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走長安
字數:7752 加入書籤
洛陽皇宮,嘉德殿。
這座曾經象征著大漢帝國無上皇權的宏偉殿堂,此刻卻被一股壓抑到令人窒息的沉悶氣氛所籠罩。
金碧輝煌的梁柱,雕龍畫鳳的穹頂,在昏暗的燭光下,投射出斑駁詭異的陰影,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帝都的末日悲歌。
董卓,這個一手將大漢推入深淵的男人,此刻正高高地坐在那張本應屬於天子的龍椅之上。
他臉色依舊蒼白,身上不斷翻滾的漆黑色魔氣,與那明黃色的龍袍,形成了極不協調的詭異畫麵。
他那雙渾濁而又充滿了暴戾之氣的眼睛,緩緩地掃過下方垂手而立的西涼眾將。
“都說說吧。”
他的聲音沙啞而又充滿了疲憊,“葉天小兒,氣勢洶洶而來,兵分兩路,其主力更是直指敖倉。此戰,怕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
他長歎一口氣,那股曾經不可一世的霸氣,此刻竟是消散了不少:
“洛陽城,雖是我大漢四百年國都,城防堅固,天下無雙。但,關東群鼠,兵多將廣,更有葉天那廝統領,虎牢關一戰,我軍已是損失慘重。若是再與他們硬拚,結果,怕是不會太好。”
“諸位,可有良策,以退敵軍?”
話音落下,大殿之內,卻是一片死寂。
眾人麵麵相覷,一個個都低垂著頭,神情沮?喪,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虎牢關的那場慘敗,如同一個巨大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西涼將士的心中。
那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失利,更是一場信仰的崩塌。他們親眼見證了主帥的瘋狂,親眼目睹了數十萬袍澤的慘死,更親眼看到了那個如同神魔般的葉天,是如何將他們引以為傲的一切,都碾得粉碎。
就連一向桀驁不馴、自詡天下第一的呂布,此刻也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他站在那裏,手中的方天畫戟,似乎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葉天,那個白衣勝雪的身影,已經成為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徹底擊碎了他那顆無敵的武道之心。
雖然,西涼軍的底蘊尚存,
如西涼最強大的騎兵部隊【飛熊軍】、洛陽城之內被董卓篡奪的【羽林衛】這等王牌特殊兵種,依舊建製完整。
董卓本人的實力,也隻是暫時受損。但,想要憑借這點殘存的力量,去對抗士氣正虹、兵力數倍於己的十八路諸侯聯軍,所有人都知道,這,無異於以卵擊石。
就在這片令人絕望的沉默之中,一個身影,緩緩地從隊列中走了出來。
此人一襲白袍,氣度不凡,正是董卓最為倚重的首席智囊——李儒。
他摸了摸唇上那兩撇精心修剪過的小胡子,對著龍椅上的董卓,不卑不亢地躬身一揖,緩緩開口道:
“主公。我西涼大軍,新敗於虎牢,士氣低落,軍心渙散。此刻,若是強行與葉天所率的聯軍決戰,怕是,凶多吉少。”
“洛陽城,固然是天下雄城。但,葉天之威,已非城池之堅固所能抵擋。”
“所以,依儒之見,”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毒辣而又果決的精光,“,當務之急,上上之策,乃是——放棄洛陽,遷帝於長安!”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什麽?!”
董卓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因為情緒激動,牽動了體內的傷勢,不由得劇烈地咳嗽了起來,“文優!你,你說什麽胡話!洛陽!乃是我大漢四百年國都!自光武中興以來,便是天下的中心!其地位之尊崇,城池之繁華,豈是說棄,便能棄的?!”
他指著殿外,怒聲道:“若是咱家不戰而退,將這天下第一雄城,拱手讓於葉天小兒,豈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咱家無能?!”
麵對董卓的雷霆之怒,李儒卻依舊是那副平靜的模樣。他搖了搖頭,不疾不徐地說道:“主公,天下,沒有不可放棄之物。您可曾聽過,最近洛陽街市之上,流傳的一首童謠?”
