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時代 第105章 發熱(一百零五)

字數:1724   加入書籤

A+A-


    放飛想象力的感覺,其實還不錯。
    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似的,換言之,有共性。
    比如,大海的海浪、河流的波紋和湖麵的漣漪,從本質上看,是一樣的。不同的,隻是強度和範圍。
    也許,我這樣講,會顯得很突兀。
    那麽,我換個說法。
    再比如,若把我們人類比作螞蟻,那麽,你覺得湖麵的漣漪還會是漣漪的級別嗎?還有,河流的波紋還會是波紋的強度嗎?而海浪,就更加不用說了,簡直是毀滅性的存在。
    因此,海浪、波紋和漣漪的不同,是取決於體驗者的不同。
    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個很巨大的巨人,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裏亞納海溝,也隻能淹到他的膝蓋,那麽,我們心裏認為的大海,在那個巨人的眼中,也隻不過是一條淺水的河罷了。
    就像,我們舀一瓢水,用力地衝向地上的螞蟻,這水的力量於螞蟻而言,就如同我們人類遇到了海嘯一樣。
    因此,體驗者的不同,其心中的格局也不同。
    這是以小見大,不過,這是相對的。
    畢竟,我們認為的小,隻是在我們的角度而言,也許,在其他事物麵前,卻可能是大或更小。
    都說了,萬事萬物有共性。
    就像,動物和植物,都有一定的結構。哪怕是地球,亦如此。
    如果把地球比作人,那麽我們人類就是地球身體內的細胞,或許,還可能是癌細胞。有一定的癌細胞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可是,若癌細胞的數量超出了正常範圍,地球就會生出很多病。就像,如今的世界,全球氣溫變暖、兩極冰川加速融化、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垃圾堆積如山且汙染嚴重、戰火不斷、森林數量銳減……嗯,地球的肺、腎等部位,都被超出正常數量的癌細胞給破壞了……
    人類知道得了癌症,就很有可能命不久矣。那麽,地球呢?有多少人會了解關注它?
    前不久,素有“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被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星期之後,才被媒體報道出來。感覺,很無能為力。
    知道問題的發達國家,不出手。而後來知道問題的全世界人類,除了轉發動態,幾乎沒有辦法做出實質性的行動。
    現實就是如此,你知道了,又如何?可以救火嗎?可以迸發出多大的力量去拯救它?
    有能力拯救的發達國家在袖手旁觀,無能力去拯救的世界居民在無奈地緊張和擔心。
    若有一天,世界毀滅了,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作死,就不會死。
    再換個角度想象,如果把宇宙比作人,那麽,地球就是宇宙身體裏的一個細胞。而地球會是正常的細胞,還是會變成癌細胞,則取決於細胞裏的“人類”。
    倘若,連宇宙也隻不過是一個細胞,那麽在宇宙之外的那個身體,又會是什麽?
    嗯,請放飛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