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以身入局,殿試麵聖

字數:3766   加入書籤

A+A-


    然而,暗殺五位功侯?
    在長安城內?在淮陰侯府邸之內?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先不說他們本身武藝高強,護衛森嚴,單是同時死去五位功侯所引起的震動,就足以讓整個長安掘地三尺。
    他阿提拉就算有通天之能,也必然暴露無遺。
    冷汗再次浸濕了他的內衫。他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無解的困局。
    殺人滅口,風險太大,近乎自取滅亡;放任不管,則如同頭頂懸著利劍,不知何時落下。
    就在這極度的焦慮和無力感中,一個極其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念頭,如同黑暗中劃過的閃電,照亮了他的思緒——既然無法從外部消除威脅,那麽,何不進入內部,獲得足以抵消,甚至壓製這威脅的地位和權力?
    接近權力的核心,接近那個唯一可能不在意功侯們告發,或者有能力讓功侯們不敢告發的人——皇帝劉盈!
    成為劉盈的近臣!
    這個想法讓他自己都感到一陣戰栗。這是何等冒險的行為?簡直是羊入虎口!
    但反過來想,最危險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隻要取得了劉盈的信任,誰還敢輕易動他?
    王陵等人即便告發,在皇帝已經信任他的情況下,他們的言論反而可能被視為構陷和排擠。
    而且,近距離接觸劉盈,更能洞悉漢朝的真正虛實和未來動向,這比他以一個胡人的身份在外圍打探,要強上千百倍!
    “必須這麽做!”
    阿提拉下定了決心,眼神重新變得銳利和堅定。
    這是一步險棋,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能破局的棋。他需要一個新的身份,一個能夠合理、迅速接近皇帝的身份。
    恰好,漢朝正要舉辦今年的科舉考試。
    這是劉盈力排眾議推行的新政,旨在打破世襲和軍功壟斷,選拔“通曉實務、明達時務”的人才。
    對於博覽群書,搜集、翻譯了大量中原典籍、智慧超群的阿提拉而言,這無疑是天賜良機。
    ——
    接下來的日子,阿提拉以“穆沙”之名,投入了緊張的備考。
    他本就天資聰穎,加之有備而來,對於儒家經典、史書記載乃至律法條文,都有相當的涉獵。
    更重要的是,他敏銳地察覺到劉盈的偏好——這位年輕的皇帝,似乎對傳統的繁文縟節興趣不大,反而極其看重那些能應用於國計民生的“實學”,尤其是他帶來的那些被稱為“現代科學”的知識。
    阿提拉雖然對所謂“物理”、“化學”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他憑借強大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將劉盈曾經透露過,以及他觀察漢朝社會後總結出的一些“實用技巧”——比如更高效的記賬方法、初步的幾何測量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甚至是一些粗淺的杠杆和滑輪原理在軍事上的設想——加以整理、潤色,形成了一套看似自成體係的“格物致用”之說。
    在科舉考場上,他引經據典而不拘泥,論述時務則切中要害,提出的某些觀點,如改進驛站傳遞效率、優化邊郡屯田之法等,雖細節處略顯粗疏,但思路之新穎,視角之獨特,令主考官們也為之側目。
    最終放榜,“穆沙”之名,赫然位列三甲,這甚至還是他刻意藏拙的結果。
    在策論中,他故意在某些關鍵處留下些許瑕疵,沒有將更驚世駭俗的想法和盤托出。
    他深知,過猶不及,一個來自西域的“天才”或許引人注目,但一個“完美”的天才,則必然引人懷疑。
    狀元之位太過耀眼,他需要的是順利進入權力視野,而非成為眾矢之的。
    即便如此,“西域才子穆沙”的名聲也迅速傳遍了長安。
    人們驚歎於一個化外之人,竟對中原文化有如此深的造詣,更能學以致用,提出頗具見地的治國方略。
    最高興的,莫過於酈商。
    這位漢家老臣看著自己親自挑選的“女婿”如此爭氣,隻覺得臉上光彩無限。
    他愈發確信自己的眼光沒錯,穆沙此子,絕非池中之物,將來必能光大他酈家門楣,確保家族在新時代的延續和榮耀。
    他對阿提拉更加看重,不僅在生活上關懷備至,更開始在朝中故舊麵前為其引薦、造勢。
    然而,阿提拉內心卻並無多少喜悅。他時刻關注著宮中的動靜,等待著那可能的、來自五位功侯的揭發。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風平浪靜,什麽也沒有發生。他起初以為是酈商在其中起到了緩衝作用,或者繡衣使者正在秘密調查。
    但後來,他通過一些隱秘的渠道打探到,劉盈似乎壓根就沒有召見王陵等人詢問那日會麵之事,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過這麽一次會麵。
    原來……自己竟是白操心一場?
    阿提拉一時間竟有些茫然,隨即湧起的是一股難以言喻的荒謬感和隱隱的憤怒。
    他處心積慮,甚至不惜製定冒險接近皇帝的計劃,結果對手卻根本沒有把他視為威脅,甚至連瞥一眼的興趣都欠奉?
    這種被無視的感覺,對於習慣了被人敬畏、恐懼的阿提拉大單於而言,比直接的對抗更讓他難以忍受。
    但計劃已經啟動,如同離弦之箭,無法回頭。他隻能將這份荒謬和憋悶壓在心底,繼續沿著“成為劉盈近臣”這條路走下去。
    ——
    不久,皇帝劉盈下旨,將於未央宮前殿親自舉行殿試,欽點本科狀元、榜眼、探花。
    這一日,未央宮莊嚴肅穆,旌旗招展。
    阿提拉與一眾中式舉子,身著嶄新的青色襴衫,在謁者的引導下,屏息靜氣,垂首步入大殿。空氣中彌漫著檀香的氤氳和皇家特有的威儀。
    阿提拉偷偷抬眼,望向禦座之上的那位年輕帝王。
    劉盈身著玄色冕服,頭戴十二旒冕冠,麵容清俊,眼神平靜,卻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不知為何,阿提拉覺得劉盈的目光似乎在他臉上停留了一瞬,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探究。
    “似乎……有些眼熟?”
    劉盈心中掠過一絲疑惑,這個叫穆沙的西域人,身形氣度,總讓他覺得在哪裏見過,但仔細回想,卻又毫無頭緒。他搖了搖頭,將這念頭壓下,開始按照程式,向舉子們發問。
    問題涉及經義、時政、民生、邊防等多個方麵。
    輪到阿提拉時,他深吸一口氣,將所有雜念摒棄,全身心投入到這場至關重要的“表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