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回:皖城筵上仇隙現,合淝之戰吳受挫

字數:2388   加入書籤

A+A-


    孫權進入皖城,淩統也率領軍隊趕到。孫權慰勞一番後,大犒三軍,重重賞賜了呂蒙、甘寧等將領,設宴慶功。呂蒙請甘寧坐在上位,大力稱讚他的功勞。
    酒喝到半醉的時候,淩統想起甘寧殺父之仇,又看到呂蒙誇讚甘寧,心中大怒,瞪大眼睛直直地看了許久,忽然拔出身邊人所佩的劍,站在筵席上說:“筵席前沒有樂子,看我舞劍。”
    甘寧知道他的意思,推開果桌站起身來,雙手拿起兩枝戟握在手中,快步走出說:“看我在筵席前使戟。”呂蒙見二人都不懷好意,便一手挽著盾牌,一手提著刀,站在他們中間說:“二位雖然有本領,卻都不如我巧妙。”說完,舞起刀和盾牌,把二人隔開。
    早就有人報告了孫權。孫權急忙跨上戰馬,直接來到筵席前。眾人見孫權來了,才各自放下兵器。孫權說:“我常常說你們二人不要記著舊仇,今天又為什麽這樣呢?”淩統哭著跪在地上。孫權再三勸他不要這樣。
    到了第二天,起兵進取合淝,三軍全部出發。
    張遼因為丟了皖城,回到合淝,心中愁悶。忽然曹操派薛悌送來一個木匣,上麵有曹操的封條,旁邊寫著:“賊兵來了才能打開。”這天有人報告說孫權親自率領十萬大軍,來攻打合淝。
    張遼便打開木匣觀看。裏麵寫著:“如果孫權到來,張、李二位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張遼把曹操的教帖給李典、樂進看。樂進說:“將軍您的意思怎麽樣?”
    張遼說:“主公遠征在外,吳兵認為必定能攻破我們。如今可以發兵迎戰,奮力作戰,挫敗他們的銳氣,來安定眾人的軍心,然後就可以堅守了。”
    李典向來和張遼不和,聽了張遼這話,默默不回答。樂進見李典不說話,便說:“敵眾我寡,難以迎戰,不如堅守。”
    張遼說:“你們都是出於私心,不顧及公事。我今天親自出戰迎敵,決一死戰。”便讓左右的人備馬。李典感慨地站起身來說:“將軍都這樣了,我李典怎麽敢因為私人怨恨而忘記公事呢?願意聽從指揮。”
    張遼大喜說:“既然曼成(李典,字曼成)肯相助,明天帶領一支軍隊在逍遙津北麵埋伏:等吳兵殺過來,可先截斷小師橋,我和樂文謙(樂進,字文謙)攻擊他們。”李典領命,自己去點兵埋伏。
    再說孫權命令呂蒙、甘寧作為前隊,自己和淩統在中間,其餘將領陸續進發,朝著合淝殺來。呂蒙、甘寧的前隊士兵前進,正好與樂進相遇。
    甘寧出馬與樂進交鋒,戰了沒幾個回合,樂進假裝戰敗而逃。甘寧招呼呂蒙一起領兵追去。孫權在第二隊,聽到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麵,忽然聽到連珠炮響,左邊張遼的軍隊殺來,右邊李典的軍隊殺來。
    孫權大驚,急忙讓人召喚呂蒙、甘寧回來救援,這時張遼的軍隊已經到了。淩統手下,隻有三百多騎兵,抵擋不住曹軍勢如山倒的進攻。
    淩統大喊:“主公為什麽不趕快渡過小師橋!”話還沒說完,張遼率領二千多騎兵,當先殺到。淩統轉身拚死戰鬥。
    孫權縱馬上橋,橋南邊已經折斷了一丈多,沒有一片木板。孫權驚得手足無措。牙將穀利大喊:“主公可以讓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
    孫權把馬收回有三丈多遠,然後放開韁繩,加上一鞭,那匹馬一躍飛過橋南。後人有詩說:“的盧當年跳過檀溪,如今又看到吳侯在合淝戰敗時跳橋。退後加鞭馳騁駿馬,逍遙津上駿馬如玉龍飛躍。”
    孫權跳過橋南,徐盛、董襲駕著船來迎接。淩統、穀利抵住張遼。甘寧、呂蒙領兵回來救援,卻被樂進從後麵追來,李典又攔住廝殺,吳兵損失了大半。
    淩統所帶領的三百多人,全部戰死。淩統身上中了幾槍,殺到橋邊,橋已經折斷,繞著河逃跑。孫權在船上望見,急忙讓董襲劃船去接他,淩統才得以渡河回來。呂蒙、甘寧都拚命逃過了河南。
    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聽到張遼的大名,小孩也不敢在夜裏啼哭。眾將保護孫權回到營寨。孫權於是重賞淩統、穀利,收軍回到濡須,整頓船隻,商議水陸並進;一麵派人回江南,再調人馬前來助戰。
    再說張遼聽說孫權在濡須準備興兵進取,擔心合淝兵力少難以抵擋,急忙讓薛悌星夜前往漢中,報告曹操,請求救兵。
    曹操和眾官員商議說:“此時可以收取西川嗎?”劉曄說:“如今蜀中稍微安定,已經有了防備,不能攻打了。不如撤兵去救合淝的危急,順便南下江南。”
    曹操於是留下夏侯淵鎮守漢中定軍山隘口,留下張郃鎮守蒙頭岩等隘口。其餘的軍隊拔營出發,殺向濡須塢。
    正是:鐵騎甫能平隴右,旌旄又複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