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富莫忘根

字數:7049   加入書籤

A+A-


    【請牢記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聯文學網】    李康民書記離開泰平後,市委以文件通報的形式,向市直機關各部門公示了省委對泰平市級班子調整的決定。市政府也馬上召開了市長辦公會,對市長們的分工進行了部分調整。市人大、市政協兩會已定於春節前召開,涉及到市政府的準備工作較多。扶貧工作已經鋪開,各部門已開始積極行動。石維民決定按原計劃去泰北縣農村扶貧,下鄉的時間定在星期天。星期六可以陪女兒玩一天。
    這種帶有政治意義的活動自然忙壞了報社和電視台,老記們幾乎傾巢出動。劉明芳和楚小蘭的眼睛早就盯住了石維民。楚小蘭通過毛小偉打聽到市長要去泰平,但究竟去哪個鄉鎮還不清楚。劉明芳由於長期堅持接送毛毛上幼兒園,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成了近水樓台先得月,打聽到石維民要去泰北縣的北河鄉。本想直接跟蹤采訪,卻讓石維民推掉了。石維民建議她跟蹤報道江德,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典型,對整個扶貧工作具有最實際的指導意義。劉明芳雖有遺憾,但還是接受石維民的建議,馬上給文若竹打電話進行了聯係。
    沒想到江德他們也要去北河,而且時間也基本上定在星期天。劉明芳表明跟蹤采訪的意願,文若竹很熱情地邀請她坐江德的麵包車一起去。這讓劉明芳很是高興,這麽巧合?石維民就是去北河,完全可以兼顧一下兩邊的采訪。劉明芳馬上告訴楚小蘭,當下敲定,兩人一起去,就坐江德的車。
    江德對於記者的采訪不是很感興趣。生意人講求的是實際效益,無須作秀於出名不出名。但這次省委李康民書記一起親自來到竹德視察對他觸動確實很大。除了李書記送的那十六個字外,石維民送的“富莫忘根”這四個字尤讓江德感觸頗深。自己的根就在農村。父母都出生於農村,都在農村長大,而且爺爺奶奶至今還在鄉下生活,從小耳喧目染,他知道農村還有許多貧窮的山區,還有許多父老鄉親目前的生活依然處在父母兒時的窮困境地。雖然目前自己已經富了,有了幾個錢了,但一定不能忘本,更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竹德公司目前救助的六個失學兒童中,有四個泰北縣的。對他們的困境,文若竹和江德是從泰平日報上了解到的。特別是家住泰北縣北河鄉河灣村的那個名叫姚小民的失學小朋友,家庭困境最為令人心酸,文若竹早就想親自去一趟,看看還能為他家裏做點什麽。由於最近生意忙,遲遲沒有成行。不能再等了,星期天一定要去上門看看。本來這天全家人已經約好一起去看西子江的遊艇比賽,但姚小民的情況確實讓他們放心不下。上午江德在公司裏安排了工作後馬上給趙茗打了個電話。
    “媽……看遊艇比賽我和若竹就不去了,上午我們想去一趟泰北縣,看看姚小民家到底如何?我們想盡早把這件事處理一下。”
    “全家人很難湊到一塊,你就不能改天再去?你要救助那個姚小民上學,我們全力支持。但若竹已經懷了孩子,你也應該多陪陪。”
    “媽,若竹堅持要去,我開車開慢點,難道你們還不放心?”
    “今年的遊艇比賽是最熱鬧的一次,各縣都送了花來。下午在文化廣場還有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的大型演出活動,票也買了,機會難得喲。再說我們又不會拍照,你們明天去也不遲嘛。”
    “演出活動電視遲早都要播放,看電視比現場看還清楚些。照相機你們帶上,讓別人幫照一下就行了。前天我已給河灣村的孟支書打了個電話,約好了的今天上午去,他在村裏等著我們呢。”
    江正華在一旁聽說江德執意要去泰北,勸說道:“老趙,就讓他們去吧,不然他們一天都不會安心的。” 趙茗笑了笑,對著話筒說:“那好,江德,你們去吧。不要忘了路上開車要注意安全,要照顧好小竹,早去早回。記著回來時打個電話,別讓媽和你爸擔心。”
    “媽,你就放心吧。”江德高興地放下了電話。
    江德喊了公司裏的兩個小夥子,在街上買了新書包、文具、作業本和好幾套少兒圖書。然後又去商場買了幾套男孩衣服,一包零食,稱了幾斤水果。倆人返回公司後院,將買的東西全部放在麵包車上。兩個小夥子又到公司二樓,抱來了四床新棉被和一大堆半新半舊的衣服放到車上。
    文若竹已來到院子裏,江德坐在駕駛座上,對站在車門旁一個小夥子喊道:“小周,你跟我們跑一趟泰北縣。我們先到報社接兩位記者,然後直接上路。”
    文若竹和小周同時上了車,麵包車緩緩地駛出了公司後院上了大街。劉明芳和楚小蘭正站在報社門口等著,隻待兩人上車落了座,麵包車馬上駛進了寬闊的寧升大道,然後快速地駛向泰北縣。一個半小時,麵包車走完了由泰平至泰北一百三十公裏的一級公路到了泰北縣城。江德將車停在十字路口邊下了車,去路旁的一個小副食店裏買了幾個麵包和幾瓶純淨水。
    店主是個中年婦女,很熱情地問了一句:“這位小大哥,準備上哪兒?”
