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好大喜功,紈絝而已
字數:3997 加入書籤
數日後,對馬島上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儀式。
犒賞三軍,酒肉管夠,表彰李廣、樊噲、項軒、鄭茂等將領的功績,撫恤陣亡將士。
漢軍營中歡聲雷動,士氣高昂,仿佛之前的撤退隻是一次短暫的休整。
而被晾在一旁的衛滿朝鮮使者,則顯得格外尷尬和焦灼。
他們被安置在簡陋的客帳,無人問津,與外麵漢軍的熱烈歡慶形成鮮明對比。
使者終於按捺不住,找到漢軍接待官員,強忍著不滿詢問。
“大漢皇帝陛下舉行如此盛宴,為何不邀請我等?我王派我等前來,是為兩國修好之事…”
漢官皮笑肉不笑地回道:“此乃我大漢內部慶功宴,表彰的是我浴血奮戰的將士。閣下是外人,參與其中,恐有不便吧?”
語氣中的疏離和輕視毫不掩飾。
使者碰了一鼻子灰,隻得悻悻退回。
次日,他再次求見劉盈,遞交國書,提及衛滿朝鮮希望與大漢“永結盟好”,開放邊境互市,加強商貿往來等等。
劉盈高坐龍椅,漫不經心地翻看著國書,對通商等具體條款全然不理,突然打斷使者,問道:“朕有一事不明。衛滿王口口聲聲說是朕的藩屬,尊奉大漢為正朔。那為何朕登基至今,從未見爾國遣使朝貢?甚至連份像樣的賀表都無?這藩屬之禮,莫非隻是嘴上說說?”
一句話,直擊要害!
使者頓時語塞,額頭冒汗。
衛滿朝鮮自立國以來,除了最初劉邦冊封時做做樣子,何時真正履行過藩屬國的朝貢義務?
此刻被劉盈當麵質問,他根本無法回答,支吾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心中驚恐萬分,以為漢皇要借此翻臉。
誰知劉盈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仿佛剛才隻是隨口一提:“罷了罷了!朕與你說笑而已!何必如此緊張?”
他話鋒一轉,顯得格外“大度”:“回去告訴衛滿王,他的心意,朕知道了。兩國通商之事,朕準了!朕還會賞賜你們一批財帛,算是彌補往年未曾朝貢的疏忽。往後嘛,記得按時來朝即可。”
使者聞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從地獄到天堂不過如此!他連忙叩謝天恩,心中竊喜不已——原來這漢皇是個好大喜功、喜歡聽奉承話的草包!
隻要表麵臣服,說幾句好話,就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與其跟倭國那些窮鬼混在一起,不如抱緊大漢這條粗腿!
使者帶著劉盈豐厚的“賞賜”和“通商”的承諾,喜滋滋地返回衛滿朝鮮水師複命。
他將劉盈描繪成一個虛榮自大、毫無遠見的君主,極力鼓吹與大漢通商的好處,並暗示隻要表麵順從,就能從大漢那裏獲得無數財富。
衛滿本就有擴張野心,又見錢眼開,聽到使者的匯報和看到實實在在的賞賜,疑慮頓消,大喜過望。
“果然虎父犬子!這劉盈比起其父劉邦,差之遠矣!不過是個貪圖虛名的紈絝子弟罷了!”
他徹底放鬆了警惕,開始盤算著如何通過通商壯大自身實力,甚至幻想將來能反客為主。
村野治保得知消息,心急如焚,連忙乘船趕來麵見衛滿。
“大王!萬萬不可輕信劉盈!此乃緩兵之計!漢人最是狡詐,劉盈此舉定是偽裝,意在麻痹我等!當務之急,是趁漢軍新退,你我兵合一處,全力進攻對馬島,徹底殲滅其水師主力,方能永絕後患啊!”
然而,此時的衛滿早已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哪裏還聽得進村野治保的勸告?
他不耐煩地擺擺手:“天皇多慮了!那劉盈小兒,已被天朝上國的虛榮衝昏頭腦,不足為慮。”
“與其打生打死,不如賺錢實在。況且,漢軍已答應撤兵,不再威脅倭國本土,你我目的已然達到,何必再徒增傷亡?”
無論村野治保如何勸說,衛滿隻是不聽。
最後,二人不歡而散,隻達成了一個極其脆弱的口頭約定:漢軍若撤出對馬島,不再進犯倭國,則雙方罷兵;若劉盈背信棄義,再度來攻,則衛滿朝鮮必與倭國再次聯手抗漢。
很快,劉盈的“誠意”似乎到了極致。
在對馬島經過短暫休整後,大漢水師主力艦隊開始拔錨起航,浩浩蕩蕩地向西撤退,返回會稽郡。
對馬島上,隻留下了數千兵馬象征性地駐守,旌旗也減少了大半,做出一副真正罷兵休戰的姿態。
這一舉動,徹底讓衛滿吃了定心丸。
“看!劉盈果然撤了!村野治保真是杞人憂天!”
他得意洋洋,再無絲毫疑慮,隨即下令自己的水師艦隊也解散編隊,大部分返回朝鮮半島各港口,隻留下少量船隻巡邏,自己也準備班師回朝,開始著手安排與大漢的“通商”事宜。
蔚藍的海麵上,大漢的樓船巨艦逐漸遠去。
對馬島似乎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但誰也不知道,在這看似妥協與和平的表象之下,劉盈的眼中正閃爍著何等冰冷的光芒。
一支指向衛滿朝鮮的致命利箭,已然在暗中搭上了弓弦,引而不發。
真正的雷霆之怒,將在所有人最意想不到的時刻,轟然降臨。
懷柔,不過是鋒刃上暫時塗抹的蜜糖;藏鋒,隻為下一刻更徹底的出鞘飲血!
——
巍峨的樓船艦隊並未直接返回長安,而是在會稽郡靠岸。
此處乃東南重鎮,亦是此次東征的大後方和跳板。
劉盈登岸後,並未過多停留,即刻進行關鍵部署。
他召來趙王劉如意與猛將項軒,於郡守府密室相商。
“皇兄,為何讓我二人留守於此?不如一同回朝,整軍再戰!”
劉如意年輕氣盛,對撤退仍耿耿於懷。
項軒雖未說話,但眼神中也充滿戰意。
劉盈微微一笑,擺手道:“如意,項將軍,此地至關重要,非你二人不能鎮守。對馬島乃刺入倭國咽喉之釘,絕不可失。然明目張膽增兵,必引衛滿與倭寇警覺。”
他手指地圖上的對馬島:“朕已命主力撤回,島上明麵隻留數千守軍。”
“你二人之重任,在於暗中行事。從會稽、琅琊等地,招募沿海熟知水性、勇武敢戰之民,假借移民、經商之名,分批送往對馬島定居。發給器械,暗中編練,寓兵於農,寓兵於漁。”
劉盈目光深邃:“平日,他們是開荒種田、出海打魚的百姓。一旦戰事需要,他們便是最熟悉當地情況的精銳之師!朕要那對馬島,看似孤懸海外,實則鐵板一塊,內藏萬千甲兵!”
“你二人,一為王族,一為猛將,坐鎮會稽,總督此事,糧械供應,秘密訓練,皆由你二人負責。可能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