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名人之春秋篇

字數:8479   加入書籤

A+A-


    姬宜臼(?前720一名宜咎。東周第一代國王,幽王之子,前770前720年在位。
    周平王即姬宜臼。
    秦襄公(?前766春秋初年秦國國君,嬴姓,名已失傳。前777前766年在位。
    姬稱(?前677春秋時晉國國君。曲沃莊伯之子。前710前677年在位。
    晉武公即姬稱。
    卞和春秋時楚國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
    曹劌(gui即曹沫,一作曹翽。春秋時魯國大夫。
    薑小白(?前643春秋時齊國國君,即齊桓公。襄公之弟。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管夷吾(?前645字仲,一字敬仲,穎上人。春秋初年政治家,任齊國上卿四十餘年,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現存《管子》七十六篇,多為後人偽作。
    管仲即管夷吾。
    鮑叔牙春秋時齊國大夫。齊桓公欲任為上卿而不受,力勸釋管仲之囚,以代己位。管鮑知交為朋友相交之典範。
    隰(xi明春秋時齊國大夫。征戰途中缺水,他根據螞蟻冬居山陽之習慣,覓得水源,人稱“多智”。
    寧戚春秋時齊國大夫。一作寧武,原為衛國人。懷才不遇,桓公識之,任為大田(農官。
    陳完春秋時陳國公族。厲公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諡號。後奔齊任工正,改陳氏為田氏。傳九世至田和而代齊。
    田敬仲即陳完。
    易牙春秋時齊桓公嬖臣。一作狄牙,即雍巫。擅長調味,性諂媚。後與豎刁等誅群吏,餓死桓公,立公子無詭。
    豎刁春秋時齊桓公嬖臣。刁一作刀、貂。官為寺人。
    姬辟疆(?前635春秋時衛國國君。後改名毀,前659前635年在位。
    衛文公即姬辟疆。
    子茲甫(?前637春秋時宋國國君。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即子茲甫。
    驪姬(?前677春秋時驪戎之女,晉獻公愛妃,一作麗姖。生奚齊。
    姬申生春秋時晉獻公太子,以孝行見著。後被驪姬被逼自殺。
    姬重耳(前697前628春秋時晉國國君,前636前628年在位。獻公妃狐姬所生。春秋五霸之一。
    晉文公即姬重耳。
    狐偃春秋時晉國卿,重耳舅父。字子犯,史稱舅犯,一作咎犯。
    先軫(?前627春秋時晉國正卿,因采邑在原,又稱原軫。
    介之推春秋時晉國人。一作介子推、介推。曾隨重耳長期流亡。重耳即位而攜母隱居山林。傳說文公欲使出山,放山焚山,他抱木而死,寒食節因此而來。
    嬴任好(?前621春秋時秦國國君,前659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即嬴任好。
    百裏奚春秋時秦國大夫。一作百裏傒。少以養牛謀生,後為虞大夫,被楚人所執。秦穆公以五張黑牡羊皮贖回,故號“五羖大夫”。向穆公推薦蹇叔,共襄國政。
    孟明視春秋時秦大夫,百裏奚子。一說即百裏奚。
    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夫。一作宮奇、宮子奇。曾勸虞君勿假道於晉,不從,乃率族人出奔西山。
    由餘春秋時秦國大夫。一作繇餘。獻計穆公,而霸西戎。
    伯樂春秋時相馬家。一作孫陽。一說他乃趙簡子禦者,善相馬,字子良,又稱王良。
    九方皋春秋時相馬家。一作九方堙。伯樂薦之於秦穆公。
    弦高春秋時晉國商人。曾假托君命獻牛於秦兵犒師而救晉。
    &ni旅(?前591春秋時楚國國君,即楚莊王,又稱荊莊王。旅,一作呂、侶。前613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即羋旅。
    鬥榖於菟春秋時楚國令尹,鬥伯比之子。傳其母生而棄之雲夢,虎乳而不死。楚人謂“乳”為“榖”,“虎”為“於菟”,因而得名。三仕三黜,不形於色。孔子評以為忠。
    令尹子文即鬥榖於菟。
    蒍敖春秋時楚國令尹,字孫叔,一字艾獵。輔佐楚莊王大敗晉軍,代晉稱霸。
