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時代 第50章 發夢(五十)
字數:2032 加入書籤
直接進入小段模式。
第一小段:
無人問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罷,你都要試著安靜下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讓煩惱和焦慮,毀掉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該幹什麽幹什麽,在崩潰中繼續前行,這才是一個成年人的素養!——佚名
兩感。
第一感: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話,說是創作型的人在艱苦的環境下所創造出來的作品都是最好的,當自己的生活變好了,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甚至產生的靈感都遠比不上在艱苦環境下所創作的作品與產生的靈感。
因為在艱苦的環境裏,創作者的內心裏有著最深刻的感受,所創作的作品都仿佛有著靈魂。市麵上很多偉大的作品都是出自於作者艱難時期時創作的,無論是作家,還是歌手等。
生活變好了,心態就會發生變化,過著好的生活,卻創作作品裏的艱苦,難免會產生偏差。
所以有創作者哪怕生活變好了,也還是願意保持艱苦時期裏的狀態,能更好地產生靈感。換言之,沒苦硬吃。
之前,我覺得沒苦硬吃是個貶義詞,但當我了解了創作者的心態後,感覺可以客觀一點地看待沒苦硬吃了。
從享受的角度來看,沒苦硬吃的確是個貶義詞,能享受都不享受,專門找苦吃,這不是犯賤嗎?
不過從保持競爭力的角度看,沒苦硬吃是個褒義詞,享受就會鬆懈,鬆懈就會懶散,懶散就會敗北。那些自律的人,明明可以躺平,為什麽要強迫自己去做那些有難度的辛苦事呢?就是要讓自己保持競爭力,同時警醒自己不能忘記艱苦奮鬥的歲月。
第二感:
感性,讓自己像一個人。
理性,讓自己像一台機器。
過分感性,喜怒哀樂都無法受控,活得的確像個人,但內耗過分嚴重,傷心又傷身。
過分理性,喜怒哀樂都不形於色,活得就像台機器,無論發生什麽,該幹什麽就幹什麽,沒有過多的情緒,仿佛活著就隻是一味地做事。能保持這樣的效率,的確容易成事,就是不像個人。
以前,喜歡七分感性,三分理性。
如今,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了,而是現實已經替我劃分為四分感性,六分理性了。
昨晚做了一個夢,我以為,我還是那個少年,直到,夢醒。
第二小段:
趁著等紅綠燈,趕緊寫幾句。
每天路過那家快要倒閉而大甩賣買一送一的店,我都好想進去買幾支筆,可我也並不缺筆呀。
到底是什麽心理在作祟?
——《上學的時候怎麽沒見有那麽爭分奪秒》
第三小段:
早上騎車經過一個路邊翻修的轉角,看到一位年輕媽媽停住電動車,兩腳撐地地在施工位置的旁邊,電動車的大踏板上還站著一個小男孩。
第一眼我是好奇的,畢竟那個位置一般都沒人停車。
第二眼才發現,那個小男孩在認真地盯著正在施工的小型挖土機。
原來,是關於一位媽媽在嗬護小孩心中所喜愛的畫麵。
童年的回憶就在那一刻翻湧了,哪個小男孩心中沒有一台挖土機呢?
——《到底是誰偷走了我內心裏的挖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