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葉天檄文
字數:9093 加入書籤
王允勃然大怒,指著曹操斥道:
“曹孟德!你祖上亦食漢祿,今不思報國,反倒在此嘲笑我等,是何道理?!”
曹操長身而起,環視眾人,冷笑道:“操非笑他,正笑諸公無一計可安天下!操雖不才,願親斬董賊之頭,懸於都門,以謝天下!”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王允知道曹操素有智謀,連忙將他請至密室,屏退左右,低聲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近日,操屈身事賊,正是為了尋找刺殺之機!如今董卓頗為信任於我,操可近其身。聞司徒家中,有一口祖傳的七星寶刀,乃神兵利器,可否借與操一用?操願持此刀,入相國府,取董賊性命!事若不成,雖死無憾!”
“孟德真乃國之忠良也!”王允大喜過望,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他毫不猶豫,立刻從密室中,取出了那柄削鐵如泥的七星寶刀。
曹操接過寶刀,藏於貼身衣物之內,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立下重誓:“操,此去必殺董賊,以安漢室!”
——————
計策定下來了之後。
到了第二日的時候,
曹操便是佩著七星寶刀,徑直來到了相國府。
因深得董卓信任,他一路暢通無阻,直接來到了董卓的後閣寢室。
一進門,曹操的心,便沉了下去。
隻見董卓正肥胖地倚在榻上,而他身側,那個如同魔神般的身影——呂布,正手持方天畫戟,寸步不離!
有此獠在,行刺之事,難如登天!
董卓見曹操來了,倒是頗為高興,問道:“孟德今日為何來遲啊?”
曹操心中一動,連忙答道:“操之坐騎,老弱無力,故而來遲,望相國恕罪。”
“哈哈哈!”董卓聞言大笑,對身旁的呂布說道,“奉先我兒,孟德乃當世俊傑,豈能無良駒?
你現在,立刻去我涼州馬群中,為他精選一匹最好的千裏馬,賜予孟德!”
“是,義父!”呂布應聲,轉身便退了下去,前往後院馬廄。
天助我也!
曹操心中狂喜!他強壓住激動,靜待時機。
或許是久坐疲乏,董卓竟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麵朝裏,倒頭睡去。
就是現在!
曹操眼中殺機爆射!他猛地抽出七星寶刀,高高舉起,
對準董卓那肥碩的後心,便要狠狠刺下!
然而,就在他即將動手的瞬間,床榻上的董卓,
竟通過對麵牆上懸掛的一麵巨大衣鏡,
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背後曹操拔刀的動作!
“孟德!”董卓猛然翻身,驚怒交加地喝道,“你要做什麽?!”
也就在此時,呂布已牽著一匹神駿的西涼大馬,走到了閣樓門口!
而那股強大的氣勢,讓曹操背上冷汗瞬間淋漓!
暴露了!
電光石火之間,曹操急中生智,瞬間變招!
而此刻的曹操。
他也是“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高高舉起七星寶刀,
而他的臉上,此刻竟也是擠出了一副諂媚的笑容。
“相國息怒!操偶得寶刀一口,正欲獻於恩相!”
董卓見狀,將信將疑地接過寶刀。
董卓隻見此刀長尺餘,
刀身鑲嵌七彩寶石,鋒銳無比,果真是難得一見的寶物,這才稍稍放下了戒心。
曹操趁機說道:“敢請相國,讓操一試此馬?”
董卓不疑有他,便讓他牽馬出府。
曹操牽著馬,一走出相國府的大門,
便立刻翻身上馬,用盡全身力氣,連連揮鞭,朝著城東門的方向,亡命狂奔而去!
閣樓內,呂布看著曹操離去的背影,皺眉道:
“義父,我看曹操此人,神色有異,恐怕是行刺不成,才借口獻刀!”
董卓經他提醒,也瞬間反應過來,勃然大怒:“我亦覺其有詐!速速派人去他府上查看!”
片刻後,探子回報,曹操並未回家,早已不知所蹤!
“果然是反賊!”董卓怒不可遏,“傳我將令!
立刻繪製曹操圖像,發往全國各處關隘,布告天下!能生擒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獻其首級者,賞金五百,封五千戶侯!”
一張通緝令,自此傳遍天下。
而曹操,則成了天下皆知的、第一個敢於行刺國賊的英雄!
