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鎮上買買買
字數:5739 加入書籤
出了糧油鋪,宋小丫直奔雜貨店。
到了這個世界,她才體會到鹽的重要性。
沒有鹽,再好吃的菜都沒滋味。
她上次找雲嬸子換的那點鹽,這兩天做菜用得多,已經見底了。
而且那是粗鹽,顏色發暗不說,還混著些雜質,吃起來有股苦澀味。
要是用來炸薯條,肯定會降低它的美味度。
她想看看鎮上有沒有細鹽,和現代精鹽差不多。
就算稍微貴點,她也願意接受。
雜貨店離糧油鋪不遠,隻隔了兩個店鋪,老板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
鋪子裏很冷清,沒有客人,老板抄著手坐在櫃台後,正在閉目養神。
估計昨天晚上沒睡好。
聽到腳步聲,老板慢悠悠地睜開眼,見是個眉清目秀的半大小子,忙站起身迎上前來。
“小哥,要買點啥?”
態度很熱情。
宋小丫直接走到裝著鹽的壇子前,隻見裏麵全是灰撲撲、大小不一的粗鹽。
她伸出手撚了撚,雜質也不少。
”沒有細鹽嗎?“她扭頭問身邊的老板。
老板瞥她一眼,像在看傻子。
“細鹽?那玩意金貴著呢,要去縣城才買得到,價錢也貴,都是大戶人家吃的,咱們莊戶人,誰吃那玩意?粗鹽多好,一樣鹹,不比細鹽差。”
宋小丫暗自腹誹,鹹有什麽用?
我是要炸薯條,用這鹽炸出來,賣相得多難看?
老板還在誇自己的鹽好。
“小哥,我這是官鹽,正經來路!這十裏八鄉,誰不知道我老許的鹽好?都是從縣衙采買,鹹味十足,遠近沒有比我這裏更好的!你要是買得多,我給你便宜點。”
老許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把粗鹽,在宋小丫麵前展示,“你瞧瞧,這成色,這顆粒,保管你吃了還想來買!”
宋小丫撇撇嘴。
說得這麽熱鬧,就跟我沒見過好貨似的。
宋小丫也拿起一把,麵上猶豫,實際在問係統:“萬事通,粗鹽能提純嗎?
係統立刻回答:【滴!檢測到宿主提問,啟動萬事通係統!粗鹽提純方法文字、視頻、語音教學都有!宿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還真有!
不知道損耗大不大。
”一斤能提純多少?”宋小丫又問。
【損耗比例根據方案和粗鹽純度計算完畢,預計提純後可得60%~80%的細鹽。】
“這粗鹽純度怎麽樣?”
係統”叮“了一聲。
【品質檢測完畢,此粗鹽純度較高,損耗較小,一斤粗鹽大約可以提純0.7斤以上的細鹽,宿主加油!】
那還行。
炸薯條用不了多少細鹽,也就提提味,買兩斤粗鹽提純一下夠用了。
等以後生意做大了,再考慮去縣城買細鹽。
宋小丫把手中的鹽放回缸中,拍了拍手:”這鹽怎麽賣?”