“童謠有雲: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日夜思索此童謠,終有所悟。這‘西頭一個漢’,說的,便是高祖皇帝,龍興於西都長安,傳國一十二帝。而這‘東頭一個漢’,說的,正是光武皇帝,中興於東都洛陽,至今,也恰好傳國一十二帝。”
“天道輪回,氣運流轉。如今,正是我大漢氣運,重歸西都長安之時!主公若是順應天命,遷都長安,方可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李儒的這番話,如同驚雷,狠狠地劈在了董卓的心頭。
他本就是迷信之人,對於這等讖緯之言,向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此刻聽李儒這麽一解說,頓時覺得,這遷都長安之事,似乎,真的暗合了天意!
然而,放棄洛陽,這畢竟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他心中,依舊是猶豫不決:“可是,遷都之事,茲事體大,倉促行事,當真,合適嗎?”
李儒見狀,知道火候已到,連忙繼續拱火道:“主公,切莫再猶豫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況且,那關東聯軍,看似聲勢浩大,實則,不過是一盤散沙!袁紹、袁術、曹操、葉天,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各懷鬼胎,爾虞我詐?他們之所以能暫時聯合在一起,不過是因為有主公您,這個共同的敵人罷了!”
“一旦我們遷都西入長安,他們便失去了共同的目標!
而屆時,其內部矛盾,必定會瞬間爆發!到那時,我等隻需坐鎮關中,靜觀其變,便可坐收漁翁之利,不戰而勝矣!”
“妙!妙啊!”
聽到此話,董卓那雙渾濁的眼中,猛然爆發出了一陣精光!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聯軍內訌,自相殘殺的場景!
“文優之言,甚合我心!非汝之言,吾實不悟!”
董卓一拍龍椅,下定了決心:“好!傳我將令!即刻於北宮,召開朝會!召集三公九卿,共議,遷都之事!”
“主公英明!” 李儒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冷笑容。
——————————
於是,
當日,洛陽北宮,嘉德殿。
董卓聚文武百官於朝堂之上。
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司空荀爽,
這些位列三公,名滿天下的大儒重臣,皆被傳召而來。他們都是漢室的肱骨,士林的領袖,在大漢帝國,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刻,他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入了這座富麗堂皇,卻又充滿了血腥與壓抑的大殿,
等待著那個權傾朝野的男人,
宣布那即將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決定。
嘉德殿內,氣氛凝重如鐵。
數十位身著朱紫官袍的大漢三公九卿,此刻正襟危坐,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難以掩飾的疑惑與不安。今日,並非正常的朝會之期,他們卻被一道措辭強硬的命令,從各自的府邸之中,“請”到了這皇宮大內。
一些消息靈通的大臣,早已得知了虎牢關大敗的消息。他們的心中,更是充滿了恐懼。他們深知董卓此人,性格殘暴,喜怒無常。此刻吃了如此大的敗仗,天知道,他會不會將怒火,遷怒到他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身上?
因此,大部分人的臉上,都帶著一副心神不寧的模樣,眼觀鼻,鼻觀心,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就在此時,殿外響起了一聲太監那特有的、尖銳刺耳的唱喏:
“——相國大人到!”
所有人的心,都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他們齊刷刷地轉過頭,望向了大殿的入口。
隻見董卓那魁梧而又肥碩的身軀,在李儒的攙扶下,緩緩地走了進來。
他身著代表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金袍,腰間佩著長劍,腳上穿著朝靴,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怒。
然而,真正讓所有大臣,都感到一股寒意從背脊升起的,是他身後,那如同兩尊門神般,亦步亦趨跟著的呂布,以及,
那整整一百名,身著漆黑重甲,手持猙獰兵刃的——【飛熊軍】!
這一百名飛熊軍士兵,每一個都身材高大,殺氣騰騰!
一股濃鬱到幾乎化為實質的血煞之氣,繚繞在他們的身上,久久不散。那是一種隻有在屍山血海中,反複衝殺,砍下了無數人頭顱之後,才能凝聚出的恐怖氣場!
看著這些殺氣驚人的飛熊軍士兵,不少年邁的大臣,雙腿都開始微微顫抖了起來。他們的心中,瞬間被無盡的憤怒與屈辱所填滿!
按照大漢立國四百年來的規矩,皇宮大內,尤其是這召開朝會的嘉德殿,乃是國之重地,神聖不可侵犯!別說是普通士兵,就連禁軍將領,若無天子特許,也絕不可佩戴兵刃入內!
可現在,董卓,卻公然帶著一百名煞氣衝天的親衛,大搖大擺地走進了這座象征著大漢帝國最高權力的殿堂!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逾越規矩了,這是在公然踐踏大漢帝國的臉麵與尊嚴!這是在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告訴所有人——他董卓,才是這裏真正的主人!
