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

字數:8042   加入書籤

A+A-


    在商品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離不開貨幣,而我國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錢幣的國家,曆朝曆代的錢幣實物無不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濃縮地反映出製幣時代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民風民俗和鑄造工藝的水平,因此說古錢幣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正所謂\"五朝興衰事,盡縮錢幣中\"。
    一、中國古錢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秦代。中國的古錢幣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而產生了頗具中國特色的錢幣之學。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中國貨幣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曆史,最早的貨幣是天然海貝,這種天然海貝是從海濱地區運到中原來的,天然海貝由於外形比較漂亮,美觀,那麽剛開始是作為一種裝飾的用品,以後逐漸演變成貨幣形式。
    貝幣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貨幣。當時的貝幣以朋為計量單位,五枚貝用繩索串起來為一係,兩係相連為一朋。隨著商品交換的頻繁,貝經常會供不應求,於是產生了石貝、玉貝、骨貝等不同質地的仿製貝錢。青銅貝錢則是其中的代表。由於銅貝大小、質量、價值比較統一,因而具有天然貝錢無法相比的優越性。銅貝的出現,開啟了金屬鑄幣的先河,當我們祖先已經廣泛使用銅貝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尚未出現金屬鑄幣,因此,銅貝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的一項重要實物例證。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古錢,其形狀大多模仿當時的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像楚國,它是從貝幣發展成文字貝,這種文字貝被俗稱為鬼臉錢,蟻鼻錢。中原地區,農業區它從勞動工具農具鏟演變出來這個布幣,沿海跟北部地區,漁獵地區又根據它的漁獵工具――刀削,演變出來刀幣。
    這品錢叫武陽三孔布,為什麽叫三孔布呢,因為它上麵有三個小孔。你看到沒有,這上麵有三個小孔,這個地名呢是叫武陽,背後叫一兩,三孔布它有兩種等級,一個是十二銖的,一個是一兩的。
    秦始皇兼並六國後,為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了錢幣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次幣製改革。這種銅幣它避免了以往錢文複雜難辨,大小各異,輕重不一,幣值不明等弊病,製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製。半兩錢作為我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標誌著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在形製上從此固定下來,並為曆代沿襲,直至清末。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早期半兩錢還有圓錢的特征,你看它的孔是圓的,這樣的半兩錢。這也是最早的戰國半兩,那麽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鑄的這種半兩錢那麽就是變成方形的了,圓形方孔的,這個表現了秦人的一種宇宙觀,就是天圓地方。
    漢代商業活動繁榮,錢幣製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漢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該錢輕重適宜,其大小、形製一直到隋代還繼續沿用。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從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這個公元六百二十一年,開始鑄開元通寶錢,就是廢掉了銖兩製。那麽開元通寶的曆史意義是很大的,它一是廢了銖兩製貨幣體係,開始出現寶文錢,寶文錢的出現是有一種信用貨幣的概念。
