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字數:4080   加入書籤

A+A-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國家,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實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政府組織科研人員對全國各民族的現狀、曆史、語言文字進行多次普查,到目前為止,已確定了56個民族。在除漢族以外的55個少數民族中,一個民族一種語言的比較多,有的民族說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族語言。個別少數民族使用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的數目可能在80種以上。
    在55個少數民族中,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40個,曆史上曾使用過本民族文字的有17個。在中國境內,古今共使用過少數民族文字57種。
    中國境內各民族的語言中國各民族語言的係屬,按通行的說法,除朝鮮語和京語係屬未定外,其餘分屬漢藏語係、阿爾泰語係、南亞語係、南島語係和印歐語係。
    概況:
    漢藏語係包括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三個語族。漢語在語言係屬分類中相當於一個語族的地位。據1990年中國人口調查的數字估計,說漢語的人口有11.09億多。在中國說藏緬語族語言的人口約有2200萬。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包括藏語、門巴語、珞巴語、铩12穩鍾铩3加铩2彰子铩6懶铩9良矣铩14陀铩16塾铩20晌饔铩9尼語16鎘铩子铩11滌铩1铩14捌撓铩2铩16贗哂鐧取t諡泄底扯庇鎰逵镅緣娜絲謨?300多萬。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貴州、湖南、廣東、海南五省。包括壯語、布依語、傣語、侗語、水語、仫佬語、毛南語、拉珈語、黎語、仡佬語等。在中國說苗瑤語族語言的人口約有940萬。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東五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包括苗語、布努語、勉(瑤語和佘語。阿爾泰語係包括蒙古、突厥、滿通古斯3個語族。在中國說蒙古語族語言的人口約有550萬。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遼寧、吉林、青海、甘肅等省。蒙古語族包括蒙古語、達斡爾語、東鄉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和保安語。中國說突厥語族語言的有840多萬人,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甘肅、黑龍江等省。中國境內突厥語族包括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塔塔爾語、撒拉語、西部裕固語和圖佤語。在中國說滿-通古斯語族語言的人口約有20萬。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滿-通古斯語族包括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和鄂倫春語。現在滿族通用漢語。南島語係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係。中國台灣省高山族語言屬這個語係的印度尼西亞語族。高山族使用排灣、阿眉斯、布嫩、魯凱、賽設特、卑南、邵、泰耶爾、賽德、鄒、沙阿魯阿、卡那卡那布等語言。說南亞語係(孟-高棉語族)語言的人口約44萬,分布在雲南省南部邊疆地區。該語係在中國境內包括佤語、德昂語、布朗語。中國境內的印歐語係,隻有屬於斯拉夫語族的俄語和屬於印度-伊朗語族的塔吉克語。說俄語的有1.3萬多人,說塔吉克語的有3.3萬人,共約4.6萬人。語言研究在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方麵,中國有些少數民族在古代就有自己的語文學家。他們對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研究,寫出著作,取得重要成就。藏語學者圖彌三菩劄於7世紀參考梵文,根據藏語的語音結構,創製藏文。他還寫出《三十頌》、《性入法》等語法著作。19世紀中葉,司都.卻吉久讚出版《藏文文法》。維吾爾族至晚在8世紀就參考粟特文創製回鶻文。維吾爾族學者馬合木德.喀什噶裏在11世紀調查西域和中亞一帶的突厥語言,編寫《突厥語詞典》。蒙古族學者搠思吉斡節兒於14世紀初寫的《蒙文啟蒙》奠定了蒙文正字法的基礎。中國現代語言科學工作者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調查研究少數民族語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1956年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研究所、中央民學院聯合舉辦少數民族語言調查訓釩啵櫓?00多人的7個語言調查隊,分赴有少數民族語言的16個省區調查蒙古、達斡爾、東鄉、保安等42個民族的語言。三年的語言普查,主要取得以下成績:
    1對有方言的語言,提出了劃分方言的科學論據;2對各個語言的結構、語言親屬關係、語言之間相互影響,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並且有了比較全麵的理解;3幫助要求創製文字的民族,提出了關於標準語基礎方言和標準音的意見,並設計出拚音文字的方案;4在調查研究的實踐中和專家的指導下,大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語言學專業科研人員成長起來了。
