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什麽怎麽?難道什麽?好侄女,你快說啊
字數:4019 加入書籤
太後微愣,繼而緩緩笑開:“好好好,拉鉤拉鉤。”
康熙則含笑瞧著她們娘倆,目光中滿是溫情。
任誰見了,都得忍不住會心一笑。
連太子都得由衷誇一句:老四家這個小丫頭,實在了不得。難怪小小年紀,就能把皇瑪嬤跟皇阿瑪哄到目無別孫/重孫的地步。
可惜……
偌大毓慶宮,竟然找不出一個有她半點討喜的來。更別說取而代之,在禦前給自己安排個小臂助了。
然而他的遺憾無人能懂,倒是禦船終於到了山東境。
因為上回被烏那希心聲吐槽過,康熙這回早早就下了嚴令:他是為檢閱河工而來,斷不侵擾沿途百姓。
各地官員務必各安其分,再不許有讓百姓辛苦跪迎的事兒。
違者其地官員受罰。
為此,他還收拾了一個自以為是,覺得帝王說不要就是要的縣令。
然後這一路果然清清靜靜。
因而還被小家夥默默吐槽了一下:[就說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因為皇瑪法喜歡那樣沿途百姓踴躍歡迎的調調,才有上回那麽那麽誇張的跪拜呀、留駕的……]
[嘖嘖,政治作秀而已,虧他老人家還以為自己多得人心。]
康熙當時臉上神情那叫一個複雜呀,直讓太後歎為觀止。
宮廷生活大幾十年,頭一回見皇帝這麽憋屈、無奈又無從發泄,還得反過來哄小罪魁禍首的樣子。
小公主果然大厲害!
太後娘娘正樂著呢,就聽見岸邊一陣喧嘩。
烏那希騰騰騰跑上甲板,拿脖子上掛著的小號望遠鏡一瞧,登時樂開了:“皇瑪法,皇瑪法快,快命令開船!是十叔啊,十叔在岸邊敲鼓,歡迎咱們呢~”
啊?
正不放心她,追到甲板上的康熙愣,接著手裏就被塞了個小號粉紅色的雙筒窺天千裏鏡。
康熙拿過來勉強看了看,隻覺一陣辣眼睛。
你道為何?
原來呀,十阿哥為了歡迎自己老子,給皇阿瑪加點熱鬧氣氛,竟然還親自下場了。
堂堂皇子阿哥,穿一身大紅短打,裹個紅布頭巾。
跟紅毛猴子似的,正笑著跳著用力打鼓。
他身後還扯了個少說幾十米的大紅條幅,上麵用燙金的字寫著——歡迎皇阿瑪奉皇瑪嬤帶小侄女一起檢閱河工,皇阿瑪辛苦,皇阿瑪萬歲。
一看那張牙舞爪的字兒,就知道定然是出自他手。
真是……
見他滿臉複雜,太後可就越發好奇了,趕緊伸手要了那窺天千裏鏡,自己也跟著瞧了瞧。
哈哈哈。
太後大樂:“那是小十吧?是吧,是吧?哎喲喂,那孩子,怎麽這麽促……有心呢!想是,兩年未見,他也想你想得緊了。”
“皇帝快下令吧,讓蒸汽輪船快著些,也好早點見見咱們小十。”
康熙都恨不得掉頭,當自己沒來過。
可太後都已經開口了,他還能說什麽?
隻能下令全速前進唄!
然後,正在岸邊奮力敲鼓的十阿哥就驚呆了:乖乖,剛剛那輪船還跟後麵的船隻速度差不多。
這幾聲汽笛聲響起,輪船就如離弦之箭。
一會兒功夫把後麵的船隻落下好遠,且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眨眼間就到了碼頭?
快的十阿哥手裏鼓錘都掉了好麽?
但他完全顧不上,直接摘了紅頭巾,匆匆對身後也跟著被迫敲鼓的張鵬翮、陳鵬年叮囑:“老張老陳,先別敲了,快隨爺一起去迎駕。”
張陳二人一臉抗拒,堅持想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用最熱情的鼓點恭迎聖駕到來。
實際上麽……
當然就是不想這個形象被拉去聖駕麵前被公開處刑唄!
可十阿哥根本不管他們是怎麽想的,一手一個拽起就走,遠遠就跪在了碼頭上:“兒子胤?攜張鵬翮與陳鵬年二人恭迎聖駕來臨檢閱河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聲音洪亮的,直接蓋過那鑼鼓喧囂好嗎?
康熙眉頭緊皺,腦瓜子嗡嗡的:“荒唐!你自己胡鬧就算了,怎麽還帶累兩位愛卿?”
剛還萬千委屈,恨不得不認識那活寶貝勒的張鵬翮跟陳鵬年兩人不幹了。
異口同聲回護自家千載難逢的特別上峰:“皇上誤會了,河道治理終見成效,貝勒爺與臣等都萬分歡喜,正不知該如何慶祝呢。恰逢聖駕來臨,於是就有了這眾人齊敲鑼鼓既為慶賀,也為迎駕之舉。”
“對對對,貝勒爺皇子之尊,卻一直不怕苦不怕累,兩年如一日地奔忙在治河第一線上。往來百姓誰瞧了,不讚一聲皇上您教子有方呢?”
“誰說不是呢?這兩年治河如此順利,有如今成果,十阿哥功不可沒。”
欸?
十阿哥愣:“老陳老張,你們今兒是怎麽了?竟還誇起爺來了!不過你們的好意爺心領了,但該怎麽著就怎麽著。”
“爺從不遮掩自己是個門外漢的事實,即便兩年過去,對這裏河道上的彎彎繞繞也還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這兩年,這些成績,你們才是首功。”
當然最最有功的,還是爺家乖乖好侄女。
可惜上蒼不公,給了那孩子那麽多殊遇,卻不許世人傳頌她的功績。
十阿哥在心裏暗歎,然後就聽著他家乖乖好侄女心聲如雷:[我擦?什麽情況?張鵬翮跟陳鵬年這倆不都是一等一的好官嗎?都是以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留名於世的存在啊,斷不可能卷入皇子奪嫡之中的。這怎麽……難道……]
十阿哥:!!!
什麽怎麽?難道什麽?
乖乖好侄女,你倒是說呀!
再晚一點,叔可就要被你皇瑪法給懷疑上了,拖出去哢嚓了怎麽辦?
康熙:……
別說他那唐明皇警告隻是警告了,就算真到了要殺子的地步,能輕易殺這個子麽?
那可是有一整個鈕祜祿氏跟蒙古阿巴亥部為後盾的存在。
且人家兩年前拚著得罪滿朝文武給他要債湊錢另造帝陵,之後又兢兢業業治理河道兩年,成績斐然。
他不直接封一個親王都嫌小氣,還一言不合直接給嘎了?
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