    開元通寶錢幣的問世標誌著中國錢幣自秦始皇統一貨幣後的第二次錢幣革命,它持續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到了宋代,銅、鐵錢並用,鑄錢數量相當可觀,十幾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種年號錢。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至淳熙九年後改成小寫,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製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錢的一大特征,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因為紙幣貶值的比較厲害,又開始鑄錢,到嘉靖的時候呢,鑄錢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最重要一點就是中國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成熟的煉鋅技術。嘉靖以前,中國的鑄錢可以叫做青銅錢,鉛錫銅的,就是鉛、錫跟這個銅配比的。在這個時候加了鋅以後就產生了一種黃銅錢。
    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主要貨幣,銅錢僅用於小額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發行的重點。清光緒年間,兩廣總督張之洞吸收了西方鑄幣的先進技術,向英國購置了造幣機器,在廣州籌建造幣廠,率先開創機器製幣,實施了中國錢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進的製幣技術,在光緒後期取得了成功。從此,機製幣全麵進入我國的貨幣領域。
    二、錢幣收藏家――黨順民
    錢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曆史發展的縮影。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係,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在西安的古玩城,每到周末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錢幣收藏家――黨順民。
    黨順民收藏錢幣可有年頭啦,這古玩城是他經常來的一個地方。因為是常客,這裏有很多人都認識他,有了好的錢幣也願意和他交流。
    黨順民的錢幣收藏量在西安乃至全國也算數得著的。每當客人到家裏來,他總喜歡把他的藏品展示給大家。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黨順民:1958年跟我母親在地裏撿廢鋼鐵的時候,就撿了一個錢,這個錢是鐵的,當時我很小,我說這鐵錢是什麽東西,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見過銅錢,沒有見過鐵錢,我把這個鐵錢拿回家以後,就問我的父親,我說爸爸,我撿了一個鐵錢,這是什麽錢,我父親看了以後,說這是鹹豐錢,他就說隻有鹹豐生的鱉,一半銅來一半鐵,我父親就說,鹹豐時期國家內亂,有外侵略,國家經濟不行,所以在鑄錢的時候,就用了一部分鐵錢,用了部分銅錢,就由這兒以後我開始覺得這個事情很新鮮,由那兒以後我就愛上了錢。
    這也許就是黨順民錢幣收藏的開始吧。對黨順民來說,有時為了收藏到一枚錢幣可能會費盡周折,而有時一枚錢幣的發現卻又那麽富有戲劇性,得來的又是那麽容易。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黨順民:你就拿這個錢來說,當時我到農村去了,到我們親戚家去了,去了以後我說有什麽古錢沒有,他說沒什麽古錢,他說,還有一個,你看這個能用不能用,拿出來一個五銖錢,這個五銖錢可不是一個隨便的普通的五銖錢,這是一個厚型的五銖錢,這個錢要頂三個五銖錢重,而且其他五銖錢背麵都是有外郭的,這個錢是平背錢,沒有外郭,和半兩錢是一樣的,和這種錢是一樣的,這個平背錢就很少見,很少見,所以這個錢就很有意思的,雖然同樣是五銖錢,這個研究價值就很大了。
    黨順民說,收藏錢幣並不是他的最終目的,對發現的錢幣作進一步的研究才是他認為的最高境界。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黨順民:為什麽這一串錢,我全部在一塊串著沒有動,因為每一批錢出來以後,你要搞研究,研究的話,你把這一串打散以後,單個錢就沒有什麽意思,如果這一串錢全部在的話,我根據出土地點、根據錢的種類、根據錢的文字,可以看出來這錢是什麽年代鑄造的、什麽時候流通的、什麽時候埋藏的,由於這個出土地點和錢文和錢磨損使用的痕跡,它都有一定的關係,如果你把這一串錢全部打散的話,這就沒有什麽價值了,所以為了研究的話,我們有時候自己也學一下打拓片,你光收藏不研究,那不過是個保管員。