    “到北河鄉。請問大姐怎麽走?還有多少路?”
    “就走右邊的路口。” 那中年婦女用手指了指,又熱情地介紹了路況:“路倒不遠,隻有三十五公裏。不過這段路不太好走,中間有幾段在修路。這會兒都已經十一點半了,你最好在城裏吃了中飯再走,免得路上堵車餓肚子。”
    “謝謝大姐!沒關係,我們買了麵包呢。”江德準備出店上車。
    “師傅,我能不能順便搭個車?”櫃台邊一個坐在條凳上的老大爺這時站了起來。
    “他的車是小車又不是客車,怎麽會搭人?你再等一會兒嘛,客車馬上就要來了。”那女店主笑了。
    “我都等了半個小時了,也不知道客車到底什麽時候能來。”老大爺非常焦急。
    “請問老大爺您到哪裏?”
    “到北河鄉。”
    “沒關係。順路,您上車吧。”江德幫著老大爺提著背簍一起上了車。
    “嘖嘖!這個小大哥真是個好人。” 車後傳來了女店主的讚歎聲。
    這一幕剛好被劉明芳看到了,哢嚓,哢嚓,就是兩張新聞照片。
    路上果然不太好走,修路工人正在澆柏油路麵堵了兩次車,還算運氣,堵車的時間不長。路上小周餓了,拿起麵包分發每人一個,又遞給老大爺一個,那老大爺先推辭了一下還是接了。小周邊啃著麵包邊和老大爺拉起了家常。
    “老大爺,請問您貴姓哪?今年好大歲數了?”
    “姓姚。今年七十八了。”
    聽說老大爺姓姚,文若竹馬上問道:“姚大爺,您可認得北河鄉河灣村的姚小民?”
    “怎麽不認得?姚小民就是我孫子哪。”
    真是太巧了,路上竟會遇到姚小民的爺爺。
    “他爸姚惠民是我小兒子,倒cha門過去的。我今天就是從老家玉林鎮去看他們。這個孩子命太苦了……生下來四歲就死了媽。他爸身體也不太好……一個瞎子外公也是病歪歪的。外婆本來身體還算可以,誰知前年下半年得了個什麽胃癌,做了個手術花了兩萬多,家裏欠了一屁股子債。今年年初到醫院檢查聽說又複發了,哪裏還有錢給她醫治?”
    姚大爺話多,一開口就停不下來,“鄉裏,村裏對他們還是很照顧,把他們家列為特困戶,救濟款和扶貧款給的最高,但還是難以解決他們家的困難。你想想一個家裏兩三個病人,鄉裏村裏也不富,國家也難哪,那麽多的山區,那麽多的貧困地區,都要國家拿錢。天災**也怨不得誰,隻怪自己命苦。小民那孩子懂事,去年下半年休了學,在家裏樣樣事都做,能抵大半個勞力呢。唉……這孩子命真苦。才十一歲的人就讀不起書了,你說他長大了怎麽辦?”
    姚大爺說完,禁不住老淚縱橫、滿麵愁容,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聽著姚大爺的敘說,文若竹、江德、小周,劉明芳和楚小蘭幾個年青人的眼睛全部濕潤了。
    “昨天我兒打電話到村裏找我……說市長親自帶隊下鄉扶貧。泰平市裏有兩個大好人要資助小民讀書,這幾天可能要來一趟,讓我也趕過來看一下。這不……今天一大清早,我就往這邊趕路……”
    “我在想哪……這**就是好,能把老百姓的事記在心上。這社會主義社會就是不一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不……小民家的困難被反映到上麵去了,記者也來了,還登到了報紙上,這好人還竟然找到門上來了。這社會呀……雖然出了幾個貪官,出了幾個壞人,但還是好人多。這事要是趕在舊中國呀……我孫子的一家人可就算完蛋了。我琢磨著……如果泰平市那兩個大好人來了,我要當麵向他們磕三個響頭,感謝這兩位救命恩人。”
    多純樸的老人!江德、文若竹和劉明芳他們心裏沸騰著一股熱浪。
    “姚大爺,那兩個大好人就在這個車上呢。他們就是我們竹德空調城的文董事長和江總。”小周笑著說道,並用手指著前座的文若竹和開車的江德。
    “哎呀!文董事……江經理……真大貴人……真是大貴人哪!我姚老頭,這就向你們磕頭拜謝了!” 姚大爺說完熱淚盈眶,抓住前排椅子的kao背就要下跪。
    “姚大爺使不得!這車子在開著呢,小心別碰著了。” 江德手握方向盤,眼睛盯著前方,輕踩了一下刹車。
    “姚大爺,請坐穩,別絆倒了。”劉明芳也勸說著,小周趕緊抱著姚大爺摁在座位上。
    “文董事長和江經理現在都是名人,省委李書記來泰平接見過他們,還題了字呢。”
    “文董事、江經理,大好人,大好人哪!” 姚大爺總算重新平穩地坐在座位上。“怪不得在泰北那個路邊店裏,就覺得有點麵熟……原來是在電視裏見過你們的呢。太謝謝文董事,江經理了。”
