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未央定策,圖窮匕見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A+A-


    未央宮前殿,莊嚴肅穆。
    今日的朝會與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受邀前來的,並非日常議政的文武百官,而是以周勃、陳平、灌嬰、酈商等為首的功勳老臣,以及那些雖無實權卻擁有巨大潛在影響力、血脈可追溯至戰國六國的舊貴族代表。
    殿內氣氛凝重,繡衣使者肅立四周,眼神銳利,手按刀柄,無形的壓力彌漫在空氣中。
    劉盈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平靜地掃過下方這些熟悉或陌生的麵孔。
    這些人,或是隨他父皇劉邦打下江山的股肱之臣,位高權重,門生故舊遍布朝野;或是昔年六國王室後裔,在地方上潛勢力龐大,振臂一呼便能攪動風雲。
    他們是大漢穩定的基石,也可能成為未來動蕩的根源。
    他沒有繞圈子,直接開門見山,聲音清晰地傳遍大殿:
    “今日召諸位前來,非為議政,而是朕有一事,需與諸位坦誠相告,並望諸位做出抉擇。”
    他略微停頓,讓眾人消化這不尋常的開場,然後緩緩說道:“朕,意欲退位,歸隱山林。”
    此言一出,盡管有些人已隱約聽到風聲,但由皇帝親口在如此正式場合說出,依舊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眾人麵麵相覷,驚疑不定。
    劉盈抬手壓下議論,繼續道:“新君即將繼位,然其年輕,經驗或有不足。而諸位,或為開國元勳,德高望重;或為世家望族,根基深厚。朕若就此離去,心中實難安穩。恐新君為朝政所累,亦恐諸位因權勢、舊怨或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而生出事端,致使朝局動蕩,江山不穩。”
    他的話語逐漸變得犀利,目光如炬,直視眾人:“故此,朕為江山社稷計,為後世安穩計,亦為保全諸位身前身後名計,特此提議——請諸位放棄長安繁華,卸下朝堂重擔,隨朕一同,前往一處名為‘桃花源’之地隱居。”
    他給出了條件,看似優厚,實則不容拒絕:“朕可保證,在桃花源內,諸位依舊可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保有尊嚴。而爾等之子孫後代,依舊可在大漢境內,依律襲承爵位,享受榮華。朕並非要絕爾等之後路,隻是希望,諸位這足以影響國運的力量,能夠暫時遠離朝堂核心,讓新君有一個平穩過渡的時期。”
    說到這裏,劉盈的語氣雖然平靜,但殿內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凜冽的寒意。
    侍立在側的繡衣使者們,眼神更加冰冷,手已緊緊握住了兵刃,仿佛隻要有人敢吐出半個“不”字,立刻便會血濺五步。
    這是圖窮匕見!是赤裸裸的以勢壓人,以生死相脅!
    短暫的死寂之後,老臣陣營中,絳侯周勃率先出列。
    他神色複雜,但更多的是坦然與識時務。他深深一揖,沉聲道:“老臣……願追隨陛下!陛下雄才大略,非常人可及。既有此安排,必是深謀遠慮,為江山千秋計。老臣年事已高,早已厭倦朝堂紛爭,能隨陛下歸隱,頤養天年,實乃幸事!”
    曲周侯酈商、潁陰侯灌嬰等人也相繼出列表態。
    他們與劉盈並肩作戰多年,深知這位年輕皇帝的可怕。他既有不亞於高祖劉邦的雄心壯誌,更有超越時代的見識和必要時堪比呂後的狠辣決斷。
    與他為敵,絕無好處。更何況,皇帝承諾保全他們的子孫和爵位,這已是網開一麵。
    連那位戰功赫赫、眼高於頂的大將軍韓信,都已從北方啟程返京,準備一同歸隱,他們這些老臣,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連皇帝嫡親的姨父,以勇猛耿直著稱的舞陽侯樊噲,也甕聲甕氣地表示:“陛下去哪兒,俺樊噲就去哪兒!這長安城待著也憋屈,不如跟著陛下到山裏去痛快!”
    連皇親國戚、最受信任的猛將都如此,其他人更無話可說。
    老臣們紛紛俯首:“臣等,謹遵陛下諭旨!”
    壓力來到了六國貴族代表這一邊。
    這些人心中的不甘與怨恨更深,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複辟舊國。
    然而,麵對劉盈毫不掩飾的威脅,看著那些殺氣騰騰的繡衣使者,以及已然倒向皇帝的功勳集團,他們深知,任何反抗都是徒勞的,隻會招致滅頂之災。
    在短暫的掙紮和眼神交流後,他們最終也隻能低下高傲的頭顱,用近乎**的聲音回應:“謹遵……陛下諭旨。”
    見眾人屈服,劉盈臉上的寒意稍斂,但他並未結束,而是拋出了一個更具深遠意義的構想。
    “諸位甘心放棄權勢,隨朕隱居,朕心甚慰。然,朕亦知,諸位心中所念,無非是兒孫前程,家族延續,乃至……光宗耀祖之願。”
    劉盈話鋒一轉,“朕可以給你們,也給這天下,一個希望。”
    他環視眾人,聲音帶著一種開創曆史的恢宏:“桃花源,並非是與世隔絕的死地。它將是另一個起點。在那裏,朕會集結天下最特殊的才智之士,他們將帶來不同於此世的學識與見解。”
    “朕決定,將在桃源內部設立考核。爾等子孫,若有誌向、有才學,皆可參與。通過考核者,桃源會派遣他們,以新的身份、新的學識,入世曆練,甚至……出仕為官!”
    此言一出,不僅六國貴族,連那些老臣都瞪大了眼睛!
    這意味著,他們的子孫後代,並非完全與權力絕緣,反而有可能憑借從桃源獲得的神秘學識,在未來的大漢朝堂上占據一席之地!
    劉盈繼續描繪他的藍圖:“朕會將那些不應過早現於世,卻又蘊含著巨大力量的知識,逐步篩選,傳授給值得信任、通過考驗的後代。讓他們掌握這些知識,並非為了爭權奪利,而是為了一個更偉大的目標!”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使命感:
    “若有朝一日,中原大地再次陷入諸侯割據、異族入侵、民不聊生的亂世浩劫,屆時,便由桃花源培養出的子弟,秉承救世之誌,出山匡扶社稷,拯萬民於水火!”
    “而一旦天下重歸太平,海內再度一統,這些出山之人及其核心傳承,便須功成身退,重返桃源,繼續隱居,等待下一個輪回的到來!”
    這簡直是一個超越朝代更替的、“守護者”般的宏大計劃!
    桃花源將不再是簡單的收容所或養老院,而是一個隱藏在曆史陰影中的“文明火種保存庫”和“亂世救急部隊”的培訓基地!
    “朕將此構想,命名為‘薪火計劃’。”
    劉盈最後說道,“這需要集結眾人的智慧與力量。朕會將此意,說與桃源內的王鍾等賢達。希望我等同心協力,雖身居世外,亦能為這蒼生大地,略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