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363   加入書籤

A+A-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帝製國家。
    戰國末年,強秦以武力消滅其餘六國,統一了全國。贏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製為中央集權製,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稱始皇帝,定都鹹陽,是為秦始皇。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由朝廷任命官吏,不再采用世襲製。在朝內設左右丞相、禦使大夫、太尉、將軍、廷尉等官職,任用賢能。又下令統一六國的文字與度量衡,以秦相李斯訂正的秦篆(小篆)為全國統一字體,並經過大規模的移民,消除了方言方麵的障礙。前二二一年,始皇頒布統一度量衡詔書,其中規定了幣製、地畝製、車軌製等各種訂製。
    為了減少匈奴的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始皇派大將蒙恬以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在原先六國城牆的基礎上加以連接、修複,逐步修建起萬裏長城。在國內,始皇派遣大量的民夫為其修建工程浩大的宮殿及陵墓,其中宮殿以阿旁宮為最,相傳項羽滅秦後火燒阿旁宮,大火燃燒了三個月才逐漸熄滅。
    始皇在位十二年中,曾多次巡遊天下,前二二零年,巡隴西、北地二郡;前二一九年,第二次東巡上鄒嶧山;前二一八年,第三次東巡登芝罘山刻石;前二一五年,第四次東巡至碣石山刻石;前二一零年,第五次南巡至九疑山。始皇通過巡遊天下,一方麵,祈求天地福澤,另一方麵,向天下人顯示皇帝的威嚴。為了長生不老,他派徐福出海求仙,但徐福一去不返。
    第五次巡遊的途中,始皇卒,宰相李斯與宦官趙高合謀擁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為了個人的利益,趙高與李斯偽造始皇遺詔殺太子扶蘇及大將蒙恬。不久趙高又殺李斯,秦朝的政權便完全落於胡亥與趙高之手。但是,秦二世昏庸無道,聽信奸臣趙高,致使人民不滿,各地紛紛起來反抗。前二零九年,陳勝、吳廣起義;前二零七年,項羽、劉邦等人紛紛起兵反對秦朝,使得秦帝國很快瓦解。前二零六年,趙高逼二世胡亥自殺,另立子嬰為帝。此時劉邦已進攻鹹陽,子嬰殺趙高後,出城請降,秦王朝統治就此滅亡。
    秦朝在政治製度方麵打破了過去以世襲製為主的分封製,釋放奴隸為平民,各個官吏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加強了皇帝對國家的集權統治的力度。前二一二年,始皇為了鞏固其所製定的新政治體製,聽從丞相李斯建議,下令燒毀除秦國史書、醫書、農書、占卜書之外的所有私人藏書,後又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餘人,後世稱之為“焚書坑儒”。通過對儒學的壓製,始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儒家要求恢複古製的呼聲,進一步穩定了新製。但是,始皇登基後,大興徭役,當時秦朝約兩千萬人口左右,其中建皇陵者一百五十萬;守五嶺五十萬;隨蒙恬防禦匈奴三十萬;築長城五十萬;再加其他,總數不下三百萬,占總人口的近百分之十五,人力資源消耗殆盡,致使農業等其他經濟活動人力不足,不能正常發展,致使秦未能在經濟上有大發展。
    秦國自始皇帝建國(前221年)起,至秦子嬰(前206年)止,前後僅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