    孫叔敖即蒍敖。
    臧孫辰春秋時魯國正卿。臧孫乃複姓。曆事莊、閔、僖、文四朝。
    臧文仲即臧孫辰。
    展獲鴈時魯國大夫,即柳下惠。字禽,食邑柳下,一稱柳下季,“惠”是諡號。
    柳下惠即展獲。
    慶父(?前660春秋時魯國公族。莊公之弟,一作仲慶父、共仲。慣於製造內亂,故有“慶父不死,魯難未己”之說。
    季孫行父(?前568春秋時魯國正卿。
    季文子即季孫行父。
    季孫夙(?前535春秋時魯國正卿。名夙,一作宿,季文子之子。
    季武子即季孫夙。
    荀林父春秋時晉國正卿。字伯。
    中行桓子即荀林父。
    趙盾春秋時晉國正卿。趙衰之子。
    趙宣子即趙盾。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一稱史狐。孔子以其“書法不隱”,讚為“古之良史”。
    士會春秋時晉國正卿。士蒍之孫,字季,因食邑在隨、範,又稱隨會、範會、隨季。
    範武子即士會。
    魏絳春秋時晉國卿。
    魏莊子即魏絳。
    郤缺(?前597春秋時晉國大夫。郤芮之子,因隨父食邑於冀,又稱冀缺。
    郤成子即郤缺。
    華元春秋時宋國大夫。任右師。
    養由基春秋時楚國大夫。一作養遊基。食邑於養,善射。
    向戌春秋時宋國大夫。任左師,食邑在合,一稱合左師。
    韓厥春秋時晉國正卿。以抵製屠岸賈,營救趙氏孤兒聞名於時。
    韓獻子即韓厥。
    士匄(gài春秋時晉國正卿。文王之子,武王之孫。著《刑書》。
    範宣子即士匄。
    羊舌肸(xi春秋時晉國卿,即叔向,一作叔響。因封邑在楊,又稱楊肸。提倡尊賢使能,不以貌取人,為孔子所賞識。
    叔向即羊舌肸。
    晏嬰(?前500春秋時齊國正卿。字平仲。執政五十餘年,以節儉力行、謙恭下士著稱於時。戰國中葉,有人集其言行,編成《晏子春秋》。
    杞梁(?前550春秋時齊國大夫。一作杞殖。戰死,傳其妻孟薑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倒塌。後人編造“孟薑女哭長城”故事,誤其為萬杞良或範杞梁、範喜良。
    孟薑春秋時齊大夫夫杞梁之妻,薑姓。相傳杞梁戰死,她哭夫盡哀,十日不絕聲,城牆為之崩塌。後世以訛,編造“孟薑女哭長城”故事。
    田穰苴(rángju春秋時齊國大夫。即司馬穰苴。田姓,司馬是官名。其用兵之書,後人整理為《司馬穰苴兵法》。
    司馬穰苴即田穰苴。
    蒍掩春秋時楚國大夫。一作遠掩。
    老聃(dān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氏,名聃。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諡號。其思想載於《道德經》(即今本《老子》
    老子即老聃。
    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字仲尼。其生平言行散見於《左傳》、《國語》和諸子著述中。現存《論語》二十篇,記孔子師徒問答實況。
    孔子即孔丘。
    少正卯(?前498春秋末魯國“聞人”,少正是複姓。其論與孔子相反。後孔子為魯司寇,將其誅殺。
    顏回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得意門人,以德行見稱。後人稱為“複聖”。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魯國卞人,字子路,孔子得意門人,以政事見稱。
    子路即仲由。
    曾參(shēn(約前505前435春秋末魯國人。字子輿,曾點之子,孔子得意門人,以孝行見稱。後世稱為“述行”。
    端木賜(前520?春秋末衛國人,字子貢,端木是複姓,孔子得意門人,以言語見稱。
    子貢即端木賜。
    冉雍春秋末魯國人。字仲弓,孔子得意門人。以德行見稱。
    卜商(前507?春秋末晉國人,一說衛國人。字子夏,孔子得意門人。以文學見稱。李悝、吳起皆出其門下。
    子夏即卜商。
    言偃(前506?春秋末吳國人,字子遊,孔子得意門人。以文學見稱。
    子遊即言偃。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有,又稱冉有。孔子得意門人。以政事見稱。