“十文一斤,童叟無欺。”老板挺了挺胸脯,頗為自得。
“給我來兩斤。”
老板麻利地稱了鹽包好,遞給宋小丫。
除了鹽,還得買玉米澱粉。
玉米澱粉五十文一斤,宋小丫稱了一斤。
想到家裏沒有糖,料酒,炒菜缺點味,又買了點。
轉過頭又看到有賣草紙的。
這種黃褐色的草紙就是入廁用的,跟布一樣,一大匹。
摸起來粗糙得很。
但比構樹葉子好多了,至少結實,不容易破。
在造出衛生紙之前,她打算就先用這個湊合。
宋小丫買了一匹,回家裁成長方塊,就能用。
雜貨店的東西紛繁複雜,還有好多她都想要,不過忍住了。
先這麽著吧,把緊要的買了,其他的以後再說。
從雜貨店出來,宋小丫又去了布莊。
不是買布料做衣服,而是想看一看,店裏有沒有碎布頭賣。
種田文裏可都是寫了,幾文錢能買一大包,拚一拚能做件衣服,或者裁成手帕,要不就繡成荷包拿出來賣。
算是一本萬利了。
她沒想那麽多,隻想著買了鞋底,總得買布做鞋麵吧,這種布頭正合適。
布莊的老板娘是個風韻猶存的婦人,塗著鮮豔的口脂,說話細聲細氣,一顰一笑都透著股精明勁兒。
聽宋小丫問起布頭,便把她帶往最邊上的櫃台。
那裏有不少碎布頭,粗布布頭兩文錢一小堆,夠做兩三個荷包。
細棉布的布頭則論塊賣,比巴掌大的一塊,要三文,勉強夠做個鞋麵。
還一口價,不討價還價!
這也太貴了,這本書的物價和其他書上的不太一樣?
撿不到便宜了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沒常識!
宋小丫心裏腹誹,選了幾塊褐色,藏青色和藕荷色的粗布頭,估摸著夠做三雙鞋麵。
一算賬,要六文。
也行,回家就讓宋二娘做起來。
她的針線那麽好,以前肯定沒少做。
沒準幹著這熟悉的活計,能刺激她的記憶,想起點什麽。
就算不能,大家有新鞋穿,也不損失什麽。
除了粗棉布,她還買了幾塊細棉布,用來提純細鹽用。
想到家裏的棉線也沒了,宋小丫又買了各色棉線。
宋二娘再能幹,也得有材料才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東西買得差不多,宋小丫決定打道回府。
快到鎮子出口的時候,宋小丫看到道旁有鄰近村子的村民在賣菜。
家裏菜全吃完了,她便買了一捆鮮嫩的萵筍,一個圓滾滾的大冬瓜,還有一顆翠綠的卷心菜。
正好包子店的包子出鍋,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宋小丫上去問了問。
白麵肉包子六文一個。
菜包子,便宜點,兩文一個。
饅頭更便宜,一文一個。
每樣個頭都很大,他們一人吃一個足夠了。
宋小丫買了四個肉包,四個菜包,四個饅頭。
他們三人加上嘯月,一人一個。
一共花了三十六文。
宋小丫把買來的東西都放進了空間,隻留了一袋黑麵和一袋粗鹽在背筐裏。
宋小丫一邊往家走,一邊在心裏算賬,這一趟花了多少錢。
不過她心算不太好,越算越糊塗,幹脆放棄,決定回家用筆算。
到了鎮外,就見有牛車在等客。
還差兩個位置就能發車。
王嬸子正坐在車上,和旁邊的嬸子大娘聊得火熱,見到宋小丫,忙招手。
“小哥,快來,還有位置。”
宋小丫也不想再走路,上前問了問,牛村是到王家村,一個人兩文。
也不貴,能節約一半多的時間用來做自己的事,那就上吧。
回家吃了午飯就提純細鹽!
趕車的大爺是王家村的,宋小丫交錢上了車,他也不等了,一揚鞭子。
出發!
車上的嬸子看宋小丫眼生,便詢問她的來曆。
“小哥真是好模樣,是哪個村的?”
“宋家村的。”
宋小丫也不隱瞞了,實話實說。
這一下,登時引發了大家的八卦之火,向她打聽起來。
“聽說你們村的一個老太心毒得狠,要把自己的孫女賣了換錢?”
宋小丫就是當事人,了解得最清楚,當然不會替宋老太隱瞞,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經過講述了一遍。
她在牛車上普及宋老太一家做的惡事,宋家村的宋紅玉卻是看著一攤子事,欲哭無淚。
死小丫,真不來做事了?
這些事都讓她做,何時才能做完?
她還咋去掙錢,咋還債!
不行,她得去找宋小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