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0章 一大利器!

字數:7806   加入書籤

A+A-


    這個年頭,有海外關係,其實是很忌諱的一件事。
    甚至,身邊一些不對付的鄰居什麽的,一旦發現和告發你有海外關係,輕則丟工作被批鬥,重則還要關起來仔細審問,看你是不是那邊派過來的特務間諜。
    郭琳嫻在動蕩之前,靠著擅長外語,是在滬市的翻譯局工作的。
    也幸好是在翻譯局,往來的一些國際信件比較多,所以郭琳嫻收到一些港島來信,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倘若是在普通的單位裏,有國際信件寄來,立馬就能引起軒然大波。
    而此時郭琳嫻拿回來的這些信件,卻是從1974年開始,陸陸續續到今年都在不斷寄過來的。
    地址是港島,落款是有她的父親郭樂天,還有她的幾個哥哥。
    看到他們的名字,郭琳嫻就已經先忍不住,紅了眼眶。
    畢竟都是血脈至親,分隔了這麽多年,都沒有能見上一麵。
    突然有消息傳來,又怎麽可能不激動和落淚呢!
    擦了擦眼睛,郭琳嫻再次確保自己家的門關緊了,才走到梳妝台前坐下,一封一封的將信給拆開。
    其實,在建國前十幾年,她也收到不少父兄的信,描述的也是他們到港島之後的狀況。
    那時的港島還非常亂,他們郭家舉家搬遷過去,雖然帶了不少的金銀細軟過去,卻依舊需要處處小心和提防。
    而在六四年以後,郭琳嫻也察覺到大環境的不對勁,便已經中斷和港島那邊的信件往來了。
    她在最後一封信中也說明了,讓父兄這幾年盡量不要寄信過來,等風向好一點的時候再寄。
    所以……
    當郭琳嫻按照時間順序,翻開第一封信,便是1974年寄來的一封。
    這封是父親郭樂天寫的,信中充滿著對她的思念和擔憂,怕她在這邊受苦,吃住不好,希望她可以找機會到港島來。
    並且,在信中父親表明,如今的郭家在港島也算得上是站穩了腳跟,與四大家族的郭得勝家族、永安百貨的郭家一同並稱為,港島三郭。
    雖然不如前兩者那麽出名,但是在房產與金融領域,還是展露了不少頭角,積攢了不少的家底。
    “真好!爸爸,隻要你們在港島過得好,那就好!那就好!”
    邊讀信,郭琳嫻就已經邊哭花了臉。
    這些年來,她其實也很擔心,港島那麽亂,各種勢力盤踞,自己的家人又攜帶不菲的財富,會不會被這些勢力當作肥羊給宰了呢!
    還好!父兄在港島真正立足了下來,全家都安然無恙,她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然後,便是幾個哥哥的來信,無一不是在述說著對她的想念,期望她找到機會就到港島來。
    甚至,原本都不願意接納柳國鵬的幾個哥哥,在信中也同意,隻要郭琳嫻願意來港島,他們願意接納柳國鵬,承認他這個妹夫。
    而且,在這些信中,幾個哥哥大篇幅的述說著現在的港島是如何如何的發達,是真正的東方之珠,是自由貿易港,充滿著機會和財富,無比的繁榮與文明。
    夾在信裏的,還有不少照片。
    有他們的全家福,也有很多港島的風景與城市風貌的照片。
    比如夜晚的維多利亞港,太平山上的別墅群,以及深水灣的郭家別墅等等。
    他們精心挑選的這些照片寄過來,目的自然很明顯,就是要讓小妹動心,然後到港島來找他們。
    “港島啊港島!當初在建國後,我沒有拉著老柳一起找機會去港島,真的是……真的是後悔死了。”
    原本郭琳嫻就比較“崇洋媚外”,認為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如今看到在大英治下的港島,發展得如此繁榮與發達,心裏自然就更加神往了起來。
    “必須讓夢夢早點回來,然後,找機會帶著夢夢一起去港島。
    我已經錯過這麽多年了,不能再讓夢夢也被耽誤下去。
    她有她的青春年華,不能這麽耗在國內。到港島去,有她的舅舅和外公的幫助,她的人生會比我更加精彩和輝煌的……”
    郭琳嫻看著照片裏的港島,高樓大廈,燈火輝煌。
    這才是她夢想當中的城市,夢想當中的生活呀!