    對於新發現的一些語言或方言,也正在進行研究。
    中國境內各民族的文字概況:
    漢、回、滿三個民族通用漢文,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朝鮮、彝、傣、拉祜、景頗、錫伯、俄羅斯12個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文字多數都有較長的曆史。其中蒙古族使用一種豎寫的拚音文字,通用於蒙古族地區。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還使用一種以通用的蒙古文為基礎而適合衛拉特方言特點的拚音文字。雲南傣族在不同地區使用4種傣文。上述15個民族共使用17種文字。此外,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眾,使用一種用大寫拉丁字母及其顛倒形式的字母拚寫傈僳語的文字,還有少數人使用當地農民創製的傈僳音節文字“竹書”。雲南省東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眾使用一種把表示聲、韻、調的符號拚成方塊的苗文。雲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數群眾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壯族、白族和瑤族中還有一部分人使用在漢字影響下創製的方塊壯字、方塊白文和方塊瑤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個,文字種類有24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又有壯、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黎、納西、白、土、瑤共12個民族和景頗族中說載瓦語的人使用新創製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拚音文字。其中苗族因方言差別大,分別給其黔東、湘西和川黔滇三個方言創製了文字,給滇東北次方言也設計了一種文字方案。因此,現在共有16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還有一些在曆史上使用過,後來停止使用的文字,即突厥文、回鶻文、察合台文、於闐文、焉耆龜茲文、窣利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東巴圖畫文字、沙巴圖畫文字、東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書、滿文等17種文字。這17種在曆史上曾經使用過的文字,加上現在使用的40種文字,共有57種文字。
    文字類型:
    中國不但語言類型較多,文字類型也很豐富。從類型上看中國文字有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兩大類。屬於非字母文字一類的:
    1圖畫文字。在中國發現的圖畫文字有兩種。一種是雲南省納西族的東巴圖畫文字,另一種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爾蘇人的爾蘇沙巴圖畫文字。這兩種文字共同的特點是:尚未形成固定的行款,有從左向右的,也有由右到左的,既有由上到下的,也有由下到上的;常常利用字組構成的形象來表達比較複雜的意思;讀出來的經文中的詞語,一般都比寫出來的字多。這兩種文字都還不是成熟的文字,隻是文字的雛形。
    2象形文字。它既包括整體像某事物形體或狀態的字和以象形字為基礎構成的指事字,又包括由多個單體象形字結合構成的會意字和形聲字。詞根是單音節的漢藏語係語言使用這種象形文字,基本上都是一個字讀一個音節。雲南納西族的象形文字和貴州水族的水書中的大部分字,都是一個字讀一個音節。納西族的象形文字有以下三個特點:一個字隻能讀一個音節;以單體象形字為主,也有形聲字、會意字;就文字的作用說,已經由表意發展到表音。
    3楷書化漢字和在漢字影響下創製的幾種文字。有兩類情況:字形結構雖受漢字的影響,但有自己的特點,借用漢字不太多。屬這一類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和女真文;大量使用音讀漢字和訓讀漢字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語言,也用形聲或其他方法創製表達本族語詞的新字。方塊壯字、方塊白文和方塊瑤字,都屬於這一類。
    4音節文字。音節文字的共同特點是每個字表示一個音節,筆畫比較簡單。這一類文字,目前發現的有三種,即彝文、納西族的哥巴文和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部分地區的傈僳族使用的“竹書”。
    字母文字也稱拚音文字。中國民族的字母文字可按字母形式的來源和其他情況,分成以下七類:
    1藏文、八思巴字、傣文、於闐文、焉耆龜茲文。這些文字的字母都是直接或間接參考印度的某種字母創製的;2窣利文、回鶻文、蒙古文、滿文、錫伯文。窣利文來源於波斯時代的阿拉米文草書。回鶻文字母是參考窣利字母創造的。以後蒙古文字母的製定又參考了回鶻字母,滿文字母的製定則參考了蒙古文字母。錫伯文是滿文的延續;3察合台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這四種文字都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同一字母的單寫,在詞頭、詞中、詞尾、書寫形式略有不同.4突厥文。根據突厥文獻早期發現的地點,又稱鄂爾渾葉尼塞文;5朝鮮文、契丹小字和方塊苗文。這三種文字在漢字的影響下,都把屬於一個音節的字母拚成一個方塊;6俄文。新疆的伊犁、塔城等地有近3000俄羅斯族人,他們使用俄文;7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拉祜族、景頗族和佤族的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