然而,憤怒歸憤怒,屈辱歸屈辱。麵對那個如同戰神般,麵無表情,眼神卻比刀鋒還要銳利的呂布,以及那一百名隨時可能暴起殺人的飛熊軍,所有的大臣,都隻能將滿腔的怒火,死死地壓在心底,絲毫不敢表露出來。
“唉,”
一聲微不可聞的歎息,自人群中響起。
隻見須發皆白,身著司徒官袍的楊彪,緩緩地從隊列中走了出來。他對著董卓,不卑不亢地躬身一揖,率先開口道:“不知相國大人,今日召集我等,齊聚於此,所為何事?”
楊彪,此人非同小可。他出身於天下八大世家之一的弘農楊氏,乃是與汝南袁氏齊名的頂級豪門,關中大族。
其家族,更是創下了“三世三公”的輝煌成就。在袁氏一族,幾乎被董卓屠戮殆盡之後,弘農楊家,已是隱隱然,成為了新的天下第一世家。
因此,楊彪,此刻便是這滿朝文武,所有士大夫階層的領袖與代表。
即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董卓,也要給他幾分薄麵。
然而,董卓接下來的舉動,卻讓所有人的瞳孔,都猛然一縮!
隻見他,竟是理都未理楊彪,徑直走到了大殿中央,
那張本應屬於天子的龍椅之前,然後,按著腰間的佩劍,一屁股,大大咧咧地坐了下去!
囂張!跋扈!目中無人!
所有的大臣,都氣得渾身發抖,臉色鐵青!但在那一百名飛熊軍冰冷的注視之下,他們終究是敢怒不敢言,隻能將這奇恥大辱,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董卓斜靠在龍椅上,用一種睥睨的眼神,掃了一眼下方的楊彪,冷笑著說道:“今日,咱家召集爾等前來,原因,很簡單。”
他頓了頓,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宣布道:
“咱家,要遷都!遷往長安!”
“自光武皇帝定都洛陽以來,至今已有二百餘年,國運氣數,早已衰敗!否則,又豈會有黃巾之亂,群雄並起?以咱家觀之,如今我大漢的旺氣,已不在東都,而在西都長安!那裏,才是最適合做我大漢國都的地方!”
“咱家,欲奉聖駕,西幸長安!爾等,各宜回去準備,收拾細軟,隨咱家,一同前往!還有,這滿城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以及,那百萬洛陽百姓,一個,都不能少!”
什麽?!
此言一出,無異於晴天霹靂,瞬間便將整個嘉德殿,都給炸開了鍋!所有的大臣,無不駭然失色!
遷都長安?!還要帶上全城的百姓?!
這,這是何等瘋狂的決定!
要知道,洛陽,作為大漢帝國近二百年的統治中心,早已是天下第一雄城!其經濟之繁榮,人口之稠密,商業之發達,早已達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
而長安呢?
雖然,它也曾是前漢的國都,也曾有過“金城萬裏”的輝煌。
但,自兩漢交替,赤眉軍作亂以來,早已是殘破不堪!
當年的那場大火,幾乎將整座長安城,都燒成了一片白地!如今的關中,田地荒蕪,人口凋零,又豈能承載得起,這洛陽城中,數以百萬計的人口?!
若是真的強行遷都,那可以預見,這將會是一場何等慘絕人寰的人道主義災難!
一路上,因為缺衣少食,疾病瘟疫,不知道,將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慘死在遷徙的途中!
屆時,他們這些同意了遷都的大臣,都將成為史書之上,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
想到此處,司徒楊彪,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不顧一切地,再次上前一步,痛心疾首地說道:“相國!萬萬不可啊!”
“當年前漢末年,赤眉軍大亂,火燒長安,關中之地,早已是千裏無人煙,殘破零落!
而以如今關中之地的農田與儲備,絕對,絕對無法承受洛陽及周邊數百萬人口的遷入啊!”
“如今,若是無故捐棄宗廟,拋棄皇陵,強行遷都,必將引起天下震動,百姓驚惶!
動之至易,安之至難啊!這一路上,不知將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死於非命!望相國三思,體恤百姓之苦啊!”
楊彪,這位出身於關中大族的漢室重臣,帶著拳拳之心,幾乎是聲淚俱下地,向董卓,發出了最後的懇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