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離別笙簫,驚濤拍岸
字數:3884 加入書籤
會稽郡,錢塘江口。
鹹濕的海風卷著浪濤,拍打在新建的碼頭上。
趙王劉如意一身勁裝,立於高台,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灘塗上喊殺震天的軍陣。
數千名精選的健兒,正頂著烈日,在齊膝深的海水中操演劈波斬浪、登船奪艦的戰法。
汗水混合著海水,在古銅色的皮膚上流淌,喊殺聲與海浪聲交織,奏響著一曲激昂的戰歌。
“穩住下盤!腰腹發力!想象你腳下是顛簸的賊船!”
猛將項軒聲如洪鍾,親自跳入水中,為士卒示範搏殺動作。
他手中長刀翻飛,激起道道水花,凶悍之氣撲麵而來。
老臣季布則站在劉如意身側,捋著花白的胡須,眼中帶著欣慰與凝重:“殿下督練甚嚴,假以時日,此軍必成海上勁旅!”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衝破轅門,騎士滾鞍下馬,高舉著一份插著赤羽的軍報,聲音因激動而顫抖:“殿下!陛下捷報!貴霜王城已破!阿提拉倉惶鼠竄,不知所蹤!我軍大獲全勝!”
沒想到皇兄如此生猛,已經平定了貴霜!
“好!”
劉如意猛地一拍欄杆,眼中爆發出奪目的光彩,連日督軍的疲憊一掃而空。
大漢趙王接過軍報,迅速掃過,臉上滿是振奮與自豪:“皇兄神威!揚我國威於萬裏之外!”
他立刻轉身,大步走向水邊,對著正在操練的項軒和岸上休息的季布高聲喊道:“項將軍!季公!速來!陛下在貴霜大捷了!”
項軒聞聲,一個縱身躍上岸,帶起一片水花。
項家猛將接過劉如意遞來的軍報,匆匆看完,興奮得滿臉通紅,一拳砸在旁邊的木樁上,震得木屑紛飛。
“痛快!陛下果然神武!那阿提拉狗賊,也有今天!這廝敢荼毒我大漢,就該砍掉他的狗頭!”
項軒眼中戰意更盛,看向劉如意:“殿下!陛下那邊開了個好頭,咱們這邊可不能拖後腿!倭寇那幫海耗子,蹦躂不了幾天了!”
“等著陛下辦事,咱們就進攻倭寇!”
季布穩重得多,仔細看完軍報,眼中精光一閃:“陛下此戰,不僅破敵,更收服貴霜民心,戰略眼光深遠。”
“如今西線大定,陛下班師,我東線水師,更當加緊操練!”
劉如意用力點頭,目光投向不遠處被嚴密守衛的吳郡船廠方向。
“正是此理!項將軍,走,隨我去船廠看看!季公,軍陣操演,勞您費心!”
吳郡船廠,氣氛熱火朝天。
巨大的船塢內,龍骨如巨獸的脊梁般延伸。
空氣中彌漫著桐油、木材和鐵鏽的氣息。
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鋸木聲、號子聲不絕於耳。
與普通船匠不同,這裏忙碌的身影,大多穿著簡樸的墨色短打,動作精準而高效,眼神專注得近乎虔誠。
他們正是奉墨家矩子墨鳶之命,專程來此主持新式戰船建造的墨家精英弟子。
船廠中央,赫然擺放著幾艘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倭寇船隻殘骸。
墨家弟子們圍著這些“戰利品”,如同解剖麻雀般仔細研究著。
一位年長的墨者正指著倭船特有的龍骨結構和接縫工藝,對周圍的弟子講解:“爾等,且仔細觀察此處,其龍骨選材堅韌,拚接之法與我中原不同,更利於破浪。”
“然其水密隔艙設計粗陋,遠遜我《考工記》所載,爾等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另一邊,巨大的新艦骨架正在成型。
墨家弟子們運用著精密的尺規、墨線,以及改進的滑輪組吊裝大型構件。
新船體比傳統樓船更為修長流暢,借鑒了倭船的部分流線型設計,同時加固了關鍵部位,預留了更多安置強弩和拍杆的空間。
船帆也采用了更堅韌的葛布和新型的硬帆結構設計,配合改良的槳櫓,力求在速度和穩定性上取得突破。
“殿下!項將軍!”
負責船廠的總工墨者見到劉如意和項軒,連忙行禮,指著初具規模的新艦,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啟稟殿下,按此進度,再有半年光景,首批十艘新式‘破浪’戰船便可下水!後續艦隻亦將源源不斷!”
“屆時,配合殿下與項將軍日夜操練的水師健兒,跨海遠征,蕩平倭寇,指日可待也!”
看著眼前充滿力量感與匠心的龐然大物雛形,聽著墨者篤定的承諾,劉如意和項軒相視一笑,胸中豪氣頓生。
大漢的利劍,正在東方的海岸線上淬火成型!
——
貴霜,王城。
劉盈站在巨大的輿圖前,目光並未停留在剛剛征服的貴霜,而是投向了廣袤的西域和富庶的關隴。
擴張的雄心暫時平息,深謀遠慮的戰略收縮成為主調。
“傳旨:凡願留駐西域之漢軍將士,賜田宅,準其與當地百姓通婚落戶。”
“所生子女,皆錄大漢戶籍,享漢民之權。另,於高昌、疏勒、於闐三地,設漢軍屯田衛所,護衛商路,保境安民!”
劉盈的旨意,旨在通過民族融合與軍事存在,將西域真正納入大漢的羽翼之下,而非徒有其名的羈縻。
軍議散去,蒯通與李左車並未離去,而是聯袂求見。
“陛下。”
蒯通率先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去意,“西域初定,百廢待興,更需有人坐鎮,梳理內政,安撫諸邦,監控殘敵阿提拉。”
“老臣年邁,願請長留西域,為陛下守此西陲門戶。”
李左車也躬身道:“陛下,涼州乃關隴屏障,絲路咽喉,亦是防備北虜、溝通西域之重地。”
“老臣不才,願為陛下牧守涼州,保一方安寧。”
劉盈看著這兩位從自己還是太子時便追隨左右、亦師亦友的老臣,心中湧起強烈的不舍。
蒯通之智,算無遺策;李左車之穩,安若磐石。
他們是自己登基路上的股肱,更是心靈的依靠。
“西域苦寒,涼州邊遠……二位愛卿年事已高,何不在長安安享富貴榮華?朕,當真舍不得你們。”
劉盈的聲音帶著真摯的情感,蒯通和李左車亦師亦友,三人一路扶持,方有今日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