    “回城令昨天就已經寄出去了,不知道夢夢什麽時候能收到,什麽時候能夠回到滬上了呢!”
    放下這些信件和照片,郭琳嫻又想起了女兒來。
    然而,她的身邊卻連女兒現在樣子的一張照片都沒有,隻有女兒十四歲時拍的一張黑白照片。
    照片裏柳茹夢甜甜的笑容,天真而浪漫,看得郭琳嫻的心卻一陣陣的疼起來。
    自己的女兒才十八九歲呀!
    就被鄉下的一個農民給強娶了。
    大好的青春年華,絕對不能一輩子都被東北的黑土地給耽誤了。
    ……
    另一邊,林火旺坐著劉文正的拖拉機到了縣裏。
    縣長熊興旺的傷還沒有好,依舊是帶傷工作。
    林火旺到的時候,他在辦公室裏,麵對著一堆文件正頭疼著呢!
    “熊縣長,忙著呢!”
    林火旺敲了一下門,才走了進來。
    “阿旺,你來了。明天的匯報演講都準備好了,在縣裏的大禮堂。到時候,全縣的幹部都會來聽你這個省級先進個人的演講,有準備稿子麽?
    你這個大才子,應該就不用我讓秘書給你寫一個了吧!”
    熊縣長原本皺著的眉頭,看到林火旺,立馬就舒展開,哈哈笑著說道。
    “不用稿子,反正就是隨便說幾句嘛!宣揚一下正能量,鼓舞一下幹部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嘛!”
    林火旺隨口就來,畢竟前世當林業局長的時候,匯報和開會沒少發言,這些套話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宣揚正能量?恩!這個說法,很新鮮呀!
    成!那我就不用擔心你匯報演講的事,聽說邀請你去匯報演講的單位不少呀?
    正好,你準備一份演講稿子,就能通用了。
    我跟你說,這些找你匯報的單位,一個個都是土財主,尤其是那些省裏直屬的廠子,全都富得流油。
    到時候肯定不會讓你這個先進個人白白演講的,那贈品禮品,絕對讓你兩隻手都拎不過來。”
    熊縣長頗有經驗地說道。
    然後他又指了指辦公桌前的這些文件,揉了揉太陽穴說道:“阿旺啊!你看看,這麽多下麵公社打上來的報告,要我多批農機多批糧食的。
    幸虧年前有你預警了鼠災,否則這報告上的數量起碼還要翻一倍。
    去年是饑荒年,今年也不好過呀!氣象部門那邊已經預警了,今年的降水量,同樣低於平均水平。
    可想而知,大部分的生產大隊,還是會因為缺水的問題減產。
    即便是那些靠河的田地,到時候擔水澆水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因為之前和林火旺幾乎是無話不談,算得上是忘年交。
    所以,熊縣長自然而然地將剛剛在煩的這些問題,隨口向林火旺吐槽擔憂了起來。
    而林火旺一聽到這話,也是樂了,笑著說道:“熊縣長,我之所以提前來縣裏找你,還真就是為了這件事來的。”
    “嗯?怎麽說?阿旺,難道說,你有能解決幹旱的辦法?”
    一聽到這話,熊興旺蹭的一下從位置上站了起來。
    雙目炯炯地看著林火旺,熊興旺激動得就一把將他的手給抓住了。
    “熊縣長,你先別激動。我也隻是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林火旺趕緊笑著拍了拍熊縣長,然後才說道,“既然我們北方這幾年多大旱,那為什麽不動用力量,給每個生產大隊的田地附近,都修幾口井呢?
    這樣的話,通過地下水來緩解旱情,就可以保證農作物的產量了。”
    原本還以為林火旺會有什麽好主意的熊興旺,一聽到他說的想法是“挖井”,立馬就苦笑著搖了搖頭。
    “阿旺啊!你的這個想法,還真的是一點都不成熟。
    挖井取水,這麽簡單的方法,我們難道都不知道麽?
    隻是,你知道挖一口井的成本有多大麽?