    由開始到88年的時候,我的整個曆代古錢收藏的是5000多枚,100多個種類,1000多個版別,最後到88年,我把這些東西全部捐獻給陝西省錢幣學會博物館了。
    黨順民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古錢幣捐出去以後,很多人問他後不後悔,他對此卻不以為然。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黨順民:收藏隻是一個積藏的過程,最終這個東西還是要給博物館,博物館它這個東西可以給廣大觀眾看,這個東西放在家裏隻能個人看,但是給博物館就不一樣,所有人都能來看,這對觀眾,對群眾來講,關於文物意識,保護意識都可以加強的。
    除了收藏錢幣以外,黨順民還收集了大量的錢範並無償捐獻給了國家,這些錢範對研究中國的錢幣鑄造曆史和製作工藝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黨先生的古錢幣收藏規模讓很多人都很羨慕,不過如果您也想收藏錢幣的話,不妨先聽聽專家給您介紹一點如何鑒別真假古錢幣的知識。
    錢幣技術鑒定委員會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陳林林:這一枚錢就是傳統的一種翻鑄工藝做成的一個假錢,一般鑒別這種假錢的時候,一定要通過幾個方麵:第一,看這個鏽是不是牢固,一般作為真錢,像這種真錢,它的鏽在我們這裏麵稱入骨鏽,它的鏽已和錢體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很難用刀和手鏟除掉,要費很大的勁才能鏟除掉。你像這種新做的,因為他用化學的一種手法,就是讓它生鏽,所以他這個鏽都比較軟,用刀子輕輕一鏟就會剝落下來;第二個方法,就是要看錢的銅質,和當時代的銅質是不是一致,你比方說黃銅錢,它從明代嘉靖年間才開始有的,如果是在秦代半兩上出現黃銅錢,那麽就肯定斷定它是一個假的;第三個方法就是要看看這個錢的重量,一般作為經過1000年、2000年的錢幣,它經過氧化,它本身的內部金屬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它會變輕;還有一個就是要注意它這個文字的風格,是不是和當時代的文字風格非常接近。
    第二種方法,它是一種改刻方法,像這一枚錢祥符元寶,它是一個普通錢,但是經過改刻者把它後麵刻了一個星和一個月,它就變成了一枚非常珍貴的一個錢了,所以看這種錢的時候往往要看它表麵的鏽有沒有破壞掉。這一枚我斷定他是一個普通開元通寶,這個改刻成什麽錢,乾封泉寶也是唐代的,它的外觀、形狀和唐代的開元通寶是一個風格的,所以他就利用這個開元錢的風格一致,把這個開元通寶文字全部鏟除掉,通過塑膠把這個文字做出來,那麽這個方法鑒定非常簡單,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用針,這枚針就被紮入錢幣的錢文,如果這一個錢,如果不是改刻的,你看這一枚錢,這個針是怎麽也紮不上去了。
    這幾個鑒定方法是我們常用的一種鑒定手段,以後如果吃不準的話,還是建議請專家和權威的一些機構來進行鑒定。
    三、錢幣與書法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而曆代錢幣則可以說是另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寶庫。古代錢幣上的錢文各體兼備,或書於名家、或出於帝王,許多錢幣上的文字堪稱當時的書法藝術精品。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王崇人:中國錢幣上麵有文字,它與中國的文字,特別是書法藝術的發展,有一定的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受當時文字書體的影響,布幣和刀幣上的文字主要以金文為主,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大篆,而秦漢以後的錢幣,像秦半兩、漢五銖則以小篆為主。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王崇人:從先秦的大篆,到秦漢時期的小篆,在篆書的變化上它各有特色,比如說,先秦時期的金文就讓人感到是古樸、蒼勁,那麽這個秦半兩和漢五銖的書體就感到渾樸、端莊,從這個書法來說的話,像這個半兩字它是直線形成的結體,但是它圓轉給人感到還是很美。
    漢代以後,錢幣上的文字主要以楷書、真書或行書為主。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王崇人:到了唐代呢,它真書出來了,像開元通寶,這個就不再是篆書了,就是真書了,也可以說是楷體,因為唐代從書法上發展的話,是重視於楷書的發展,所以體現在錢幣的文字上頭,也是這樣的。