一時間倒是也讓他聲望開始暴漲了起來 成為了大漢帝國的名人。
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刺殺失敗,曹操成了大漢懸賞最高的通緝犯。
他一路躲避著董卓麾下飛熊衛與各地官府的追捕,晝伏夜行,風餐露宿,狼狽不堪,
卻也讓他那雙本就深邃的眼眸,變得更加堅毅與冷靜。
數日後,他終於逃回了自己的起家之地——陳留郡。
在這裏,他找到了自己的至交好友,當地的豪紳衛茲。衛茲聽聞曹操竟有膽魄行刺國賊,
又見他如今雖狼狽卻誌氣不減,當即被其忠義與豪情所折服。
“孟德兄,你乃真英雄也!”衛茲慨然道,“今為國討賊,豈能無兵無糧?
而我衛家願傾盡家產,助你招兵買馬,共舉大事!”
有了這第一筆寶貴的資金,曹操立刻豎起“忠義”大旗,以“孤身刺董”的英雄之名,在陳留郡內招募義兵。
一時間,響應者雲集!
很快,他的左膀右臂,也聞訊趕來!
“孟德,我等來助你!”
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二人,各領著一支由宗族子弟組成的精銳家兵,前來投奔。
“子廉(曹仁)、子孝(曹洪),願為孟德赴湯蹈火!”
曹仁、曹洪兩位族弟,亦是帶著人馬與錢糧,前來匯合。
看著眼前這支初具規模、將星雲集的軍隊,曹操心中湧起萬丈豪情。刺殺的失敗,反而成了他名揚天下的最好契機!
他正準備修書一封,聯絡遠在渤海的袁紹,共商討董大計。
然而,就在此時。
一道神鬼莫測的流光,劃破天際,竟無視了所有崗哨與守衛,無比精準地,落在了一眾諸侯的案頭之上。
北平公孫瓚、冀州韓馥、南陽袁術、徐州陶謙、乃至遠在益州的劉焉,
甚至,就連正在青州平原縣,擔任一小小縣令的劉備,
也同樣收到了一卷散發著淡淡威嚴的檄文。
天下,在這一刻,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按下了啟動的開關!
所有接到檄文的諸侯,都懷著驚疑不定的心情,緩緩展開了那卷足以改變天下命運的文書。
“孤,蒙先皇不棄,拜鎮國大將軍,封大漢聖師,
守禦大漢的江山社稷,而此恩此德,常懷於心,未敢或忘!
然國賊董卓,狼戾不仁,欺天罔地,滅國弑君;
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罪惡充積,罄竹難書!”
“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
望天下英雄,共舉義師,以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倘能轉禍為福,共立勤王之勳,
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必貽後至之誅!”
“請看今日之宇內,竟是誰家之天下!”
當讀到最後一句時,無論是誌在四方的袁紹,
還是野心勃勃的曹操,亦或是其他心懷鬼胎的各路諸侯,
無不感到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
他們震撼的,不僅僅是這篇檄文那雄渾的文采與磅礴的氣勢。
他們更震撼於,葉天那神鬼莫測的手段!
這篇檄文,是如何在同一時間,跨越千山萬水,出現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麵前的?
這種近乎於仙人神通的手段,比任何軍隊的威懾,都來得更加恐怖!
他們明白,這位一直蟄伏於北疆的天下第一人,終於要出手了!
他,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做一個權臣。
“請看今日之宇內,竟是誰家之天下!”——
這已經不是一句問句,而是來自葉天本人,對天下所有野心家的,最直接、最霸道的宣告與挑戰!
很快,沉默,在各州各郡的府邸之內,蔓延。
但僅僅是片刻的沉默。
隨即,一道道命令,從這些未來霸主們的口中,接連發出!
“來人!擊鼓聚將!”
“傳我將令!起兵!響應大漢葉聖師號召!”
“豎起‘忠義’大旗!目標,洛陽!響應大將軍的檄文!
我等一定是要誅殺國賊董卓!”
“請看今日之宇內,竟是誰家之天下!這說的太好了,我等定然是要反董才行!!!”
很快,
在葉天這一紙檄文的催動之下,整個大漢帝國,
這架早已腐朽不堪的馬車,終於被徹底點燃!
天下,大亂!
此番,隨著葉天一紙檄文,如神龍降世,攪動天下風雲。
陳留郡,曹操營帳。
曹操手持那份檄文,反複品讀,臉上非但沒有半分被搶了風頭的惱怒,反而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毫不掩飾的激賞與讚歎!
