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恐怖組織
字數:2639 加入書籤
(1)“基地”組織―――獨領恐怖世界
自“9?11”恐怖襲擊發生以來,拉丹和他領導的“基地”恐怖組織已經成為美英等西方國家相打擊的頭號對象。
核心人物:本?拉丹
烏薩馬?本?拉丹祖籍是也門哈達拉毛省,1955年生於沙特阿拉伯的吉達。其父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築業大亨。拉丹早年在吉達求學,後畢業於利雅得大學經濟管理係。他當過工程師,從石油和建築業賺取了巨資。他在西方擁有數家公司,涉及建築、石油、製造和寶石等諸多行業。其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拉丹參加了美國支持的阿富汗“伊斯蘭聖戰組織”,並與他人合建“聖戰者服務中心”。1988年他在阿建立“基地”軍事大本營及訓練營地。沙特阿拉伯於1994年2月正式剝奪了他的公民資格。此後,他一直在阿富汗居住至今。
組織簡介:
“基地”組織在全世界連續兩年的重拳打擊下也變臉了。拉丹仍是不容置疑的最高統領。他下麵的機構是“舒拉?阿爾馬吉裏斯”,即顧問委員會,包含了他所有的高級助手。拉丹兩名高級副手是埃及人,一個是醫師,他也是埃及激進組織“阿爾?吉哈德”的領導人,另一個是武裝司令。自領導層以下的組織如今變成了一個相當鬆散的組織。原來大規模的襲擊行動一定要獲得“基地”組織最高層或者拉丹的親自批準,現在則是恐怖行動小組選好目標,他就能行動!這使得世界各國在防範和打擊“基地”時變得更加困難。
“基地”組織盡管在全球都麵臨著打擊的局勢,但仍在全球60個地方有作戰力量,其中在20個國家(包括美國)有隨時能行動的“休眠小組”。
(2)“伊斯蘭祈禱團”―――籠罩東南亞
因巴厘島爆炸案而一舉成為世界矚目焦點的“伊斯蘭祈禱團”直到不久前還隻是被視為一個鬆散的極端組織。
然而,在今年8月份的巴厘島爆炸案審判上,法官出示的一本“伊斯蘭祈禱團”的行動指南小冊子顯示,它是一個以巴希爾為最高首領,顧問委員會為最高領導機構,所有成員必須宣誓忠於巴希爾,並且願意以“犧牲生命”來實現占領亞太地區組織相當嚴密的恐怖組織。
核心人物:巴希爾
巴希爾今年64歲,公開身份是印尼的一個伊斯蘭教長,目前公開活動的地點是爪哇中部的梭羅鎮,他在這裏開設了一所宗教學校。偏僻村鎮裏簡樸的生活使他顯得過於消瘦。他幾乎不說話,完全不像一個恐怖組織的頭子。
組織簡介:
“伊斯蘭祈禱團”與至少五個恐怖組織存在廣泛聯係。“伊斯蘭團”網絡觸角已經伸到“正式成員”範圍之外,“某個伊斯蘭祈禱團成員可在當地或區域領袖的批準下與其他恐怖組織合作展開行動”。據稱,幫助其成員僥幸存活的一股重要勢力是印尼的一批寄宿學校。此外,這一萬多所學校還源源不斷地為其提供著新鮮血液,不少成員紛紛把自己的子女送入這類學校,鼓勵孩子們長大後接手自己的“事業”。它存活發展的另一個法寶是聯姻。其成員存在著廣泛的親戚關係,這個組織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個“巨型家族”。
(3)“阿布薩耶夫”―――烏合之眾
阿布薩耶夫的活動範圍始終沒有超出過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但其恐怖活動方式之惡劣令國際社會深感震驚。
核心人物:簡加拉尼
阿布杜拉加克?阿布巴卡爾?簡加拉尼(於1998年與菲軍方交火時被打死),青年時期他遠赴沙特阿拉伯求學。後來他從沙特隻身前往利比亞,與那裏的一個原教旨主義組織取得聯係,並在那裏接受了幾年嚴格的軍事訓練。1991年,簡加拉尼回到了他的故鄉菲律賓南部,把自己的名字換成阿布薩耶夫。
組織簡介:
阿布薩耶夫武裝誕生於70年代,是最激進的武裝組織之一,意為“持劍者”。創立目的是企圖在菲律賓南部諸島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從菲律賓分離出去。後來組織內部矛盾越來越大。這個組織已被消滅得差不多了。
(4)車臣分裂武裝―――頑匪集合
自“9?11”以來,車臣武裝分裂組織在俄境內製造的恐怖襲擊事件最為聳人聽聞。
核心人物:巴薩耶夫
巴薩耶夫(已被俄羅斯軍方擊斃),1965年出生在車臣的維德諾山村,曾經是前蘇聯空軍後勤部隊的一名消防隊員。車臣戰爭1996年5月結束後,車臣舉行了大選,巴薩耶夫獲得了25%的選票,出任總理。1998年,巴薩耶夫在與車臣前總統馬斯哈多夫的權利爭奪中失利後,辭去總理職務,回到家鄉維德諾,開始了更多的恐怖襲擊策劃活動。
組織簡介:
目前車臣分裂勢力基本上失去了大規模抵抗能力,但車臣境內的恐怖活動始終沒有停止。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恐怖分子的襲擊方式有了重大變化。一些恐怖組織采取化整為零的戰術,特別是以自殺性攻擊的方式進行襲擊,給俄軍和平民造成了重大損失,其防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