    哪怕由我們縣裏統一找鑽井隊來打井,並且每次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在淺表層就打出水來,那都至少需要兩三百塊一口井。
    這花錢都還是其次,關鍵是費時間呀!
    這種敞口井,由鑽井隊搭配人工挖掘,最快也得八到十五天的時間,才能鑽出一口井來。
    這底下可是這麽多的生產大隊,田地也都是分布開來的。
    假設一個生產大隊,需要打五口井,才能保證旱時的用水。
    那一個公社底下二三十個生產大隊,就至少要打上百口井。
    我們一個白山縣,底下可是有著三十多個公社呀!
    這就是三千多口井,你說說看,這哪打得過來,上哪搞這麽多資金和人力呢?
    而且,就算打了這麽多井,旱災來時,每一口井也都需要人力一桶一桶的從井裏打上來。
    其實並不比從河裏挑水來得輕鬆多少,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取水的問題……”
    這一連串的話說下來,熊縣長卻是又唉聲歎氣了起來。
    一縣之長,聽起來很威風,和古代的縣太爺一樣,掌管著一個縣幾十萬人的命運。
    但實際上,坐在這個位置上,才真正知道其中的壓力與不容易。
    縣財政賬上,總共每年就那麽點錢,但需要花錢的地方這麽多。
    到處的民生都需要改善,還有各種災禍需要去振濟。
    挖井救災的這個想法,也不止一次在縣委大會上,有幹部提出來。
    但是,誰不知道挖井取水可以解旱災呢?
    可關鍵是……
    就縣裏的這點財政,一年又能挖多少口井呢?
    挖這種井的效率和效果,其實也並不明顯,屬於勞民傷財之舉。
    而在熊縣長長篇贅述的時候,林火旺並沒有打斷他。
    耐心的等他說完之後,才笑著說道:“熊縣長,你說的那種是傳統的敞口井。的確成本高效率低,我剛剛說的是一種叫做壓水井的新型灌溉用井。
    簡單的說,這種井就專門為了灌溉取水而設計的。打的孔就這麽大,然後用鋼管放下去固定,上麵用壓力水泵取水,隻要簡單的壓幾下,水就能自己上來。
    哪怕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也可以輕鬆的壓力取水。
    這樣的一口井打下來,估計可以控製在一百塊內的成本,時間也隻要兩三天。”
    “什麽?竟然還有這種井?阿旺,你說的是真的?你是怎麽知道這種壓水井的?”
    熊縣長再度激動了起來,因為如果林火旺說的都是真的,那這樣的壓水井,絕對是農業灌溉的利器。
    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能夠方便快捷的取用地下水來灌溉作物,對於農民來說,簡直就是神跡一般的存在。
    “熊縣長,我也是聽以前下放牛棚的幾個老教授們說過的。
    當時他們看到我們生產大隊灌溉挑水,就說過如果打幾口壓水井,就能輕鬆的解決灌溉問題,還能節省大量的人力。
    我聽他們說,這種壓水井在國外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曆史了。我們國家在五幾年的時候,也引進過蘇式手動泵壓水井。
    後來洛陽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在1964年的時候,仿製成功了這種壓水井。
    就我們吉省,在1971年的時候,在榆樹縣就試點安裝了20口壓水井。隻不過後來可能因為動蕩的原因,沒有普及下去,最後不了了之了。
    我也是這兩天在家裏翻書,發現那些老教授當時留下的壓水井的介紹和手稿。
    想到這兩年咱們白山縣都是天旱,所以想著可以靠打這壓水井來緩解旱災……”
    一邊說著,林火旺一邊從自己的軍綠色斜跨包裏,掏出了一疊的圖紙來。
    他嘴上說是那些下牛棚的老教授留下的,實際上卻是林火旺自己這兩天趕製出來的。
    前世當林業局長的時候,他就主持過白山縣的壓水井普及工程,通過縣財政的補貼,在全縣打了差不多兩千口壓水井,大大的提高了農作物的灌溉效率。
    根據當時他們統計的數據,平地的灌溉效率提升四倍,山地的灌溉效率更是提升了八倍之多。
    玉米的畝產也從一百八十公斤,提升到三百一十公斤。
    可以說,這壓水井若能在東北三省都開始普及開來,絕對是提升這一大片黑土地糧食產量的一大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