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3章 小日子們,咱慢慢玩
字數:3585 加入書籤
上一世,林火旺在深圳開的電子廠,那可以說是什麽賺錢就做什麽。彼時的深圳,到處都是林立的廠房,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工業蓬勃發展的氣息。林火旺的電子廠就坐落其中,周圍是嘈雜的機器轟鳴聲和工人們忙碌穿梭的身影。從最早期隻能夠做一些小的電容和塑料外配件,再到後麵,可以生產一些小的家用電器。電子廠內,最初那簡陋的生產線上,工人們專注地擺弄著細小的電容,旁邊堆積如山的塑料顆粒等待被加工成外配件。隨著時間推移,廠房裏增添了新的設備,逐漸能夠製造出簡單的小家電,簡陋的車間內擺放著初具雛形的收音機、小風扇等產品。再到後麵的VCD、DVD,還有山寨手機的生產,林火旺的小小電子廠,可以說是伴隨著國產電子行業的發展,而慢慢壯大起來的。當涉足VCD、DVD生產時,工廠的規模明顯擴大,新的生產車間裏,先進些的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將各種零部件組裝成成品。而山寨手機生產階段,更是一片繁忙景象,手機零部件擺滿了工作台,工人們爭分奪秒地組裝,包裝好的手機一箱箱堆放在角落,等待運往各地。在這期間,林火旺的電子廠因為是小小規模的民營廠,那些擁有大學文憑的理科大學生們,根本就不屑於來他的廠裏當技術員。畢竟,他的電子廠隻是一個小作坊的規模,周圍環境略顯破舊,與那些大廠氣派的辦公區形成鮮明對比。如此環境,對於心高氣傲、手持大學文憑的理科大學生來說,自然缺乏吸引力,他們寧願在大城市的大廠裏謀求一份職位,也不願屈就於這個小小的民營廠。所以,林火旺也是被逼得沒辦法,拉著幾個老技術工,購買大量其他公司的小家電什麽的,拆開來研究,然後開始山寨仿造。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林火旺的腦子裏,幾乎是存著許許多多小家電的製造原理和設計圖。經過無數個日夜的鑽研,那些拆解研究的經曆深深地刻在了林火旺的腦海裏,各類小家電的線路圖、構造原理如同烙印一般清晰。像高壓鍋這種還隻是小意思,他腦子裏還有未來先進的日本進口電壓鍋的山寨設計圖,拿出來都足足能領先現在日本二十年以上的技術。在林火旺現在的記憶裏,那先進的日本進口電壓鍋設計圖,細節之處無比清晰,每一個部件的功能和構造都了如指掌,其技術之先進,足以讓當下的日本電器製造業都為之驚歎。更不用說,其他的類似電飯煲、微波爐、循環扇、吹風機、空調、彩電、複讀機、學習機等等這些小家電的關鍵性技術。這些電器的關鍵技術在林火旺腦海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知識體係,電飯煲的精準溫控技術、微波爐的高效加熱原理、循環扇的獨特風道設計、吹風機的恒溫技術、空調的節能製冷製熱技術、彩電的高清顯示技術、複讀機和學習機的語音處理技術等等,應有盡有。這些電器,其實現在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了,隻不過大多都是功能差,能耗大,造價售價都特別高。國外的電器市場上,陳列著各種功能有限、能耗頗高的電器產品,它們的價格標簽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那些笨重的冰箱、耗電量大的洗衣機,雖然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隨著科技發展,其劣勢逐漸凸顯。類似德國、美國的電器製造大廠,後來就是被日本的各種廉價電器廠商給衝垮了。曾經輝煌的德國、美國電器製造大廠,廠房高大卻略顯陳舊,而日本新興的電器廠充滿活力。日本廠商以其廉價且功能相對實用的電器產品,如潮水般湧入市場,逐漸侵蝕著德美大廠的市場份額,讓那些老牌大廠的市場占有率不斷下滑。日本的電器製造業,也是借著八十年代全球貿易的東風,迅速地在國際上打出了名聲,並且掠奪了大量的利潤。八十年代,全球貿易蓬勃發展,日本電器廠商抓住機遇,將產品推向世界各地。集裝箱滿載著日本電器駛向各個港口,日本電器的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大量的財富流入日本企業的口袋。因為日本國內經濟一片繁榮景象,商界人士在豪華的會議室裏高談闊論,狂妄地喊出買下美國的口號,仿佛日本的經濟實力已能主宰世界。最終,便被他們的父上美國反噬,簽下廣場協議,日元升值,各種產業的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壓,從此日本原本騰飛的經濟,一落千丈,徹底淪為了美國經濟的附庸。