們家把我養大的,如果沒有她,我能不能活到現在都是未知數。我說她對我有恩,不是騙你的。她對我有救命之恩。這個恩情,我不報行嗎?”
    祁元初覺得,好像不行。救命之恩,怎麽報都應該。而且,池定歸報恩用的是他自己的工資,也沒花他的錢,除了他往人家那兒跑得勤了點,好像也沒什麽問題。
    他也確實沒有越雷池。
    但是祁元初覺得,這大概並不是池定歸不想越,而是那個女人看不上他。
    她也沒法去找那個女人的麻煩,因為人家也沒來找她,不存在什麽挑釁行為。據池定歸的說法,人家還一直勸他不要過去幫忙。
    他們這一糾纏,就是二十年。直到1978年,那個女人才帶著孩子離開硯山。
    這二十年,池定歸在部隊晉升無望,轉業到了地方,同樣也沒有晉升,因為那個女人的身份有點問題,他不肯和她劃清界限,導致他前途受阻。
    當然了,池定歸無怨無悔。
    祁元初其實已經在事實上放棄這段婚姻了。她這個丈夫有跟沒有差不多。他們倆也沒有生孩子,所以這個婚離不離的好像也無所謂。
    改革開放之後,五十歲的池定歸下海經商,賺了不少錢,家裏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祁元初其實也享受到了池定歸經商帶來的好處。
    這家夥命不長,不到七十歲人就突發腦溢血,沒了。
    祁元初也沒有多傷心,她好像有點對這個世界失去了感知。
    就在這個時候,律師拿著一份公證過的遺囑找到了她,這份遺囑的內容是,池定歸的所有遺產都由他那位救命恩人繼承,留給她的隻有一棟房子和一點錢,倒也足夠她安然度過後半生了。
    對於這樣一份遺囑,祁元初同樣沒有什麽反應。她自己有退休金,沒有池定歸的錢也能過下去。而且她連孩子都沒有,要錢幹什麽呢?
    讓她有反應的是什麽的,池定歸的救命恩人李曼柔找到她,表示願意將池定歸留給她的遺產轉贈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