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船廠選址,兵源會稽

字數:4414   加入書籤

A+A-


    隨著村野治保落荒而逃,劉盈也命令手下軍隊班師回朝。
    長安未央宮,硝煙散盡,但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東南沿海的血腥與焦土氣息。
    劉盈端坐禦座之上,目光深邃,手指在巨大的海疆輿圖上緩緩劃過。
    會稽郡的勝利,僅僅是拔除了深入腹地的毒刺,而倭寇真正的根基——那盤踞在波濤洶湧大海之外的島國,依舊如同跗骨之蛆,時刻威脅著大漢漫長的海岸線。
    “水師!”
    劉盈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打破了殿內的寂靜。
    “欲靖海疆,永絕倭患,非有強大水師不可!然,其難有三。”
    他豎起手指,目光掃過階下重臣:
    “其一,兵源!我大漢將士,多生於內陸,長於馬背,擅弓馬而不諳水性。茫茫大海,波濤凶險,非熟悉水性、不懼風浪者不可為水卒!”
    “其二,糧餉!造船、養兵、訓練,耗費錢糧巨萬!非舉國之力不可支撐!”
    “其三,倭寇騷擾!”
    劉盈的眼神陡然銳利,“村野治保雖然逃跑,然倭寇未絕!其航海之技,尤勝我朝!以彼輩之卑劣,斷不會坐視我水師壯大!必會伺機襲擾船廠,焚毀戰船,阻我大計!”
    “陛下!”
    一個熟悉而堅定的聲音響起。
    斷了一臂、臉色尚顯蒼白卻眼神異常明亮的趙王劉如意,出列躬身:“臣弟願往!督建水師,招募兵勇,抵禦倭寇侵擾!臣弟雖殘,然此心未死!”
    “臣,必為陛下,為大漢,練出一支可縱橫四海、蕩平倭島的無敵水師!”
    看著弟弟空蕩蕩的左袖,劉盈眼中閃過一絲痛惜,本能地想要拒絕:“如意,你傷勢未愈,當在京中好生休養才是!”
    “陛下!”
    未等劉盈說完,一直靜立一旁的兵仙韓信,卻朗聲開口。
    他看向劉如意,眼中帶著一絲難得的讚許:“趙王殿下,經此一役,早已非昔日草原上那莽撞少年。其心堅韌,其誌可嘉!”
    “更兼在草原曆練多年,於統禦、調度、撫慰軍心一道,頗有建樹。督建水師,非僅需勇力,更需堅韌之心與統禦之才!”
    “臣,信得過趙王殿下!還望陛下,予殿下一次證明之機!”
    韓信的話語,分量極重!
    殿內諸臣,包括曹參、陳平等老臣,皆微微頷首。
    劉如意在會稽郡的隱忍、血戰、斷臂求生直至最後配合大局,其成長有目共睹。
    劉盈看著弟弟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懇求與決心,又看了看韓信肯定的目光,沉吟片刻,終於緩緩點頭。
    “好!如意,朕便將此重任交予你!督建水師,招募兵勇,拱衛海疆!”
    “謝陛下!謝大將軍!”
    劉如意激動地躬身領命。
    “然,水師督造,非一人之功。”
    劉盈目光轉向韓信,“恩師,何人可輔佐如意?”
    韓信淡然一笑,胸有成竹:“陛下心中早有定計,何須問臣?自然是——西楚項家!”
    “項軒!”
    劉盈點頭,直接喚道。
    “末將在!”
    身材魁梧、麵容剛毅、帶著昔日西楚豪雄之氣的年輕將領應聲出列。
    此人正是早已歸順劉盈、忠心耿耿的西楚項氏後裔項軒!
    “季布!”
    劉盈再喚。
    “臣在!”
    另一名氣質沉穩、目光如電的將領出列,正是以信義聞名天下、曾為項羽麾下大將、後歸漢的季布!
    “著項軒為水師副都督,季布為水師都尉!輔佐趙王劉如意,督造戰船,操練水師,整肅軍紀!”
    劉盈肅然下令,“項卿勇猛善戰,尤擅攻堅;季卿沉穩信義,可掌軍法!你二人,當竭盡全力,輔佐趙王!”
    “末將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不負趙王信任!”
    項軒與季布單膝跪地,聲音鏗鏘。
    ——
    長安,未央宮。
    人選在上朝期間既定,議題則轉向核心——水師基地與造船廠選址!
    項軒性情耿直,率先開口,指向輿圖上會稽郡的位置。
    “陛下!臣以為,會稽郡乃不二之選!此地瀕臨大海,有天然良港!”
    “更關鍵的是,倭寇盤踞數月,留下了現成的碼頭、船塢甚至部分半成船材!”
    “若加以修繕利用,可省去大量人力物力,事半功倍!正所謂物盡其用!”
    此言一出,不少將領點頭附和。
    利用敵人遺留的設施,確實是省時省力的辦法。
    然而,韓信卻緩緩搖頭,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
    “項將軍所言固然有理,但此策恐正中倭寇餘孽下懷!”
    韓信走到輿圖前,手指重重點在會稽郡的港口。
    “倭寇經營此地多時,對港口地形、水道深淺、乃至船廠布局,可謂了如指掌!”
    “村野治保狼狽逃竄不假,但其黨羽未清,海寇猶存!若我水師根基設於此地,倭寇隻需派遣熟悉地形的死士或小股船隊,趁夜潛入,縱火焚燒,便可輕易毀我數月心血!”
    “此非物盡其用,實乃授敵以柄,自縛手腳!”
    陳平撚著胡須,深以為然:“大將軍所言極是!倭寇狡詐,不可不防。且,兵源亦是難題。會稽郡雖靠海,然曆經戰火,百姓流離失所,青壯多有傷亡。”
    “強行征調內陸不諳水性之兵,倉促上船,非但難成戰力,恐暈船嘔吐者十之八九,未戰先潰矣!”
    殿內群臣,一時陷入沉思。
    利用舊港,風險巨大;另起爐灶,耗時耗力;兵源,更是棘手。
    劉盈的目光在輿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了會稽郡以北、同樣瀕海、但位置相對內斂、港灣條件亦不遜色的——吳郡!
    “船廠,就建在這裏!”
    劉盈的手指,重重落在吳郡的位置,聲音斬釘截鐵。
    “吳郡?”
    眾人皆是一愣。此地雖也是良港,但比起會稽郡那現成的“遺產”,似乎並無明顯優勢。
    “至於兵源!”
    劉盈目光灼灼,“就以會稽郡為主!輔以吳郡、廣陵等沿海郡縣!”
    “陛下?!”
    曹參有些不解,“會稽郡百姓飽受倭寇荼毒,家園殘破,青壯損失慘重!且,大將軍與陳丞相所慮兵源素質……”
    劉盈抬手止住曹參的話,眼中閃爍著悲憫與決斷交織的光芒。
    “正因飽受荼毒,血海深仇刻骨銘心!會稽子弟,對倭寇之恨,深入骨髓!此恨,便是最強的戰意!”
    “他們生於海邊,長於波濤,最是熟悉水性!招募他們入伍,無需過多動員,便是最好的複仇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