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A+A-


    蕭旭此時雙手抱臂,身姿挺拔,抿著薄唇,眼神冷冰冰的,宛如冬日裏的寒潭,深不見底又透著徹骨的涼意。
    片刻,他上前一步,對著縣令拱手說道:“大人,依在下看,江夫人所言輪作休耕之法,不妨一試。她既願意拿出自己的田來試驗,又提供種子、肥料,還收購田菁,聘請女工,這一係列的舉措,若真是心懷不軌,又何須如此大費周章?”
    縣令黃軒看見蕭旭幫著江月瑤說話,他也裝作頗為讚賞的樣子微微點頭,覺得蕭旭所言有理。
    他目光威嚴地看向江月瑤,說道:“江月瑤,你既有此想法,本官便給你這個機會。但你需立下字據,保證按你所言行事,若有半點虛假,定不輕饒。”
    江月瑤連忙福身應道:“大人放心,民婦定當遵守承諾。”
    王素芬見勢不妙,還想再爭辯幾句,卻被衙役眼疾手快地堵住了嘴,隻能發出“嗚嗚”的聲音,滿臉的不甘。
    這時,葛二妞扯著嗓子說道:“我覺得月瑤這法子行得通,咱們就信她一回,說不定真能讓咱們過上好日子。”
    李芳芳也在一旁點頭附和:“就是就是,瑤瑤心地善良,不會騙咱們的。”
    江月瑤身姿婀娜地取來筆墨紙硯,置於竹桌之上。
    她眉眼間透著幾分沉穩與自信,素手執起毛筆,筆尖蘸墨,在潔白的宣紙上緩緩書寫著契約書。
    她的字跡娟秀卻又不失剛勁,承諾會提供田菁種子與肥料,且會回收所有的田菁,落在紙上,擲地有聲。
    待她寫完,輕輕放下毛筆,伸出纖纖玉指,在契約書上按下了鮮紅的手指印。
    刹那間,全村皆驚,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
    原本嘈雜的議論聲瞬間高漲,眾人皆被這一舉措所震撼。
    村子裏的女人們,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的光芒,個個躍躍欲試。
    要知道,平日裏男工們辛苦勞作一個月,薪資也不過四五文錢。
    而江月瑤此次雖然隻招兩名紡織工人,但她不僅月給十文,還包三頓飯,這等優厚的待遇,簡直是打著燈籠也難尋。
    她們交頭接耳,小聲地議論著,眼神中滿是對這份工作的向往。
    江月瑤見此場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淺笑。
    她輕抬玉手,聲音清脆悅耳地吩咐道:“想要報名做紡織工的婦女,可去裴大郎那邊登記報名。”
    裴大郎聽聞,抬眸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娘親,那眼神中既有對娘親的佩服,又夾雜著一絲複雜的情感。
    他定了定神,執起筆,神情專注地將報名女工們的信息一一登記在冊,筆下字跡工整,頗有魏武遺風。
    在另一邊,許多人圍聚過來,紛紛谘詢田菁的種植信息。人
    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李周氏一家卻被這擁擠的人群硬生生地擠到了外圍。
    李周氏氣得咬牙切齒,一雙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江月瑤,心中滿是怨憤。
    他們原本氣勢洶洶地想要來抓江月瑤和奸夫,卻不想竟成了江月瑤的推廣大會,這讓他們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倒是牛素雲,是個心思通透之人。
    她悄悄地躲在人群之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思索。
    在李家,她長期被金桂香壓製,自己的兩個孩子也從未得到過老太太的疼愛,丈夫即便再努力,也得不到老太太的一絲關愛。
    與其在這壓抑的環境中苦苦掙紮,不如找江月瑤尋一條生路。
    畢竟自江月瑤嫁過來,她牛素雲從未欺負過江月瑤一家,或許這便是她的轉機。
    縣令雙手恭敬地接過江月瑤呈上的契約書,而後誠惶誠恐地挪步至蕭旭身側,微微躬身,聲音壓得極低,帶著幾分小心翼翼,詢問道:“世子爺,下官此番處置,不知可還入得了您的眼?”
    蕭旭聽聞此言,眼皮都未曾抬一下,神色冷峻如霜,隻是漫不經心地揮了揮手,聲音清冷,不帶一絲溫度:“退下吧,日後莫要再讓人來攪擾孤的清淨。”
    黃軒得了指令,忙不迭地帶著一眾隨從匆匆離去。
    離去之時,他忍不住回頭,目光在江月瑤與蕭旭身上掃過,心中似有所悟。
    他暗自思忖:想那堂堂世子爺,身份何等尊貴,竟會鍾情於一個克夫六次的寡婦,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這口味,著實獨特得緊呐。
    他忍不住輕輕搖了搖頭,長歎一口氣,心中暗自感慨:世子爺行事,當真是別具一格,頗有那曹魏時期風流名士不拘世俗的遺風。
    此時,微風輕拂,吹動著蕭旭的衣袂,他身姿挺拔,如鬆立嶽,周身散發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冷傲。
    江月瑤則是和村民們解釋著田菁的種植方法,眉眼間帶著一抹淡然的自信,她知曉,今日之事,有蕭旭在旁,自會順遂。
    黃軒帶著人漸行漸遠,心中卻仍在琢磨著這樁奇事。
    他想起方才江月瑤那從容不迫的模樣,又看了看手中那契約書,隻覺這其中的門道,遠非自己所能輕易看透。
    蕭旭的目光始終未曾落在黃軒等人身上,他的心思,旁人難以揣測。
    在他眼中,這世間之事,不過爾爾,唯有自己心中所念,才是值得在意的。
    且說當下,他心之所係,唯在如何將搖搖欲墜、似大廈將傾的景朝力挽狂瀾,扶於正軌。
    彼時,他雖身處這偏遠寧靜的李家村,然朝堂之事不敢或忘,仍命人戴著那象征他身份的麵具,日日於朝堂之上代行君事。
    旁人或道他此舉有貪戀權勢、戀棧朝堂之嫌,可又有誰知,他心中並無半分對女色之念,隻是冥冥之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直覺,覺著眼前這位女子,或許便是那能拯救景朝於水火之中的關鍵之人。
    江月瑤久居遠寧縣,未曾踏出這方天地半步,故而並不知曉,整個大景朝的廣袤疆土之上,民生疾苦之狀莫不如此。
    李家村之地,在她眼中或許已算得上是高產之域,可放眼景朝其他地方,那景象卻是慘不忍睹,令人不忍直視。
    田地荒蕪,百姓食不果腹,餓殍遍野之景時有發生。
    倘若她當真有改良土地、提高產量的妙法,且能於全國上下推廣開來,所能拯救的,何止是千千萬萬條鮮活的生命?
    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可如今景朝,軍隊之糧草供應,還有那裝備武器之精良程度,皆受製於人,處處掣肘。
    朝廷之壓力,如千鈞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隻要能尋得一解決之法,緩解這燃眉之急,那景朝之朝政,或許便能迎來一絲轉機,重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