日本的工廠外,貨物堆積如山,卻難以出口,企業紛紛麵臨困境。曾經繁華的商業街變得冷清,經濟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隻能完全依附於美國經濟體係。但不得不說的是,在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各種家用電器和半導體,的確是全球最強的。在那個時期,日本的家用電器和半導體產品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先進的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商場裏,日本的彩電畫麵清晰,半導體收音機音質出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競相購買。不過……現在有了林火旺這個變數,一切可就變得不一樣咯!而此刻,林火旺站在吉省通用機械廠內,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身上,曬得人暖洋洋的。“嘿嘿!小日子們,你們且放心。我這肚子裏好貨還多了去!咱慢慢玩……”重生而來的林火旺,知道自己腦子裏裝的這些跨時代的技術和原理發明等,在這個年代拿出來,絕對是對小日子本國那些電器廠商的降維打擊。別的不說,單這個高壓鍋的三重防爆安全設計,原理就是林火旺抄襲了九十年代,日本廠家最新研製出來的技術。原理上的技術不難,但難的是整合了這些技術,應用在了高壓鍋上。周圍的技術員們圍過來,看著圖紙,雖然原理似乎並不高深,但如何將這些技術完美整合到高壓鍋上,卻是個難題,而林火旺這個農民出身的非技術人員,竟然做到了。所以……當吳總工看到林火旺設計的高壓鍋防爆設計後,就好像看到了什麽至寶一樣,兩眼放光,拍手稱讚了起來。“沒想到啊!這些技術原理,還能用在高壓鍋的防爆上。”吳總工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他已經看到了這項技術應用後的美好前景。“太巧妙了呀!原來的慣性思路,是如何加強高壓鍋的鍋體材料和密封性。可是林火旺同誌的這個思路,卻是另辟蹊徑,直接從源頭上將高壓鍋爆炸的可能性給掐滅了。”一名技術員也對林火旺的設計思路讚不絕口,在他看來,這絕對是一種突破傳統的創新型技術。“太棒了,你看他設計的氣閥。這樣非但效果更好,甚至連成本也會降低不少。”“製造這樣一個高壓鍋,材料上的成本,恐怕連十塊錢都不到吧!並且不需要什麽高超的生產線或技術,就我們廠裏的高工就能手搓出來。”“如果能上一個生產線,將鍋體和氣閥等零件,都批量生產的話,那……生產效率將會非常驚人。”“完全沒問題呀!鍋體的形狀又不複雜,我們現有的好幾條生產線,雖然老舊,但稍微改一改的話,絕對可以改裝成高壓鍋的生產線。”……技術科的其他技術員們,一個個也都是興奮非常起來。畢竟,他們在吉省通用機械廠這麽多年,基本上是空有一身本事,卻沒有找到能夠發揮的地方。吉省通用機械廠的機器設備雖然整齊擺放,但大多陳舊。技術員們每天麵對這些老設備,心中的抱負難以施展,空有一身技術卻無處可用。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研究這幾條老生產線,解決各種故障和問題。平日裏的工作,都在昏暗的資料室裏,翻閱著已經泛黃的老生產線說明書,努力尋找解決設備故障的方法,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重複著這樣單調的工作。像新開發一款產品的創造性工作,幾乎是沒有的,畢竟誰也承擔不了開發新產品失敗的風險。加上,之前幾年,因為備戰的原因,軍工方麵的訂單又非常多,吉省通用機械廠壓根就沒有多餘的產能,去開發什麽新的民用產品。這便導致,現在吉省通用機械廠需要一個新的拉動產能的產品,一時半會壓根就搞不出來。但現在林火旺拿出了這麽一份高壓鍋的改進設計圖,立馬就引燃了所有技術科技術員的創造熱情起來了。甚至,孫廠長都還沒有發話,已經有技術員,找到了在場來的高級鉗工和高級焊工等,拿著設計圖紙和他們商量了起來。車間裏,技術員們拿著圖紙,匆匆走向高級鉗工和高級焊工,臉上帶著興奮與急切,與他們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如何將設計變為現實。“王工,你看一下,一個小時之內,能不能搞出這個鍋體來。”一名技術員滿臉期待地看著王工,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勢必要在一個小時內搞出鍋體來。“張工,這個閥門,我們做的閥門和它類似,隻是這裏和這裏改了一下設計。馬上搞一個出來看看怎麽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