    宋代是錢文書法發展的巔峰。宋代許多皇帝親自題寫錢文,稱\"禦書體\"。當時以徽宗趙佶書寫的瘦金體\"大觀通寶\"最為著名。
    宋代錢幣還以在同種錢幣上撰寫不同書體的錢文著稱,被稱為\"對品錢\",篆、隸、真、行、草匯集於同一種錢幣上,錢幣與書法藝術的結合達到了極致境界。
    宋代以後,錢幣上的書法基本上以真書或楷書為主。到了清代,錢幣上的文字以漢文與滿文並用,一麵是漢字,另一麵為滿文。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王崇人:從錢幣的內容上來看,就是有了真書和楷書以後,它的文字以吉祥語為主。在這前期看,在唐以前這個文字看,基本上是說明錢幣的什麽內容,什麽價值,其他不說,所以說,在出現了真書以後,它在每一個錢幣上所引用的語言都是比較自由了,或者是以某個帝王時期,某種所崇拜的語言為主,或者是年號,這就是比較眾多了。
    錢幣上的文字和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字不斷發展變化最好的記錄載體,研究、學習古錢幣上的文字、書法藝術對我們發展書法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曆了風風雨雨四千年曆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琅滿目,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貝幣是我們的祖先最早使用的貨幣。由於天然的原因,它除了大小、形狀不同之外,按顏色還可分為白、黑、綠、褐等不同色澤的貝幣。
    當仿製貝出現之後,錢幣的質地開始出現銅、鐵、鉛、銀、錫、陶等。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中國的貨幣從青銅鑄幣有了以來,基本它的材質都是以青銅來鑄造的,它主要是用鉛錫跟銅的合金,所以稱為青銅,這個一直要用到明代的嘉靖年間,嘉靖以後才有了真正的黃銅錢。在這個其中有一些貴金屬貨幣,在貴金屬貨幣來講,在當時來講,不作為一種流通的,而是作為一種財富的儲藏。
    這個是太史二年鑄的,就是前九十五年開始鑄的,這個叫西漢金餅。這個是屬於當時一種財富儲藏,高額支付它使用的。
    這一品金錠,是我們目前發現的,明代的五十兩金錠裏頭的屈指可數的一品,而且他上頭最重要的是有準確的紀年,跟記時,還是記事,記重這樣一個內容。
    由於朝代的不同、地區的差異、材質的不同,中國古錢的形狀可以說是千姿百態。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戎畋鬆:春秋戰國時代,它因為各個地區根據自然環境的不同,地理條件的不同,而產生了四大貨幣體係,這個四大貨幣體係裏頭像布幣,中原農業區的這種布幣,布幣它有一種空首布,空首布又分成了平肩弧足空首布,跟聳肩尖足空首布,到了晚期以後呢又有了一種斜肩弧足空首布,光空首布這種形態就有三種,下來還有從空首布演變而成的平首布,平首布的形狀就更多了,再往後演變呢,就變成更輕巧的一種尖足布,跟方足布,還有異型布,也就是銳角布,還有圓足布,這種布型都是各有特色的。
    像這柄錢叫亳百涅,亳就是當時在戰國時候,有幾個地方,有南亳、北亳、西亳,這個亳相當於韓國的鑄幣。因為這個叫銳角布,這個叫銳角布。
    刀幣由於地區不同,這種刀的形狀也有差異,像齊國鑄的這種齊刀,就稱為齊大刀,齊大刀的形狀鑄得很精美,而且厚重,文字很精細,重量一般都在47克左右,是早期的,大型的。那麽趙國鑄的是一種圓首的直刀,所以稱為趙直刀,也叫圓首刀。下來還有一種小直刀,它的刀柄很直,上麵有一根徑,有的兩根徑的這種東西,所以刀型不一樣。
    這柄刀叫小直刀,它這個名字叫陽興化,字呢,是一個口子裏頭一個言,這個地名在什麽地方呢,相當於現在陝北的神木這一塊兒。
    圓錢除了圓形的,中間是圓孔,但是它還有大小之分,有早期的、大型的,或者是中間的圓孔比較大的、比較小的。
    這品錢叫魏晉圓錢,圓錢這個是屬於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係之一的,像這一枚錢,這一枚錢它的幣名叫半金,它的形狀是一種橢圓形的,這個錢實際上是圓錢的一種輔幣,實際上它是一種魏國的鑄幣,魏國是圓錢鑄造最早的一個國家。
    這種形狀的錢幣它是楚國造的,這種錢幣已經殘掉了,它現在的釋名叫見(現)金四朱,這個主要是跟黃金進行比價的,就是說楚國的郢元跟這種錢進行比價的。
    到了秦始皇的時候,統一六國貨幣以後,規定使用天圓地方的半兩錢,那麽這種形製基本就固定下來了,而且讓貨幣的形狀延續了2000多年。
    在中國古錢中,除了大量的流通貨幣外,還有許多不作貨幣使用的\"錢幣\",被稱之為\"花錢\",有的有圖案有文字,有的隻有圖案沒有文字,也有的隻有文字而無圖案花紋,它是一種傳統藝術的表現,為廣大百姓喜聞樂見並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