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態的店名與招幌

字數:2119   加入書籤

A+A-


    店名招幌,是傳承已久的商俗,五花八門,千姿百態。
    山東舊時店鋪命名,多用吉祥、興隆、信義種種字樣,從1930年濟南綢布批發莊的字號大體可以看出這種風俗的麵貌。這些字號的名稱是:元興、元亨永、裕茂公、鴻昌源、萬聚公、公祥順、廣聖東、謙祥益、義興公、福慶長、鴻祥永、雙盛泰、益聚恒、東慶恒、瑞成亨、恒豐久、同心誠、協裕祥、益合泰、益泰興、致和祥、裕同祥、裕慶祥、義興厚、瑞祥義、裕茂源、聚豐恒、蚨聚、長興公、天成東、榮慶泰、德興長。
    一部分飯店的名字追求風韻典雅,如濟南的百花村飯莊、燕喜堂飯莊、聚賓園飯莊、海佑飯莊、子雲亭、獨一處、鬆竹梅食堂;如煙台的東坡樓、小蓬萊、鹿鳴園、鬆竹樓等。一部分飯店著力突出地方特點和經營品種的特色,羅列起來大致可見其時其地的民俗風情,如濟南的便宜坊、老馬家館、趙家幹飯鋪、天豐園包子鋪、半裏香餅鋪、榮家扁食樓、張貫勇米粉鋪、張懷德包子鋪、長清大素包子鋪、一條龍回教館、雷家粥鋪、王家粥鋪、三合糝館、沂州小館、萬佛林素菜館、李相公煎包鋪、譙家扁食樓、熊家扁食樓(又稱大閨女食鋪、濼源橋包子鋪、慶順齋扒雞鋪、草包包子鋪(經營的人名\"張草包\",臨沂的陳玉山牛肉糝鋪、黃家雞肉糝鋪、劉麻子雞肉糝鋪等。店鋪名稱的標識多種多樣,都力求其醒目顯眼,有用門匾的,有用木牌、銅牌的,有鐫石於門首的,後來更有用霓紅燈招牌的。
    店名之外,另配有各種招幌或標明營業的內容,或作諸多招徠顧客的宣傳。
    以實物為店招的:賣麻的店門首掛一束長麻,賣棉花、代客彈棉花的以網裝一團棉花懸掛門前,修車的鋪子於路旁樹一木樁懸掛一隻車圈,氈鞋店懸掛一隻氈鞋,草帽店則懸掛草帽。
    以實物形為幌子的:蠟燭店作木蠟燭懸門前,棺材鋪以黑色小木棺材下綴紅布為招幌,篦梳店懸木製大梳篦為記,賣酒的則掛一木製塗銀粉代錫酒壺的標誌。
    有以特殊物件、特殊標識為幌子的:理發店以紅藍相間條紋為行業標記,或繪門前牆上,或作圓形電轉標識,人人一望便知為理發店;飯鋪掛籮圈綴穗幌子,更有許多細別,紅穗圈是漢族的飯店,藍穗圈是回族飯店,單個籮圈表示隻賣小吃,雙籮圈即辦炒菜,若門前掛著四個籮圈,則人人皆知此處包辦酒席。從前泰山頂上的天街小店大多接待上山進香不識字的農婦,店幌使用人人都熟悉的事物,如棒槌、笊籬、鸚鵡、雙牛等,至晚宿店,則呼號明白:\"大嫂子你住棒槌店,二妹子她住笊籬店,俺們幾個就住那邊雙牛店了。\"泰山下稍大的客店常常招待讀書人,就在門前掛上下兩隻方形木升,象征\"連升\",為顧客亦為自家求吉利。舊時的浴池(民間稱為澡塘子、塘子在門前豎高杆懸紅燈籠,並以燈籠起落表示營業時間。
    有以對聯、詩詞為招幌的:出產蘭陵美酒的蒼山縣蘭陵古鎮,舊時有十八家作坊各立堂號,自稱\"酒家\",所有酒家大門都用同一幅對聯,\"名馳冀北稱好酒,味壓江南一品香\"。不少酒家店堂又都掛著李白的《客中作》詩:\"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博山聚樂村飯莊,造精巧大門,高懸聚樂村金字匾額,門上用一幅藏頭對聯代招幌,其文曰\"聚太和氣,樂適意遊\"。門旁一對金字招牌也似一副對聯:\"包辦酒席隨意小吃,燒烤燕耳一應俱全\"。甚至有作怪聯以招攬生意的,舊時黃縣城西關賓聚樓飯店作藏頭聯懸掛門前曰:\"賓亦來,客亦來,酒來,菜來;聚也罷,散也罷,吃罷,喝罷。\"
    有以外號為幌子的:博山有個經營水餃的小飯鋪,設店於河灘裏,所做水餃好吃也好看,頗受顧客歡迎。好事的顧客以其飯店近河,又以店主石玉璞體大身肥貌似蛤蟆,因呼其為\"石蛤蟆\",漸漸地就變成了招牌,\"石蛤蟆水餃\"遠近聞名,叫得很響。
    一般文字招牌有表明貨全的,如藥店的\"丸散丹膏,參茸飲片\";有宣揚貨好的,如茶葉店的\"清潤肺心,香氣宜人\"、酒店的\"太白遺風,陳年老酒\";有以便宜相號召的,如小飯鋪的\"家常便飯,經濟小吃\";有誇耀信用的,如\"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也有宣傳店鋪曆史長有傳統產品的,如濟寧玉堂醬園的兩塊葫蘆形招牌,一塊寫著\"姑蘇老店,進京腐乳\",另一塊寫著\"姑蘇老店,家園伏醬\",字號老,招牌也老,一掛就是上百年,至今還保存在醬園陳列室裏。
    其他如賣點心的在包裹外加招貼(俗名\"果子貼\",印年畫的在一邊一角印上字號,甚至有的把印著店鋪字號的美人畫廣泛送人,使招幌深入千家萬戶,這就很有些象現代意義的廣告宣傳了。