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又是一年送別時

字數:4060   加入書籤

A+A-


    又是一年大雪
    暴雪初霽,天空中,還飄落著細小的雪花。
    大霧的覆蓋下,慶國京都一片雪白。
    京都,醉仙樓
    寒風卷著殘雪在空中飄蕩,從窗外落入,又被屋內的熱氣逼退。
    偌大的包間內,一個巨大的桌子支棱在窗前不遠處,五個鍋子擺在桌子的中間,鍋中湯水沸騰,熱氣直冒。
    在桌子的四周,則是擺滿了切好的細肉,牛肉、羊肉、魚肉……
    市麵上有的、沒有的,聽說的沒聽說的,天南的地北的,海內的海外的……
    都能夠在這桌子上看到。
    桌子上看不到的,擺在房間一間的另外張大桌子上,隨時都能續上。
    “來,大哥,二哥,不要客氣,這火鍋啊,就要這個天氣涮才地道。”李承乾坐在輪椅上,夾起一顆青菜,在麵前的湯鍋裏涮了起來。
    大皇子一身黑色長袍,一臉生無可戀的模樣。
    同樣的時節,同樣的酒樓、相似的包間,同樣的位置……
    一年多前,他就是在樓上這個位置被自家這個弟弟打了個半死。
    養了大半年才養好。
    不過,傷養好了之後,事情並沒有結束。
    他是要去從軍的。
    雖說現在寧妃已經解除了圈禁,可大皇子戍邊從軍的聖旨卻早就下了。
    之前是因為有傷在身,動身不便,隨著他的傷勢大好,慶帝卻沒有什麽表示,更沒有收回前旨的意思,他便明白了慶帝的意思,再加上隨著年紀漸長,京都中的氣氛,以及周圍的環境漸漸的變的不大友好起來,他也想借著這個機會,跳出京都這個大漩渦。
    寧妃雖然舍不得,但也畢竟不是普通的女子,他能想到的,寧妃自然也能想到,於是乎,就在半月前,他再次請旨赴西北邊軍,這一次,比起上一次,送別的人明顯多了,特別是他的二弟,帶了不少的官員,已經在城外十裏亭設宴相送了,誰能想到,還沒出城,又在醉仙樓被攔下了。
    看著李承乾殷勤的樣子,
    “二哥啊,真是沒想到,你也跑來湊熱鬧了。”
    仿佛沒有看到大皇子那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李承乾嘿嘿的端起茶壺,給帶著微笑麵具的二皇子倒了一杯熱茶,笑咪咪的道,“上一次也沒見你這麽熱情,當真是人情冷暖啊!!”
    二皇子麵上的笑容一滯,所謂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這小子年紀不大,上來就對著臉上糊啊!
    不過,這幾年,二皇子也曆練出來了,麵上保持著微笑,“上次,不是沒機會嘛。”
    “也是,上次是我魯莽了,”
    提到上次的事情,李承乾麵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嘿然一笑,夾起一塊肉放到李承澤的碗裏,“好了,二哥啊,不開心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我聽說你這些日子跟那些清流們混在一起,肉吃的越來越少,名聲是越來越好了啊,來,在這裏別客氣,我請客,肉管夠。”
    二皇子嘴角抽了抽,轉過頭去,不再理他。
    大皇子苦笑著舉起手中的杯子,對兩人道,“此去西北,路途遙遠,難以回京,母妃在京中,心中甚是掛礙,懇請兩位賢弟,在我離開之後,多多照拂。”
    李承乾與李承澤連忙應下。
    又聊了幾句,李承澤卻是拿出一個盒子遞到了大皇子麵前,“大哥離京,一點心意。”
    “這……”大皇子並沒有打開盒子,有些為難的看著李承澤,“二弟,你我兄弟,不必如此。”
    “大哥,你別和我們兄弟客氣,這是我的一份。”李承乾笑嗬嗬的從懷裏摸了一本黃色封麵的書冊,遞到大皇子麵前,書的封麵沒有字,紙也很新,甚至隱隱的還能聞到油墨未幹的味道。
    “這是……”
    “現在不要看,路上再看,打發打發寂寞的時間。”李承乾笑眯眯的道,“說不定,會有驚喜呢。”
    “你啊!”看到李承乾一副神神秘秘的樣子,大皇子也不由笑了起來,將書冊塞到懷裏,又看了一眼李承澤,接過了他遞過來的盒子,也沒有打開,隻是放到一邊,舉起茶杯,“那我就謝謝你們了。”
    李承乾與李承澤同時舉杯,倒也其樂融融。
    “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走了,再晚的話,今天恐怕就趕不上宿頭了。”
    看看天色,大皇子道。
    李承乾將大皇子送出酒樓的大門,而李承澤則陪著大皇子一路出城,在城外十裏亭,還有一場小宴,這場小宴,是李承澤的主場。
    看著大皇子一隊人馬與李承澤離開,毛齊五悄然來到李承乾的身後,輕聲道,“殿下,昨天晚上死在流晶河上的戴忠林被滅門了。”
    “滅門啊!”李承乾無奈的搖了搖頭,“這麽說,秦家已經確定這個戴忠林參與了刺殺的事情?”
    “應該就是他直接與殺手聯係的。”
    “一個刑部的七品小官,哪來這麽大的膽子?”
    “戴忠林出身廣南路,幼年家貧,靠著父親給人幫工,供上他的私塾,過了縣試之後,便被鎮中富戶招了婿,得以進入白雲書院,五年前中的進士,品級雖然不高,但在出身白雲書院的官員中,頗有威望。”
    白雲書院?
    李承乾皺了皺眉,南慶四大書院各有特色,祁山書院最重為政之道,院中學子常評議時政,藏否當朝,號稱以致君堯舜為己任;江南書院於長於詩文,多出風流才子,負心渣男,白雲書院因地處嶺南這個文教不興之地,因此致力於教化,入朝的官員,很多都是以教諭起步的,至於紅峽書院偏北,經常與北齊及周邊的一些諸侯國打交道,最擅溝通交流,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縱橫內外,鴻臚寺內便有許多出身紅峽書院的官員。
    朝堂中,四大書院在南慶朝堂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滿朝文臣,有六成都是出身於四大書院的,其中祁山書院在朝中的勢力最大,除了能夠叫的出名字的幾位大學士,重臣之外,地方各州、縣亦有很多出自祁山書院的官員,還有都察院,那是祁山書院底層官員的聚集地,相對而言,其他三個書院的人在朝中勢力就弱一些,但也僅僅隻是相對。
    從某種意義上講,自前朝,甚至更早的時候起,四大書院已經完成了對朝堂的某種壟斷。
    也就是這個世界上武者的武德充沛,否則,這世道早就是書院的天下了。
    隻是白雲書院一向躬耕於底層學子,怎麽突然之間插手東宮的事情了?又或者,這個叫戴忠明的死鬼已經轉投其他派係,也不一定,四大書院並非是涇渭分明的立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構成了一張巨大的網,誰也不知道這個戴忠明背後除了白雲書院外,還有什麽樣其他的背景。
    想到這裏,他索性也不再費腦子,反正他不想,還是會有其他人查的,監察院、秦家乃至於宮裏的那位,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是夜
    距離京都八十裏外的驛站內,大皇子驅退他人,拿出李承乾送給他的黃色封皮小書,就著燈光,翻開一頁,十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躍入眼簾,頓時,一口鹽汽水差點沒噴出來。
    天不生我李承乾,武道萬古如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