“妙啊!實在是妙!”他撫掌大笑,對身旁的夏侯惇與曹仁說道,“我本以為,我曹孟德行刺董賊,已是先行一步,欲振臂高呼,聯絡諸侯。卻萬萬沒想到,葉聖師身在幽州,卻已然將棋盤,擺滿了整個天下!”
他眼中光芒閃爍,既有敬佩,更有無窮的戰意:“這篇檄文,字字誅心,句句如刀!其文采,足以令風雲變色!其手段,神鬼莫測,竟能一日之內傳遍十三州!此等氣魄,此等實力,我曹孟德,遠不如也!”
他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興奮。
能與這樣的蓋世梟雄,生於同一個時代,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
“傳我將令!”曹操猛然起身,聲音鏗鏘有力,“全軍整備!我等即刻起兵,響應聖師號召!葉聖師既已為我等搭好了這唱戲的舞台,我曹孟芬,便要在這舞台之上,唱出最精彩的一出!”
他知道,自己成不了這次聯盟的發起者,但他立誌,要成為這場討董大業中,最耀眼的那顆將星!
渤海郡,袁紹府邸。
與曹操的激賞不同,袁紹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
他的帳下,謀士許攸、郭圖,大將顏良、文醜,無一不為此檄文而歡欣鼓舞。
“主公!葉聖師終於出手了!有他牽頭,董賊授首,指日可待啊!”
“是啊!我等隻需追隨聖師大旗,此戰必勝!”
聽著屬下們一口一個“葉聖師”,談及葉天時那發自內心的崇拜,袁紹端著酒杯的手,不由得微微一緊。
他,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楷模,在自己的地盤上,竟感覺自己才像是那個外人!
這種感覺,讓他心中充滿了難以言說的嫉妒與不甘。
但他城府極深,臉上依舊掛著溫和的笑容,點頭道:“諸君所言極是。葉聖師既已昭告天下,我身為漢臣,自當響應。傳令下去,即刻擴軍備戰,準備討伐國賊!”
待眾人紛紛領命退下,準備糧草兵馬之後,袁紹的臉色,才徹底陰沉了下來。
他對心腹謀士許攸低聲問道:“子遠,我讓你安插在韓馥身邊的人,事情辦得如何了?”
許攸摸著胡子,得意一笑:“主公放心,萬事俱備。
那韓馥乃庸碌之輩,冀州上下,早已多有心向主公之人。
而日後的時候。
隻待時機一到,這冀州,便是主公您的囊中之物!”
袁紹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葉天,你雖勢大,但天下,終究是世家之天下!
便讓你先去與董卓那頭瘋狗鬥個你死我活,
而我自取冀州,坐觀其變。
待你二人元氣大傷,這天下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而青州,平原縣。
一間簡陋的縣衙之內,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也同樣看著那份檄文。
張飛豹頭環眼,興奮地嚷道:“大哥!葉大將軍發話了!俺老張的丈八蛇矛,早就等不及要捅那董賊的屁股了!”
關羽丹鳳眼微眯,撫著長髯,亦是緩緩點頭:“聖師大義,我等理當響應。”
唯有劉備,手持檄文,麵色凝重,一言不發。
他的心中,既有對董賊的憤恨,更有對葉天那如日中天之勢的,深深忌憚與嫉妒!
他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如今卻隻能屈居一小小縣令。而那葉天,一介布衣出身,卻已能號令天下,言出法隨!這讓他心中如何能平?
“大哥,為何憂慮?”一個溫和的聲音,從他身後響起。
劉備回頭,隻見一名身穿青色儒衫,手持羽扇,年約弱冠的青年,正含笑看著他。此人,正是他前不久偶然結識,驚為天人的年輕智者,諸葛亮。
劉備長歎一聲:“孔明,非我憂慮。隻是葉聖師之光,太過耀眼,如煌煌大日,
令天下群星,皆黯然失色。我等螢火之光,又如何能與之爭輝?”
諸葛亮聞言,卻是輕搖羽扇,微微一笑。
“主公此言差矣。”
“主公為何要與日爭輝?”他眼中智慧光芒流轉,“太陽,自有太陽的軌跡。我等,隻需做那暗夜中,最明亮的那顆星辰,便足夠了。”
“此話怎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