    子有即冉求。
    顓孫師(前503?春秋末陳國人。字子張,麵麵孫是複姓。孔子得意門人。
    子張即顓孫師。
    宰予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我,又稱宰我。以言語見長。
    子我即宰予。
    陽虎春秋末魯國季孫氏家臣。又稱陽貨。專權克主。
    趙鞅春秋末晉國正卿。即趙簡子,後名誌父,史稱趙簡主。
    趙簡子即趙鞅。
    子駟(?前563春秋時鄭國正卿。穆公之子,名騑。
    公孫僑(?前522春秋時鄭國正卿。字子產,一字子美。明確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觀點,對發展我國古代無神論思想作出重要貢獻。
    子產即公孫僑。
    遊吉(?前507春秋時鄭國正卿。繼子產執政。
    子太叔即遊吉。
    鄧析(前545前501春秋末思想家,鄭國人,“形名之學”的倡始者。
    蘧(qu伯玉春秋末衛國大夫。名瑗。相傳他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史魚春秋末衛國史官。名鰌,字子魚,以正直著稱。臨死囑家人不要“治喪正室”,以勸戒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史稱“屍諫”。
    姬僚(?前515春秋時吳國國君。一名州於,吳王餘昧之子。前526前515年在位。
    吳王僚即姬僚。
    季劄春秋時吳國公族,吳王諸樊之弟,即公子劄。受封延陵、州來,史稱延陵季子或延州來季子。
    專諸春秋末吳國堂邑人。一作鮓設諸。曾以匕首置魚腹中,刺殺吳王僚。
    姬光(?前496春秋末吳國國君,即吳王闔廬,一作闔閭。吳王諸樊之子。前514前496年在位。
    吳王闔廬即姬光。
    孫武春秋末軍事家。所著《十三篇》為我國最早的兵法,後人整理為《孫子兵法》。
    孫子即孫武。
    伍員(?前484春秋末吳國大臣。字子胥。受封於申,故又稱申胥。
    伍子胥即伍員。
    申包胥春秋末楚國公族。以申為氏,即王孫包胥。包胥,一作鮑胥、勃蘇。因是蚡冒後裔,又稱蚡冒勃蘇。
    歐冶子春秋末著名冶匠。傳為越國人,工於鑄劍,與幹將齊名。
    幹將春秋末著名冶匠。傳為吳王闔廬時人,曾著雌雄雙劍幹將、莫邪。
    莫邪傳為吳王闔廬時人,幹將之妻。
    姬夫差(?前473春秋末吳國國君。姬姓,吳王闔廬之子。前495前473年在位。
    吳王夫差即姬夫差。
    伯嚭(pi春秋末吳國大臣,一作帛喜、白喜,楚大夫伯州犁之孫。夫差時任太宰,又稱“太宰嚭”。為人諂佞,曾陷害伍員致死。
    越王勾踐(?前465春秋末越國國君。越王允常之子。前496前465年在位。以臥薪嚐膽名傳後世。一說春秋五霸中有越王勾踐。
    範蠡春秋末越國大夫,字少伯。佐越王勾踐滅吳。傳其化名“鴟夷子皮”,離越適齊,治產獲千萬,受任為齊相,後棄官散財,間行至陶,再度致資千萬,號陶朱公。《計然篇》為其代表作。
    文種春秋末越國大夫。原為楚國人,字伯禽,一作子禽,即大夫種。
    西施春秋末年越國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施姓。以家住苧蘿浣紗村西得名。越王勾踐將她獻之於吳王夫差。傳吳亡後與範蠡同隱五湖,不知所終。
    白公勝(?前497,春秋時楚國公族。以白為氏,即王孫勝,楚平王之孫。
    沈諸梁春秋末楚國大夫。字高,沈尹戌之子。因封地在葉,故稱葉公。曾問政於孔子。
    葉(shè公即沈諸梁。
    薑杵臼(?前490春秋時齊國國君。莊公的異母弟。前547前490年在位。
    齊景公即薑杵臼。
    田常春秋時齊國正卿。一作陳恒、陳成子。
    田成子即田常。
    趙無卹(?前425春秋末晉國正卿。即趙襄子,趙鞅之子。
    知瑤春秋末晉四卿之一。即智襄子。一稱荀瑤。
    知伯即知瑤。
    豫讓春秋末晉知氏家臣。曾漆身吞炭,謀刺趙襄子。
    公孫般春秋末著名木工匠。即公輸子,名般,一作班。魯國人,故稱魯班。
    魯班即公孫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