    “姚大爺……您不要再喊我們什麽董事長,經理的,您喊小文,小江就行了。您也不要感謝我們……要感謝就感謝**,感謝社會主義。要不是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好,我們兩個下崗的工人還能辦公司,還能掙錢哪?我們現在能夠做這麽一點好事也是應該的。”
    “我們全家人都感謝**……感謝國家……感謝社會主義好……” 姚大爺非常激動,發自肺腑地呼喊著。
    麵包車雖然不夠平穩,但楚小蘭還是打開了手提電腦,在劉明芳的協助下,快速地記錄了這段感人的場景和話語。路上又堵了一次車,到河灣村時已是下午兩點。孟支書、姚小民和他的父親,北河鄉的餘鄉長,還有村小學的校長和老師都在村裏等著文若竹他們。縣民政局和教育局的領導,還有縣電視台的記者也來了。
    大家陪著文若竹和江德參觀了學校。少先隊員們在學校門口敲鑼打鼓地迎接著。在學校舉行的救助姚小民讀書的儀式上,少先隊員代表為文若竹和江德獻上了紅領巾,雙方簽訂了救助合同。陳書記、校長、縣教育局領導和江德分別發表了簡短而熱烈的講話。姚小民用他那稚嫩的童聲進行了宣誓:
    我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辜負章阿姨和薑叔叔的關懷,長大後努力做一個章若竹和薑德叔叔式的好人,多做好事,做一輩子好事。永遠聽黨的話,努力報效祖國和人民。
    江德帶頭鼓掌,自發地聚集在學校操場上的村民們都熱烈地鼓起掌來。那雷鳴般的掌聲在山村的上空回蕩著,伴著金色的陽光,和著寒冷的風,傳向山外,傳向那無際的蒼穹。姚小民激動地哭了,他一頭紮進了江德的懷裏。江德兩眼淌著熱淚,雙手緊緊地摟抱著這個可愛的孩子。
    劉明芳、楚小蘭跑前跑後拍了不少照片。大家陪著文若竹和江德去了姚小民那個貧困的家。
    這是怎樣一個家呀,三間破舊的土坯房裏躺著姚小民的外公外婆兩個病人,屋內近乎清貧如洗。見文若竹他們進來,那患了胃癌的外婆不停地呢喃著:“貴人來了……貴人來了……” 在床上支撐著想要下床,文若竹趕緊扶住了她。
    “外公,外婆,這就是你們天天念著的大貴人文阿姨和江叔叔。”姚小民前來介紹。
    “我知道。真感謝你們啊,兩個大貴人。小民又有書念了。”那已經盲眼的老外公說。
    老太太用一雙混濁的眼光望著文若竹和江德那兩張年青的臉,幹瘦的雙手不停地撫摸著文若竹的手。嘴裏不停地喊道:“大好人哪……大好人哪……你們讓我們怎麽感謝呢?”
    此情此景,文若竹和江德又流下了辛酸的淚水。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心裏發誓:回去後一定要做好生意多掙錢。我們要多做好事,要把好事做到底。
    文若竹強打起笑臉說:“老外婆,您這病沒有什麽大問題。我想今天就接您到市上做手術,再做一次手術就好了。”
    老太太激動得老淚縱橫,嗓子哽咽著說:“小民讀書也是你們給的錢……哪能再添麻煩呀……你們的大恩大德,叫我們這一家人今世如何報答啊?”
    江德紅著一雙眼睛,動情地安慰著老太太:“您們就當我們是您們的孫兒。我媽就在醫院工作,您去市裏做手術方便呢,我們會把您照顧好的……錢,我們有,您們就放心吧。”
    “外婆,您放心地住院治病,我可以專門抽時間去醫院照顧您。”文若竹也極力勸說著。
    幾個村民也在一旁勸說老太太,老太太終於點了個頭。大家一起幫著收拾,扶著老太太上了車。臨行時,文若竹又給姚小民的父親留下了兩千元,囑咐他馬上送小民的外公去醫院看看病。劉明芳和楚小蘭也含著熱淚掏出幾百元,硬塞進姚小民的手中。
    麵包車終於緩緩地駛出了村口,幹部和村民們臉上掛著淚花站在村口護送著文若竹和江德他們。車後傳來了一片“真是個大好人哩……”的讚歎聲。
    劉明芳和楚小蘭沒有隨車返回泰平,她們還要接著去采訪石維民。沒想到這一去,卻遇上了另外一件事兒。(下章預告《巧遇弱女》)
    【……第148章 富莫忘根 綠@色#小¥說&網網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請百度搜索: 三聯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